简约之美
2016-10-18
在旧世界,人们利用30%的时间去打造优秀的服务,将70%的时间用来叫卖。在新世界,这个比例关系要颠倒过来。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员工是我们最有激情的传道者,而且他们是解释他们的公司为何是最佳工作场所的最好人选。
——LinkedIn总裁杰夫·韦纳
最好的CEO是构建自己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和队友一起来打比赛。
——美国通用电话与电子公司董事长查尔斯·李
在一个管理成熟的企业内部不会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在那里,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海尔总裁张瑞敏
一个领导者必须以行动证明,在夏天能够忍受炎热,在冬天能够忍受寒冷;同时他还必须表明,他在困难的时候,至少能和下属们一样,也能忍受痛苦。
——古希腊军事家色诺芬
当你阻止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说“不行”然后结束谈话,你应该帮他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完成这件事。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周其仁: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做减法
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过去大量的过剩产能都压在我们这里,所以首先要敢于切断过去,不能只有加法,有时候要做减法。
第二,中小企业要创新。现在大企业有两条路走,一是自己做研发,第二是关注和收购小企业的研发。中小企业到底走哪条路?我不认为中小企业马上可以变成科研企业、科技企业,这不符合实际。
第三,要思考如何把制造能力跟全球新研发的东西进行组合。外国的一些点子很有意思,可以跟我们的中小企业结合,形成新时代的国际集合的模板。
第四,不一定做尖端的东西,先保证品质。中国产品要把低价竞争策略变成提升品质。如果产品质量好,消费者还是愿意出钱买的。
经济不是天体活动,可以预测轨道的走向;经济是人的活动,经济的未来取决于现在的行动。我们的制造业不是不行,不要那么悲观主义。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 柳传志:90后CEO要“说了算”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90后CEO如果只靠自己是不行的,最好几个有能力的人在一起讨论,因为你往下执行的时候,依靠的是他们。所以我们讲“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就是你找班子里边的五六个人,甚至两三个人,共同商量公司的大事小情。
你首先要清楚,领导班子里到底有几个人有能力和你共同商量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和他们一起商量以后,分工下去,他们就会感觉自己是参与者,这种积极性是不一样的。一旦做了决定,就要坚决执行。同时,事情完成以后要进行总结,了解当时是不是按既定方向去执行的。
还有,在公司内部要形成一个“说了要算”的氛围。公司的某些制度一旦确定,就要认真执行。联想为什么强调一定不准迟到呢?我们都知道迟到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但是“不准迟到”还表示了一个公司维护某项制度的决心。这样的制度,如果在公司内部能坚持一两项,那就表明你做事情的公正性和决心。这时候你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独裁,而是显示领导人做事情的决断力,也就令人信服了。
资深商业记者李翔:知识类产品也有商业价值
纸媒一百多年来的商业模式,现在快走不下去了。记者可以转型去大公司做PR,但是一个机构的出路是什么,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找到。
我觉得,如果能回到媒体最初的模式,反倒有可能成功,媒体最初的模式就是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给用户,让用户来买。我们更多的要去思考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服务用户,这本身就是一种行业变革。互联网加快了效率,传统的报纸、杂志如果还和以前一样,可能你都不知道你的用户是谁。
另外,大家要明确自己的初心。我不认为做内容就非得在三个月写一篇两万字的报道,或者采访五十个人。做内容的初心是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大家很容易把“采访五十个人,三个月写一篇两万字的报道”等同于“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一篇很长的报道看起来很牛,其实它违背了内容产品的两个特征:频率要稳定,质量要稳定。短的东西一样可以有深度,很多东西一句话就直指核心。
要求用户耐心阅读是不现实的。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样,所谓的体系是作者自己的,对于用户而言,他接受信息的方式,比如看完一本书后,能够记住的一定是特别有启发的“点”。
碎片化的知识是基础,在我们没有能力实现更大的期望前,不妨先提供基础产品。
在构思阶段,为了产生新的点子,需要有乐观的精神;在具体的确立计划阶段,需要考虑到所有的风险,慎重细心地制订严密的计划;到了实施的阶段,只需要按照想的去做就行了。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
人留在公司,你才可以跟他讲企业文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来了两三个月就走了,你对人家讲企业文化是没有用的。很多离职员工所需要的东西并非公司给不了,而是公司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任何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员工也是一样,你首先要让他在企业待下去,然后才能通过文化、制度、培训、激励等方式方法,让他真正融入团队,找到归属感。
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要采取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我们要针对不同级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的人群,在不同时期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一样的东西。工作必须做细,方式方法必须科学系统。
——顺丰总裁王卫
教给员工们一些新知识或技能,他们会因此尊重你,从而使得你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如果你在面试环节就这么做,你一定能吸引到最得力的干将。钱对那些有才能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想要的是有机会增长才干。如果你让应聘者知道,在你这里他们将能事业、钱包双丰收,那么他们会愿意为你工作的。
——IT行业开发外包公司TOPTAL首席执行官Taso Du Val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停止太快地尝试事物。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得太快速。一项活动没有做好,就很快转到另一项活动,快得很可能超出了应当的程度。经理人常常在快速产生结果的巨大压力下工作。学习需要实践,要求更长的时间段。如果公司最高层多给经理人一点时间,他们可能会多学习一点有用的东西。
——美国管理学教授詹姆斯·马奇
苦劳对一个企业是没有任何贡献的,它不会带来任何利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经常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明确态度:我们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把它灌输下去,大家一旦认可之后,企业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巨人网络公司前董事长史玉柱
隧道视野效应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20美元。
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另一个人把柿子捡到竹筐里。两人边劳作边拉着家常。美国人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全程拍摄下来。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柿农不解:“你们怎么不把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可以卖更多的钱。
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范围。企业决策者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而要具有远见和洞察力。视野开阔,方能把眼光放长远,发现更隐蔽、可能更大的利益。
居家效应
人们在家里或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言谈举止表现得最为自信和从容。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优势心理效应,这就是“居家效应”。
谈心,是一种常见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实践表明,谈心成功与否,有一个因素是不容忽视又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这就是“居家效应”。通过谈心,企业领导能了解下属,增进与下属的感情。因此,领导找下属谈心时,要注意利用“居家效应”,选择适当的地点。倘若地点选择不当,则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领导找性格内向的下属谈心时,应该选择员工熟悉的环境,如在其工作地点或家中,以便使他们产生优势心理效应,从而能无拘无束地说出心里话。反之,与性格外向、态度傲慢、易急躁冲动的下属谈心,就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这既能使自己产生一定的优势心理效应,又能有效地抑制对方的情绪冲动。一般地说,谈心地点应选择在领导与下属都不很熟悉且较为优雅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双方在心理上处于平等地位,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消除下属的戒心,使谈话能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吉尔伯特法则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英国人力资源培训专家B·吉尔伯特。身在职场,当有人教训和指点你的时候,这意味着一种关心。怕就怕没有人说你什么,也没有人教你怎么做,使你游离于纪律、规章制约之外,看似自由,其实危机四伏。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遇到各种批评和教训。管理者发现员工身上的种种缺点,总是要指出来,批评并加以引导和纠正。作为员工,在公司里如果常常有人跟你说应该怎么做,给你指出缺点、错误,说明“管理”在正常进行。员工将因此少走很多弯路。
一个人很难看到自己脸上的污点,正面以外的缺点都是镜子照不到的,需要借助于旁人的眼光来寻找。所以,很多明智的管理者,仍然会主动寻求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认真对待和听取员工的呼声,视意见、怨言、不满为珍宝,从中获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