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目光

2016-10-17林高明

江西教育A 2016年8期
关键词: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素数

林高明

唯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我们自己不思进取,与书籍绝缘,内囊日益空虚,那么,生命的感受是清虚日去,滓秽日来,没有了滔滔不绝的才思,凋谢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们时常惶惶不安地站在教室里,一种精神贫困、生命匮乏的担忧与羞惭简直让我们无法自持。我们只能依凭粗糙的纪律来维持课堂秩序,只能依仗一本小小的教科书勉强“教育”学生——除了这些,我们还拥有什么?如果剥离了简单直接的纪律和单薄的教科书,我们还靠什么成为教师?或许,在时间与旧习的淘洗下,连最初良心上的隐隐不安都将不再闪现,我们无心无根地游荡在课堂之中,同其流,合其污终将炼就一副安然若素、怡然自得的大同面目,并且,从此理直气壮地过上“教书但从不读书”的生活。

课堂中教育教学艺术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书香沉淀散发出的精神气韵:腹有诗书,挥洒自如;内涵底蕴,书香致远。曾经在一所中心小学听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课的是一位35岁左右的女教师。她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书写生字词。一个“洁”字,老师先让学生组词。学生们嚷嚷道“清洁”“整洁”“洁净”……其中,有一个学生高声喊道:“高洁。”老师一愣,扫视全班同学略皱着眉,迟疑地说,有没有高洁这个词?那个孩子抽动着嘴角,不知怎么回答。几个孩子补充道,是高露洁!老师开颜一笑,对,是高露洁,还美美地表扬学生说,真不错,能够从电视中学识字,大家要向他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啊!(我当时正想,是什么让她不认识“高洁”这个词呢?高洁,是一个多美好的词啊,志趣高洁,古诗中也有“谁为表予心,无人信高洁”)因为,教师缺乏真正持续不断的阅读,将自己固定在所教的教材中,在她们的视野中,只看到一小池止水,从未有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美妙的触动,自然从未有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于是,教学就以自己的视点为圆心,以一本课本为半径,努力把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囊括在狭隘的小圆圈中。自己的生命活动便收缩到这样闭塞鄙陋的时空中,并很少能进行自省。难怪到了最后,这般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生命形态,就被定型为一个生硬的阿拉伯数字,学校的思想王国异化成可怕的数字化的生存!

教师的目光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拘儒不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思想开放、心灵明达之人;规束不化的教师是教育不出纵横驰骋、胸怀天下的学生;唯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法塑造出独立人格、自我承担的真人。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中学时期就立志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陈景润在中学时期就显露了杰出的数学才华,他的老师为了满足他不断增长的数学好奇心,给他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即一个质数一定是两个素数之和。但同时又告诉他,这个问题太难了,是数学分支——“素数”的尖端难题。如果说“素数”是数学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王冠上的明珠,很多大数学家都想摘而没摘到。陈景润说,那我一定要摘下这颗明珠。可以说,没有中学数学教师为他打开一个广阔的学术背景,陈景润就不知哥德巴赫猜想为何物,更谈何立志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教师的阅读智力背景关联着课堂生活中的风景,也预兆着学生未来生活的远景。

品读课堂教学的策略与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举重若轻的背后是千锤百炼;谈笑风生的内蕴是胸有丘壑;游刃有余的根基在于内得心源;大哲大智的背后是大思想大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博客地址:http://douguimei.qhfx.edu.cn)

猜你喜欢

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素数
孪生素数
两个素数平方、四个素数立方和2的整数幂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关于两个素数和一个素数κ次幂的丢番图不等式
哥德巴赫猜想与我的解答
哥德巴赫猜想与我的解答
数学迷——陈景润
陈景润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论哥德巴赫猜想
论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