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行业超速疾行
2016-10-17申学舟
申学舟
快速的发展导致了行业在人才上的极度缺乏。
网剧行业在两年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年前的2014年被称为“网剧元年”,这一年,白一骢担任制作人的首部网剧《暗黑者》以3亿的播放量收官,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好的数据。两年后的今天,他最新的网剧《老九门》截至发稿时播放量已突破96亿。
“从大的趋势上来看,整个网生内容比起前两年,市场更大、投资更多、做的人也更多。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今年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影响力、头部内容的引导作用更明显了。”在业界有“网剧一哥”之称的白一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头部内容愈发明显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使得网剧盈利成为可能:一方面,对于制作方来说,视频网站对网剧头部内容的收编价格持续走高,从2014年初每集刚破百万,到如今已经突破500万/集;另一方面,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广告主也更加认可网剧作为广告投放渠道的影响力。此外,如付费会员、延伸品,甚至基于剧集影响力而做的后续IP开发等,也都愈发得到市场认可。
这些变化并不仅仅出现在头部内容中,整个行业都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疾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剧产量由上一年的50部左右爆发至205部。2015年,这个数字继续攀升达到379部。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预测,到2021年,我国网络剧产量将达到671部。
“个人认为,从一个剧集创作的规律来看,现在是要比正常的速度快了一些。但是这没有办法,因为全行业都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没有办法慢下来。”爱奇艺副总裁张语芯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导致了行业在人才上的极度缺乏。白一骢表示,目前整个市场的热度给行业带来的灾难就是压缩了正常创作者的成长周期。那么多作品的诞生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让他们提前做可能5年后才能做的事情。
他进一步举例:“之前的剧里,有一个跟我们做B组的导演,他作为B组导演我们认为是不错的。在我们的系统里干3~5年,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非常好的导演。但因为他参加的戏火了,就会有很多戏找他去做导演。一个人都有机会做导演了,怎么可能会回来做B组呢?他就去了。但他作为一个导演,基础知识和整个系统工作能力还不够,需要经验来磨练。”
有限的人才加上不断增加的聚集数量,一方面使得行业中剧集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被挖角团队的制作实力。“比如,我们副美术被人挖去做美术,美术找不到合适的副美术,只好把原来的助理提成副美术,他再把刚刚入行的小孩提成助理。这样,整个底下的团队都会变得比以前要差。”白一骢苦笑,“没有解决办法。”
但张语芯的态度却更为乐观。她认为,门槛降低了肯定会使得进入者增多,但市场会把不好的内容淘汰下去,“大浪淘沙最后留下来的肯定还是专业的。这个进程我觉得已经慢慢开始了。”
除了人才缺乏外,爆款网剧也多有陷入“第二季魔咒”的情况——即在第一季收获良好的口碑以及巨大的流量后,第二季开始略显乏力。比如今年的《余罪》,第一季在豆瓣上得到8.2的高分,但第二季不仅豆瓣评分跌至7.0,还被网友吐槽bug太多;《暗黑者》第二季亦没能延续第一季的好评,豆瓣评分从8.0下降至6.2。
白一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首先,由于基调已经定下,第一季为观众所带来的创新、喜悦和眼前一亮的感觉,很难在第二季得到延续。其次,一些制作团队的心态也会出现变化,认为站在第一季爆款的功劳簿上,不管怎么做都会做得不错。这给制作团队带来了很多挑战,比如在新一季时要重新考虑很多定位、人物上怎么去做提升和调整等。
“季播才刚开始,中间要有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个产业发生过程中正常的规律。我们刚开始做网剧,一下子就要求一季比一季精彩,说句实话我认为这有点苛刻。美剧看到后来是不是也看烦了,觉得开始胡编了?”张语芯认为,国内的观众应该以更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国内的网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网剧与传统电视剧的边界似乎正愈发模糊,它们正逐渐渗透到对方的播放渠道中去。从最开始的台网联动(电视台先播出,视频网站几小时后再上线),到后来如《老九门》《青云志》等网台联动(电视台播出进度落后于视频网站数集)的剧集,网络渠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不过,张语芯认为,网剧和传统电视剧在内容上仍有较大区别:“网台联动就是电视剧。如果做单纯的网剧,我们其实就没有考虑过电视台。像《余罪》这种,就是纯网剧。可能在讲故事的方式、叙事结构、节奏、表现形式等方面和传统电视剧就是不一样。说实话,我的主打就是互联网人群,那我的平台其实已经足够满足他们。”
白一骢承认这种内容上的不同,但他更愿意将这种差别归因于风格定位。“我们开始做网剧的时候,就是按照一个标准来做的。现在二者边界已经很模糊了,未来既不会提网剧,也不会提电视剧,而应该就是一个剧的概念。只是说可以把他们看成两个不太一样的细分的品牌。就像不同电视台之间定位风格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