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10-17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高境界、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把握“十三五”中国经济的战略方向,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一、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的经济治理良方。

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波动下行,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一些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钢铁产量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水泥产量出现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结构升级,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出现到境外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的现象,造成国内消费需求外流。三是体制机制束缚了供给结构调整。受传统体制机制约束等影响,供给侧调整表现出明显的黏性和迟滞,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领域向有效需求领域、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总结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问题,根本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而成为必然选择。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先后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生产领域的交易成本、促进投资者更有效地进入各生产领域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使资源转向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也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领域的要素升级,还包括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园区、科研院所、创新型政府管理等创新。同时,通过减税、简政放权、扩大市场准入等措施,激发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经营环境。最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新服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中国将实行需求紧缩,而是强调主次要分明,在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时,我们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并不意味要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

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改革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力。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在于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实现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以实现转型再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并且要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而解决这种局面的关键就在于要在减产能方面有实际性的操作。要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加快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通过改革实现协调、绿色、共享。因此可以说,新发展理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引领,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为新发展理念的贯彻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

(二)以“五大政策支柱”护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旨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宏观政策要稳,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政府经济管理的宏观层面来看,是指政府通过相对稳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以保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上强调一个“稳”字,目的就是为了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宏观政策之“稳”保结构性改革之“进”。

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正加快向第三产业主导的形态转变。然而,在产业结构表现出显著改善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为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指明了方向。

微观政策要活,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就是要通过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放活政策做活微观经济,充分释放生产消费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基本思路,将该放的放下去,将该管的事管好,将该服务的服务到位,真正做到“放水养鱼”,激活微观经济。endprint

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当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趋势,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时期。与此同时,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所面临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化解产能过剩风险、增强结构调整动能、释放创新驱动潜力、保障民生期盼等重点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

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等,必然会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但这是必须要过的槛,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所以要更好地发挥社会政策稳定器的作用,守住民生底线。特别是要把重点放在兜底上,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为改革创造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以“五大任务”落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是一个系统的设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住的重点和关键点。

积极稳妥去产能,优化供给结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其目的就是将宝贵的资源要素从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和“僵尸企业”中释放出来,理顺供给端,提高有效供给,创造新的生产力。

多举并重降成本,提升供给能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

重拳出击去库存,清除供给冗余。房地产去库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以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去库存列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的五大任务之一,并就如何化解房地产库存指明了前进方向。

雪中送炭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就是要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持续改善有效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升有效供给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培育和升级经济转型过程中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补短板”是通过扩大要素供给,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

防范风险去杠杆,确保供给安全。2008年以来,中国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债务占GDP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名义杠杆率并不高,但潜在风险并不小。当前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同时,标本兼治,逐步并有效地重组和化解债务,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半年多来,各地积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动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定力,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并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力、有度、有效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引导好发展预期,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

责任编辑:王 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