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美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比较与探究

2016-10-18姚凌群

活力 2016年7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

姚凌群

[关键词]劳动收入比重;GDP;收入分配

1.引言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城镇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

2.劳动者收入比重

我国目前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投资拉动,但投资的资金大比例都是流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小,继而劳动者的报酬分配低,分配亦不均。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较低水平,目前在40%左右,而美国则在65%~70%之间波动,这就意味着,在美国的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所得占了国民收入大部分,剩余部分用来作为国家开支,如国防、教育、福利等等,而基于其经济总量庞大,哪怕比重较低,以上的支出费用也高于中国。而美国劳动者拥有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以此进行消费投资,拉动内需刺激国内生产力继续发展,中国劳动者的收入因占有较低国民收入且生产力不如美国,导致恩格尔系数始终高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居民消费难以更快增长,促使产品过剩。

3.比较与探究

美国劳动收入比重高于中国,首先由于美国劳动者收入一直在稳定增长。有经济学家观察总结了19世纪一直到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七大趋势,其中的两项备受关注:一是20世纪绝大部分时间里实际工资水平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二是19世纪工资与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相当稳定。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刺激了消费再反作用于生产,最终使得经济发展长久不衰。

反观中国,尽管近年GDP保持高增长率且居民总体收入提高,但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依然存在,并且差距有严重趋势。在中国目前社会里,小部分人拥有巨额的财富和社会资源,而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远比前者低。回望中国的历史以及发展历程,作为目前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拥有极为庞大的劳动力数目,面对目前的社会就业岗位,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以及企业规范性不足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是更为严峻的。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教授根据历史的、跨国的比较发现,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在过去20多年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在逐步转移到城市中,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有发展,劳动生产率有提高,社会总资本在增加,但劳动者工资率却无多少提升,这就带来了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谢作诗认为,因为存在庞大的剩余劳动力,与工业化过程伴随的一定是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更快提高的过程,如此便导致因资本要素带来的收入增加,进一步使劳动收入比重下降。

其次,两国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存在差异同样能导致劳动收入比重差异。我国的经济制度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占有生产资料的宏图还没有足够条件去实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多种经济体共存、外来资本涌入、收入分配不均等情况的出现都是在所难免的;而美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且一向倡导自由民主,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市场基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国家里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私人资本家持有。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剩余价值想最大程度剥削工人,但随着发展,国家理念以及道德主义已经给予美国劳动者充分的权利,美国通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来间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观察美国的经济史我们发现,它很少可以出台政策直接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然而我们也发现,发达国家等拥有良好的劳动者权益还因为它们有时会采取一些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的措施,例如工会谈判、劳资纠纷、工人罢工等等,对此,我们要明白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以及老百姓都不愿意看到不和谐的劳资关系,这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和平实现,而不是通过不和谐因素。

虽然我国较低的劳动收入比重表明了不少社会问题以及制度缺陷,但我们要明白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度过的必然局面。李稻葵教授指出,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到美国的早年崛起,到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中都出现过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现象,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阶段的必然结果。对此不要上纲上线,将这种现象看成是我国的重大缺陷。同时在未来数年内,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干净时,相信趋势将有所好转。

针对劳动收入比重较低的现象,不少解决观点在中国经济领域里出现。李稻葵教授认为劳动者集体参与协商并不是明智之举,实行补贴政策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直接有效;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认为,要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第一,增加就业。第二,让低收入人群工资有较快增长。第三,建立一种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有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了,劳动收入比例也就增大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表示要想提高劳动收入比例应该正确维护劳动者权利等等。

综合思考,笔者认为中国目前这个情况,不太可能直接提高劳动收入,使居民收入倍增,盲目直接提高劳动收入亦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如通货膨胀等等。如今中国已由市场基础性向市场主导性方向调整,在某些地方应借鉴发达国家提高劳动收入的经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对农业以及各低收入岗位加大补助是很有必要的措施,增加农业补助可以减少城市里劳动力竞争以及城市各方面压力,这有利农业发展同时利于城乡之间制度进一步完善,如户口、居住问题,而增加低收入岗位补助则可补偿劳动收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笔者认为中国将来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像美国那样的橄榄型国家,目前小部分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的现象应给予高度重视,如央企曾提出的“央企不裁员,高管要减薪”等等,当整个社会收入差距趋向减小时,才有基础去建设一个健全社会,与此同时,劳动收入比重也将达到一个可观水平。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百度百科.

[3]李稻葵教授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 采访.

[4]2009年3月6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 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 会议记者会,李德水回答记者提问.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