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煜词中花意象的探析

2016-10-18赵日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花间李煜词作

摘 要:“花”是南唐后主李煜词中的主体意象之一。作者借助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李煜词中的“花”因他生活的两个极端而显现出不同的意象效果,特别是在他的亡国词作中,“花”承载了更深沉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的词意境更为深远。

关键词:李煜;花;意象

作者简介:赵日升(1971-),男,广西天等人,壮族,南宁地区教育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2

李煜,南唐第三任皇帝,史称李后主。他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虽为一国之君,但李煜性格优柔寡断,喜风月而无心于权力的争斗,后期他甚至恨自己为何出身于帝王之家,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兴衰荣辱。李煜是个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诗文领域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一生的荣辱与沉浮都浓缩在他的词作之中,他词中的花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悲喜哀愁,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一、李煜词中的花及其产生背景

1.李煜历经人生两个极端,其中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主体情感发生了改变,诗词的情感也跟着发生变化。据统计,在李煜词中的自然意象中,“花”出现了21次,“月”出现了15次,“春”出现了20次,由此看来,李煜对“花”还是情有独钟,“花”对他的词乃至他的情感世界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2.李煜词中的花产生有其一定的背景。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李煜七岁时李璟以齐王称帝,可以说李煜是在李璟的“荫育”中长大的,过着“享中鼎之贵”“乐日月以优游”的生活,这也使得他性格较脆弱,生活的视野稍显狭窄;可李煜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喜读古籍,博阅百家,成为了一代才子。但这样的一个才子并不谙世事,对现实生活也没有多大体验,故前期他写的词多是表现宫廷享乐,偶有涉及到离愁别恨也多是附庸风雅。不可讳言,李煜后来的性格变异与命运嬗变,是严酷的现实环境使然。

首先,从李煜生存的社会环境来看,五代时期的战乱给中原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南方遭受的破坏比较小,十国存在的时间较长,南方经济相对较发达,文化也得以基本保存,所以这时期的绘画、书法、词都得到发展,这给文化、人才交流创造了机会;加上当时燕乐的传播,喜好文艺、善待文人、尊尚享乐成为风气,所以这时期流行的词讲究用词华丽、追求表现灯红酒绿的享乐生活,多选取自然事物作为意象,后人称之为“花间词”。李煜是好学之人,不仅博览群书,各家之词也都有所研读,自然会受到“花间词”的影响。

其次,从李煜自身来说,李煜生于深宫之中也长于其中,缺少磨练,形成了他文弱的性格。李煜父亲李璟也是一个爱好文学的词人,在词史上也占有一席之位。李煜从小就在他父亲的熏陶下,耳濡目染,对词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加上李煜生来就极具文人资质,喜好文学,勤奋好学,成就了他“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完成了文人词的性质的转换。

也许是命运对李煜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李煜无治世之能,却在机缘巧合中走上了帝皇之位,一个一心只好文艺的文弱词人当上了帝王,可想而知后果是什么了。南唐灭亡后,李煜受降,入宋当了俘虏,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生活处境发生了“天上人间”的悬殊变化。深沉的亡国之痛,使身为囚徒的李煜对现实产生了深入骨髓的感受和较为清醒的认识,这种耻辱有时候无处发泄,又不甘受辱,只能通过文字来诉说自己内心的凄惨悲凉。这时期他的作品反复吟唱的一个主题是,倾诉自己遭遇的不幸和亡国的愁恨,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痛苦、压抑。

二、李煜词中的花与李煜的人生两个极端经历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在此,我们就其词中的花进行探究。

1.前期宫廷生活中的花

李煜前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些许的哀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王国维说,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此期间李煜词中的意象主要是自然、建筑、女性身体及服饰等等,而这些组合构成与花间词有相似之处,颇具花间词特色。作者选取这些意象,主要是为了描绘那些帝王或者贵族养尊处优,过着奢靡豪华的生活之景,表达自己喜欢享受这样奢华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用文字表达这样一种奢侈的生活,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词表达当时的社会和生活其中的人的一种感受,表现南唐的繁荣昌盛,以利于当时五代频繁的文化交流,从这点上看,作为太子作为皇帝,李煜并不是简单地以平常心写平常词,而是有其一定的政治抱负的。

花谢花开,本是自然现象,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不同的是主观的心境不同,或喜或悲或是苦闷、压抑,带着此种主观情绪去赏花,从而使得“花”带有了情感,这是移情的结果,通过客体“花”我们可以揣摩出作者的情感。试看《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词中主要描写宫中声色豪奢、风情旖旎的奢华的生活场景,细致地刻画了宫廷舞台富丽堂皇的布置,生动地描写了舞女们轻盈灵动的舞步和妩媚婉转的姿态,表现词人的得意心情。“红日”“金炉”“香兽”“红锦”“金钗”等都是艳丽、华美之词,写出了作者和宫中的舞女们,翩翩起舞,从早到晚,歌舞升平,花天酒地,酒醉“拈花蕊嗅”,醉后轻狂,此时的“拈花”动作大有戏花之态,或者可以说是在与花竞艳。

李煜前期那些寄情于声色的作品,历来不受好评。《浣溪沙》虽然思想内容不可取,但它的艺术手法还是值得一提的。语言华丽,场面描写细致入微,人物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尤其是“酒恶时拈花蕊嗅”这一情节,贴近生活,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

再看这首《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是一首描绘李后主与小周后(968年,宋太祖立周氏为皇后即小周后)月下幽会偷欢的缠绵之词。李煜与女子幽会也就罢了,竟写在词中,但我们且从词本身上看吧,此词却是写得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月暗”“轻雾”暗示着周围的环境是朦胧、昏暗的,很符合幽会的气氛。从词开篇的“花明”就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是非常欢快明朗的。幽会即赏“花”,环境幽暗,花儿却盛开的鲜艳,在朦胧的月色下显得显眼,给人一种很明朗、欢快的感觉;词一开篇就以“花”意象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接着形象细致地描绘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去幽会的万千姿态,不论是对神态的描写,还是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刻画,都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一个娇羞、妩媚的少女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这是一首李煜描写自己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词。

2.后期写亡国之痛的花

李煜后期的词作品,主要是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开宝六年(973年)夏,李煜入宋当了俘虏,自此人生处境发生了悬殊变化。这时期,追忆故国往事,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或是在重温“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的繁华生活,或是在感伤“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乌夜啼》)。词人在追怀芳春时节时的赏花,道出了现实环境带给自己的屈辱和凄惨,表达了对往日的深切怀恋。在李煜晚期词中写的花,往往是怀恋、不满、悔恨、怨愤与悲伤、痛苦交融在一起,从而使得词作尤为动人。我们来看看他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整首词给人的感觉极其惨淡,充满了幽怨之气,但是语言极其朴素,已然没有花间词的侬丽。此时的“花”不但已经凋谢,而且落下枝头,暗喻词人昔日美好的生活已不在,此时陪伴他的只有痛苦与屈辱。从帝王到囚徒,在这样截然不同的对照下,就越感到心痛,所以警告自己“独自莫凭阑”。但越不敢凭阑远望,越加衬托出亡国之痛。在末句,词人又以“流水”“春去”与“落花”相搭,这三样事物都是难以重返的,词人用此说明重见江山之难,重回往日无忧生活之难,更增加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限惆怅与满腔幽怨。

李煜后期词作中出现的“花”大多具有了凋零之态,词人借喻自己的生活处境的变化。又如他的《乌夜啼》:

林华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开头写景物,“林华”是非常多而且非常鲜艳,鲜艳的红极其惹人注目,给人一种热烈、美好的感觉,这样的林花是春天里最富生命力的事物了,可是繁华易逝,大片的林花犹如作者的身世,忽然间凋谢了,何等让人震撼。作者用“太匆匆”“无奈”等词,表达了对美好东西忽然消失的惆怅、感伤乃至哀痛。“林花”的命运如此,他的命运也是如此。这里作者通过“花”,真实地抒发了亡国之痛,以一种震撼来表现了“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一个意义更为深广的主题。

我们再来看最能代表李煜后期词作特点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头就是一责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像屈子问天,呼天抢地。一开头这反常的疑问,读者不禁要问:春花秋月乃是良辰美景,为何怨其没完没了?从表面上看,“春花”是指春天里美丽的花朵,暗喻往日繁华的生活,可是身为囚徒的李煜,失去了以前的风光,正是那些美好的往事触动了他的内心,并且纠缠于这种不再属于自己的东西,随之产生了苦恼、痛楚。从“何时了”可以看出词人是厌弃“春花秋月”的,更是一种怨骂,为何每年春天都开花,年年如此。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由景入情,通过对囚徒生活的描写引出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何时了”和“知多少”是复杂心情的写照,词人既想终了那无穷无尽的愁思,可是往事又不知不觉地在脑海中涌现。“小楼”句又与首句相呼应,昨夜的东风,春天将至,此时应是花好月圆之时,但是自己已沦为阶下囚,现在只剩故国不堪回首的伤感了。词下片,词人展开了想象的空间,描绘故国的情景,特别是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生动,情深意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三、结语

在李煜词中,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又是牵绊他心绪的外物,通过花可体察他心路历程的变化。生活遭遇发生了改变,对花的解读也随之变化,花再好也有凋谢的时候。通过这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历程。特别是李煜将花和水结合在一起喻愁,形象鲜明具体,推动了花意象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其独到之处。

参考文献:

[1]刘毓盘.词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王晓枫.李煜词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3]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花间李煜词作
花间少年郎
李煜
李煜作品
我们家的小“坑货”
花间仙子
丁学军作品
更 正
花间圆舞曲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