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祛病疗伤的勇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激浊扬清的魄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2016-10-17内蒙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内蒙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昭示了一个真理: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中国共产党应对“四种考验”,化解“四大风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就必须以祛病疗伤的勇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激浊扬清的魄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一、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把它作为我们党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解决党内矛盾和维护党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最早来自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强调纠正党内错误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式采用“党内政治生活”概念。此后,党的十二大党章及以后《党章》的总纲中也明确提出“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95年党的历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好,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失败。
二、形成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构建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的重要表现。政治性不强,政党就会失去政治方向,就会走上迷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必须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政治纪律是一个政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党员领导干部在遵守党规党纪上必须严上加严,受更多的约束、负更重的责任、有更大的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边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党的政治纪律的约束,决不允许在群众中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同中央的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党的政治纪律是高压线,任何党员,不论其在党内的威望和职务有多高,只要是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都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纪依法予以严肃惩处,决不姑息迁就。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懈怠、永不僵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勇立潮头的根本所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就是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当前党的建设的实际,突出党的建设的问题导向,凸显党的建设的前瞻性、预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全党,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勇于创新。善于以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功能作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就要增强角色意识,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等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补好精神之“钙”,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要增强政治担当,面对重大政治考验,能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歪风邪气,能够较真碰硬、坚决斗争。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战斗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敢于同党内的不良现象作斗争,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战斗性的根本举措。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纵观世界上共产党执政后党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扭曲、异化和悲剧,都是因为首先在党内民主上出了问题,离开了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内生活的战斗性,要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个武器,党员领导干部不论层级高低,都必须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严格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准则,着力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进而带领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的大熔炉中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同时,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重要武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是否严肃、是否有战斗性的标志,增强党内生活的战斗性,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能丢。endprint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础和前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落脚点和归宿
第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固本培元。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培育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带头守好底线、防线、界限。
第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激浊扬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铲除腐败这个最致命的“污染源”。净化政治生态,必须治病树、拔烂树,反腐败要除恶务尽。斩断利益链条,防止利益输送,发挥反腐败的震慑作用,全力清理官场腐败,做到不敢腐,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净化政治生态,必须加大对腐败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厉查处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后悔莫及。
第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驰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要持续不断地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持续不断地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始终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铲除“圈子文化”滋生蔓延的土壤。深化选举和干部制度改革,是净化政治生态,铲除“圈子文化”滋生蔓延的土壤的治本之策。为此,必须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制、倒查制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让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第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治吏。从严治吏,尤其就要从严管理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树立从严治党意识,落实从严治党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法治观念,自觉在党纪国法约束下履职行权。同时,要重视加强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建设,不允许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第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的改革,解决权力监督和滥用权力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解决权力寻租问题;深化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解决权利制约权力问题。
第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立明规则,反潜规则。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讲政治规矩,事关“破”,也事关“立”。必须破除积弊、立下新规则,尤其是“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执笔人:内蒙古党的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共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孙杰)
责任编辑:郭 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