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现存问题及几点建议
2016-10-18孟根图雅
孟根图雅
摘 要:“双师型”教学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与此同时显露出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加以改进。本文讨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队伍;现存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8C-0092-01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操能力,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职业院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应当是在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预备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并学会创新。
“双师型”教师身份特殊,身负重责。现今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保障,“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认知度和适应性提升,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教师大家庭中的骨干力量、职教行业的明日之星。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阐述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缺陷
目前职业院校师资,大部分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又走进职业院校大门的新生代教师,一部分是由普通教育的教师转岗而来,极少部分是由企业转岗入校执教的教师。有些教师拥有双证,甚至拥有五六个职业资格证书,但与其讲授的专业不对口。大多数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考试获取的,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 少数“双师型”教师虽然有工作经验,但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缺乏与企业人员沟通协调能力,不能全面掌握及了解生产企业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导致“学无所用”,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企业用人受到了制约,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管理制度的制约
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师带课任务重,一位老师肩负多种任务,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班主任工作等等。学院无法将教师派出去挂职锻炼融入企业。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均为平均制,有企业锻炼或实践教学突出的“双师”教师没有额外的奖励,从而导致无论骨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没有积极性去参与各项教研教学活动,甚至有些教师每天应付教学任务,导致师资队伍没有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互帮互学”的方式培训年轻教师,构建“学校监督教师、学生评价教师”的管理体系,结合学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宽知识面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年轻教师专业能力从“熟悉”到“精通”,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手段。
“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经历意义非凡。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学习企业文化及实际生产知识,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操作岗位,了解岗位责任、业务过程,并在多岗之间交替实践。教师可结合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借鉴企业人才培养方法,制定适合学生的培养方案,针对学生开发基于案例分析、任务实践、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课程。
(二)组建现代化创新性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教学队伍建设中老师们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长处,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比如,课程改革、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等。一方面可以发挥老师们的能力并激发积极性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具有创新性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足够的新颖性、 吸引性和发展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的有机融合, 把企业人才职业素质引入教学过程, 把学生培养成与社会需求匹配的优秀人才,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制定“量身定做”的职称评审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不仅仅是论文、教材、专利等等指标为唯一评判标准,应适当加入实践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如生产企业第一线的操作技能及教学所需设备软件的应用能力,提供平台时刻促进教师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四)组建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企业工作人员走进课堂,学校教师走进工厂”的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亮点,双师教学队伍中,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保证其融合度。平时多举办教研活动,让专职和兼职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尽可能做到“无缝对接”。学校尽量采取奖励方式提高兼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其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专职教师更应当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多探索教学方式方法, 与兼职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延吉,李艳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管理,2014,(22).
[2]李志平,谢艳.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J].企业导报,2014,(21).
[3]朱仁盛.搭建多元发展平台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J].教育时空,2014,(23).
[4]刘春兰,王玉芝.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