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精读课“境中读、读中悟”教学模式构建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6-10-17傅瑶舒

求知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运用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小学语文精读课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研读,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多层次的读来达成教学目标。“境中读、读中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语文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12

作者简介:傅瑶舒(1976—),女,小学高级教师,小学班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理论依据

一是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以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为依据。以读为本是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精华的继承,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谚语,可见,多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个重要的途径。

三是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朗读是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特点的。由于儿童内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大声朗读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同时通过朗读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其中必然有思维的参与,有助于儿童对文章的理解。

2.模式结构

境读(悟的基础)—议读(悟的呈现)—精读(悟的核心)—美读(悟的升华)—诵读(悟的再现)

3.模式特点

“境中读、读中悟”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情入境,境中朗读,以读为主线,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思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深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悟中认识自己,形成读书的能力。

二、在实践中操作运用

1.境读──悟的基础

在第一课时初读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回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打下基础,还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生命 生命》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教师导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飞蛾求生、种子破壳、心脏跳动”这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谁能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来读读这个句子?

2.议读──悟的呈现

议读就是指在学生初读感悟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答,有辩论,有反驳。如教学《生命 生命》一文,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接着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个词、句、段,或你认为课文中哪一处感动着你,为什么?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谈谈带有个人色彩、情感的理解,鼓励创见。

3.精读──悟的核心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梳理、归类,起到主导作用,对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悟”的质量、结果,引导学生再读再悟,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自己对课文的认识,提高“悟”的质量。在学习《生命 生命》时分析第三个故事“心脏跳动:负责”,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生命的真谛。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4.美读──悟的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如教学《月光曲》第8~9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边听录音读文,边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到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品悟到《月光曲》是作者的感情发展到高潮时创作出来的。

5.诵读──悟的再现

诵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声律气韵,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参考文献:

[1]王 爽,庄天宝.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2).

[2]查青钢.基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之精读课文教学研究[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7).

猜你喜欢

运用实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