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16-10-17
7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理论界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对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力度,为更好地推进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理论支撑。此次研讨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实践杂志社承办,来自内蒙古党校、内蒙古社科院等单位的7名专家学者结合研究专长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讲话是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蔡常青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立足“继续赶考”伟大使命,贯通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明天,是我们党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对党的历史总结达到了新高度。讲话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贡献放到5000多年中华文明、500年社会主义运动、60多年新中国建设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来认识,对党的历史贡献作出了三个“深刻改变”、三个“伟大飞跃”、三个“蓬勃生机”的新论断,并得出三个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规律性结论。
讲话对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作出了新概括。讲话提出的“八个坚持”,从指导思想、方向道路,战略布局、发展理念、改革开放、根本动力、党的建设等方面,首次集中表达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整体上构建了一个内在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就是:在我们党取得伟大成就、面临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背景下,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为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为根本动力,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根本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
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新思想。讲话强调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讲话把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讲话提出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新要求。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安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方案”不是对现有西方制度的简单复制,而是完善和超越,是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认为,讲话中对“文化自信”内涵的界定,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再强调,也是对当前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上搞“去马克思主义化”,在政治制度上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而刻意贬损革命传统文化的明确回应,也是中国话语权建构的底气和能力的提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各有其独特内涵,而文化是其中最深层次的,道路、理论、制度能否自信和坚持,与“文化自信”息息相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直面现实挑战,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
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马万里认为,八字要诀,贵在初心。今天,我们党所从事的各项伟大事业,都是党的历史使命使然,党的理想信念使然,党的理论与宗旨使然,亦即“初心”使然。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党强则国强,党兴则国兴。在世界政党史上,没有哪一个政党比中国共产党更有影响力、更有号召力、更有战斗力。在今天,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我们的工作内容变了,但党的使命没有变;工作方式变了,但党的性质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还很漫长,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对全党同志新的动员和新的召唤。我们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复兴之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我们党的执政史同样是一部“赶考”史。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矢志不忘初心,勠力继续前进,在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之时,也就是新的中国共产党辉煌史写就之日。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刘万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方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论述,具有非常强的激励和动员作用,为我们继续前进增添了勇气和力量。进一步指明了继续前进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前进就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不断向前发展。
以讲话精神为指引,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实践杂志社总编辑关方方认为,宣传贯彻好讲话精神,是目前党刊宣传工作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学习研究党的“不懈奋斗历史”。在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研究和宣传中,着重回答并宣传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政权并能够长期执政”的问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历史”。在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和宣传中,着重回答并宣传好“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探索历史”。在对党的建设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中,着重回答并宣传好“如何坚守信仰、坚定信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的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做好新时期党刊宣传工作。
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孙杰说,讲话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指导思想、远大理想、伟大事业、宏伟目标、根本动力、依靠力量、外部环境、伟大工程等方面系统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讲话为中国共产党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一剂良方;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应对“塔西佗陷阱”提供了一副良药;对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康红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