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意义分析

2016-10-18高云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摘 要: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和救赎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经历了从最初的懦弱和背叛到最终战胜自我、实现自我救赎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情感救赎

作者简介:高云薇(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3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的作者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小说以其特殊的主题和打动人心的情节,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不仅赢得了许多文学奖项,还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小说以动荡的阿富汗为背景,以主人公阿米尔(Amir)为第一人称,讲述了友情和亲情、背叛与救赎的故事。童年的阿米尔由于自己的自私和懦弱,给自己的好朋友兼仆人哈桑(Hassan)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他的人生也从此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之后,成年的阿米尔最终战胜了心中的恶魔,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我救赎。

一、《追风筝的人》——一部典型的美国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是一种和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的文学体裁,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的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1]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经历以及他追寻自我的过程都符合成长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痛苦当中,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自己的故土阿富汗,希望能为他的好友尽一点力,重新做回好人,然而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再一次面临抉择时,阿米尔选择了勇敢面对,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最终重新做回了好人。[2]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又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或移民的辛酸故事,作者把阿富汗的近代悲剧巧妙地融入到了个人救赎的宏景当中,使其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

二、阿米尔的童年罪孽

阿米尔从小在一个家境富裕的环境下长大,生活无忧无虑, 唯一让他感觉遗憾的是父爱的缺失。阿米尔的母亲在生他时死去,这令阿米尔的父亲极度伤心。父亲想让阿米尔按照他的意愿成长,结果令他一直未能如意。阿米尔喜欢写作, 可父亲却对他的“作品”不以为然,表现出了漠视的态度,这令父子间的关系逐渐疏远。有段时间,父亲忙于孤儿院的建设,早出晚归,阿米尔内心开始萌发嫉妒的种子:“I already hated all the kids he was building the orphannage for; sometimes I wished they'd all died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我一度恨上他建造的那所恤孤院里面的孩子,有时甚至希望他们随着父母一起死掉。)阿米尔对父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使得阿米尔造就了他内心懦弱的性格。

哈桑是阿米尔从小到大的玩伴,也是他的仆人。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来描述童年时期他与哈桑一起做的事情,十二岁以前,阿米尔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哈桑在一起度过。哈桑生性善良,在他心里, 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愿意为他无条件做任何事情,正如小说中描绘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2]每次埃米尔被别人欺负,都是哈桑挺身而出替他打抱不平,每次阿米尔闯了祸,都是哈桑替他当挡箭牌。然而,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却并没有把哈桑当做他真正的朋友。一方面是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嫉恨,源于对父爱渴望的嫉恨。因为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偏爱有加,哈桑的每个生日他都记得并且会亲自挑选礼物送给他。并且有一次还用手臂搂住他的肩膀,这一切都使得阿米尔嫉妒不已。

在小说的第三章,有一段父子间关于罪恶的谈话,父亲告诉阿米尔他对罪恶的观点“When you kill a man, you seal a life, you steal his wife's right to a husband, rob his children of a father. When you tell a lie, you steal someone's right to the truth. When you cheat, you steal the right to fairnwss. Do you see?..There is no act more wrethed than stealing, Amir. A man who takes what's not his to take, be it a life or a loaf of naan...I spit on such a man. And if I ever cross paths with him, God help him.Do you understand?”(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你懂吗?……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阿米尔。要是有人拿走不属于他的东西,一条性命也好,一块馕饼也好,我都会唾弃他。要是我在街上碰到他,真主也救不了。你明白吗?) 阿米尔发现父亲对于窃贼的这个主意让他既兴奋又害怕。这段对话为小说面哈桑的“偷窃事件”做埋下了伏笔。父亲对阿米尔说的这番话不仅在小说的第三章出现,在小说的第九和十八章也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段话在小说中的分量,对阿米尔以及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十二岁那年冬天,阿米尔决定参加喀布尔市的斗风筝比赛,目的是为了获得父亲的肯定和喜爱。哈桑是他的助手。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在比赛中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将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赢得了比赛。在替艾米尔捡回掉落风筝的途中,哈桑遭遇了恶霸阿塞夫(Assef)等人,为了从他们手中帮助阿米尔夺回风筝, 哈桑被阿塞夫强暴了。然而阿米尔却在寻找哈桑的途中目睹了哈桑被欺侮的整个过程,他完全可以挺身而出就出哈桑,然而他却没有。他选择了跑开。一方面是因为阿米尔的软弱与自私,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他对哈桑心存的嫉妒之心。“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2]阿米尔这一懦弱而又自私的决定, 给哈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创伤,也影响了阿米尔自己日后的人生。

三、阿米尔的情感救赎之路

1. 逃避与自欺

风筝大赛获胜后,虽然获得了父亲的肯定,可阿米尔却一点也快乐不起来。在目睹哈桑被强暴之后,阿米尔开始遭受内心的煎熬,因为哈桑仍然像以前一样对他,不曾埋怨过他半句。他感觉这个谎言就像一个咒语一样,将会使他终身背负。“I thought about Hasson's dream, the one about us swimming in the lake. Therre is no monster, he'd said, just water. Except he'd been wrong about that. There was monster in the lake. It had grabbed Hasson by the ankles, dragged him to the murkey bottom. I was that monster. That was the night I became an ionsomniac.” [2] (我想起哈桑的梦,那个我们在湖里游泳的梦。那儿没有鬼怪。他说,只有湖水。但是他错了。湖里有鬼怪,它抓住哈桑的脚踝,将他拉进暗无天日的湖底。我就是那个鬼怪。自从那夜起,我得了失眠症。)为了减少心中的焦虑,阿米尔开始躲避哈桑,尽可能不与他碰面。但是,哈桑却尽一切努力,想恢复他们的关系,这使得阿米尔更加苦恼。他开始想办法激怒哈桑,他希望哈桑还击,使自己心里好受些。但是他还是失败了。后来,阿米尔想起了父亲对他说的关于偷窃的那段话,在他十三岁生日的时候,他污蔑哈桑偷了他父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手表,并成功地使哈桑和他的父亲离开了自己的家。他以为再也见不到哈桑,自己心中的罪恶感就会减少,然而他却错了,这种企图利用逃避与自欺使自己获得情感救赎的方式令阿米尔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内心,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罪恶感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他。

2. 坦然面对与勇于承担

如果说童年的“赎罪”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的话,那么成年后的重返阿富汗之旅可以算是阿米尔情感救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并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十八岁那年,为了躲避战事,阿米尔和父亲辗转来多了美国,并在美国定居。虽然换了国度,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然而那个萦绕他心中的罪恶不曾离去。结婚后阿米尔始终不能和妻子生育孩子,这让他觉得是上天对他曾经犯下的过错的惩罚。正如小说中描绘的“that perhaps something, someone,somewhere, had decided to deny me fatherhood for the things I had done. Maybe this was my punishment, and perhaps justly so.” (也许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因为某件事,决定剥夺我为人父的权利,以报复我曾经的所作所为。也许这是我的报应,也许这样是罪有应得。)

上天还是给了阿米尔救赎的机会,一个重新做回好人的机会。来自拉辛汗(Rahim Khan)的一个电话使三十八岁的阿米尔重新返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阿富汗,使他走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A way to be good again.”

病危中的拉辛汗不仅告诉阿米尔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家在喀布尔的房宅而死于塔利班的枪下,而且还向他讲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是阿米尔的父亲同哈桑的母亲偷情而生下的私生子!这让阿米尔感到震惊,也让他明白了拉辛汗把他召回阿富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洗刷阿米尔自己的罪行, 还有他父亲的。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Sohrab)落入了塔利班的手中, 拉辛汗希望阿米尔能够将他救出并带回美国生活。一想到可能遇到的危险及自己在美国拥有的一切,阿米尔的内心再次出现了逃避的想法,但是心中的另一个声音却在强烈地呼唤他走上重新成为好人的路,最终阿米尔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选择为自己曾经的过失承担责任,并踏上了营救索拉博的路。在营救索拉博的过程中,阿米尔了解到原来控制索拉博的人正是当年强暴哈桑的阿塞夫,也许这正是天意,阿米尔内心的恐惧此时都化成了力量,与阿赛夫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并最终从阿塞夫的手上救出了索拉博。故事的结尾,阿米尔夫妇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索拉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至此阿米尔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获得了重生。

四、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意义

“救赎”是将原先是你的但归另一个人所有的财产重新买回来,引申意义指人的性格、秉性变坏之后,又被外界因素改正。救赎就是寻回生命的本原意义, 找回本来的自己。《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不仅仅是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作者把阿富汗的近代悲剧巧妙地融入到了个人救赎的宏景当中,同时具有时代意义与社会意义。

1. 时代意义

胡塞尼在小说的前言中写到“那些日子——很悲哀,直到如今——关于阿富汗人的文章多数围绕着塔利班、本·拉登和反恐战争展开。到处是对阿富汗人的误解和偏见。”[2] 《追风筝的人》让世界看到了阿富汗人的另一面。通过烘托主人公阿米尔情感救赎的大背景的描写,使读者对阿富汗人有了具体认识,向世界展示了这个曾经美好的国度与那里淳朴善良的平民百姓。在阿富汗人备受歧视的敏感时期, 这样一部描写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温情小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时代意义。

2. 社会意义

这样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可以洗涤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人性都有弱点, 也许我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阿米尔”,都曾因为年少无知、懦弱或是自私而犯下过错。然而犯错正是我们每个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只要我们能够正视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积极修正与弥补,就能够重拾自我,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基于这一点,《追风筝的人》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风筝”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正如社会学的观点,人性是可以被周围的事物改变的,人性是可以被救赎的。

参考文献:

[1]Marcus, Mordecai. "What is an Initiation Story?" Literature: The Initiation Theme. New York: The Young Man in American Odyssey Press, 1969.

[2](美)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物形象解读
“女儿”变情人?“摔爸”阿米尔·汗深陷婚变丑闻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一样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