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舞蹈动作设计分析初探

2016-10-17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典舞刚性舞者

刘 丹 侯 侠

(1,2: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214122)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舞蹈动作设计分析初探

刘 丹1侯 侠2

(1,2: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214122)

经过对拉班舞谱系统的理论认知与艺术实践分析得知,舞蹈训练中的人体动作表现还与人体生命科学如解剖学、生理学密切相关,以此获得对于人体科学运动的指导,从而加强舞蹈训练实践及理论教学以及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以人体动作为基础,促进舞者在舞蹈的训练及表演中对自身身体予以保护、或训练的伤后康复以及舞蹈动作创造可能性等等。在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当今中国现有的舞蹈发展不仅充分的应用了生理学与解剖学学科中的关键内容,同时结合西方计算机舞蹈艺术理论与实践,明确计算机舞蹈艺术的实践基础是在充分了解舞蹈动作科学性、遵循生理学与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表现,促进计算机辅助的舞蹈艺术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解剖学;生理学;计算机;舞蹈动作;设计分析

序言

1920年,由匈牙利舞蹈教育家、舞蹈理论家鲁道夫·拉班创建、目前国际通用的拉班舞谱系统,将从一维到三维的艺术空间中富有表现的舞蹈动作序列以纸质平面谱记下来,最初包括芭蕾、现代舞,其中又尤以西方芭蕾舞作品以及默斯·坎宁汉、玛丽·魏格曼的早期舞蹈作品记录为主;不仅如此,拉班舞谱系统中提出的力效(effort)动作分析,从舞蹈人体本身提出了舞蹈身体在运动时的生命科学体现、几何规律及动作发展状态,构成了舞蹈动作发展的实践基础。经笔者近几年对拉班舞谱系统理论及其实践的分析研究得出:首先,拉班舞谱系统包含对人体动作的有序记录,实现了对早期中外舞蹈予以保存的基本职责;其次,通过拉班舞谱系统中有关人体动作序列的科学性描述、舞蹈动作中力效内容的丰富,明确了舞者的身体及舞蹈动作与人体生命科学紧密相关,即受到生理学与解剖学的关键性指导,而有助解决舞者在进行舞蹈艺术实践时最根本的人体运动的问题;再者,以拉班舞谱系统以及人体运动相关学科为研究背景,在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艺术时代下的身体性舞蹈本质上离不开人体运动本身,人体运动从而也成为多媒体舞蹈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通过舞蹈人体运动在生理学、解剖学意义下的艺术实践过程,尝试以一种基于CAE(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进行舞蹈艺术实践,探讨并分析当今我国舞蹈艺术实践过程中舞者的动作设计。

一、舞蹈实践的基础:基于真实人体与刚性人体[1](36)的舞蹈动作分析

与西方舞蹈形态发展有所不同的是,传统中国舞蹈注重情与意的发生,即所表现内容与情绪情感相关联、动作质感与意趣相关联,实现中国舞蹈审美——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舞蹈实践中长期存在。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舞蹈先驱吴晓邦西学回国将现代舞带入中国、90年代徐淑英将闻名世界的拉班舞谱系统带回并进行实践教学,使我们初步意识到舞蹈实践过程中的人体动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今舞蹈动作又受到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系统指导,最终形成了舞蹈科学的崭新局面。

如今,依托舞蹈人体的运行理念进行观察发现,中国传统舞蹈如古典舞体系具有对舞者身体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以上身范围内的肩、胸、腕、指,中段范围内的腰、胯部以及下身范围内的膝盖、脚腕、脚背等部位在各自抽象动态中表现其身法韵律要领,集中作用于古典舞的风格表现。相比较而言,西方舞蹈如芭蕾和现代舞具有清晰可辨的肌体动作序列(动作理念),而使观众逐渐形成对艺术视觉解读的能力。综合上述相比较的两种舞蹈风格,表现如下:它们为引导真实人体表演向刚性人体表演过渡、实现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舞蹈艺术实践奠定了基础。这也预示着以真实人体为对象的舞蹈艺术实践与在计算机辅助状态下,呈现具有几何结构性虚拟人体为对象的计算机舞蹈实践之间具有发展延续性,也是当今研究舞蹈人体和舞蹈实践发展趋势的重要对象。

(一)舞蹈动态中真实人体动作基础的分析

舞蹈动态是以舞者的身体语言表达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情节讲述、情感表达或二者相统一的方式进行。在以人体动作为核心的舞蹈训练实践中,真实人体不仅记录宗教祭祀仪式内容、反映人类精神理念的重要媒质,也是记录舞蹈诞生的重要符号。如今,舞者的身体已经成为舞蹈表现的物化形态,从国内外舞台上的舞蹈作品到民间舞蹈的表演,无不以身体表现的想象创造特定的舞蹈内容。实现这一过程,需在了解舞者身体的复杂性后,发展对舞者身体动作的分析。

舞者身体的基础构造与普通人一样,是由分布全身的器官、骨骼及肌肉所组成,但在舞者选材的要求上,却比对普通人在日常运动时的身体要求更为苛刻。舞者在具有“三长一小”的外形条件基础上,还需注意到他们的骨骼成长、肌肉发展的基本动向等体征特点。由于会受到DNA遗传因子的影响,如父母的身形及生命体征会遗传至下一代,形成各人体态胖瘦、肌肉松紧和生命状态不一的身体素质。除上述先天条件外,后天的舞蹈训练会在舞者身上贯穿始终,从舞蹈启蒙到富有能力的身体表现的成熟状态,从动力定型及高原现象[2](214)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完善舞者的身体表征,形成舞蹈表达所不可缺的身体素质条件。

舞者的身体动作表征是通过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发挥形成动作时的外在状态。肌肉和骨骼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调动指令,使舞者的动作达到舞蹈表演的高度。因此,通过肌肉的借力发挥及关节、骨骼的相互作用集中体现于舞者身上,造就出出类拔萃的舞者。

图1 人体手臂动作轮廓

图2 中国古典舞舞姿

中国古典舞形态对舞者身体的素质要求是:肌肉群具有可完成古典舞风格性动作的基本力量,并在与关节骨骼所形成的肢体直立及圆润程度上,构成身体统一的“圆”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以具有“圆”的外在形态为前提,经舞者的手部开始,其腕关节及指关节与大臂、小臂组合形成流线感弧形状(图1):大臂小臂的弧状线条分别依靠上臂骨、前臂骨的支撑以及肱二头肌、肱桡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的发力状态来表现;腰部的圆弧形分别以背部肌肉带动脊椎柱向左或右向右进行外侧运动,其发力肌肉主要有一侧背阔肌、一侧腹直肌及腹外斜肌成 30。- 45。在二维空间发生倾斜(图2)。上述肌体动作要领在地面动作“卧鱼儿”中上身的拧转动作中也有所体现,但更为突出的是拧转动作会使一侧背阔肌、一侧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向更大角度发生空间上的变化,是对舞者肌体是否灵活的更高要求表现。不仅如此,中国古典舞中步法的动律也尤为丰富,如舞者经匀速行进中的圆场接由内向外的㧟脚动作后,加速以单脚由绷至勾的动作,紧跟双脚交替行进运动的步法,后接掏手转身动作以顺风旗舞姿亮相的动作中,勾脚交替行进步法对胯根的松弛程度、大小腿的肌肉力量以及脚腕与脚趾的灵活性有一定要求。造成髋部运动的左右侧髋骨随着舞者髋关节灵活性的训练变得松弛,有利于转身动作利索地完成;中国古典舞中的㧟脚动作与西方古典芭蕾中的脚下外开的动作走向相反,前者绷脚脚背以靠近躯干中轴的方向经左斜前方开始绕圆、运动至右斜前方时以勾脚动作作衔接。在勾脚进行行进中的衔接运动时,大小腿肌肉的发力组织主要由组成大腿肌肉的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的胫骨前肌形成紧张状态,并向一侧接勾脚行进动作,而另一条紧跟的腿部则由小腿上腓肠肌进行发力促使动作发展。

面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古典舞,其审美内涵赋予舞者表达出细腻而精致的动作序列。以“圆”的审美表达作为古典舞动作的出发点,不仅仅只有古典风格性动作,像行进中的踏步翻身、小鹿跳、紫金冠跳、端腿转等古典舞技术技巧,也离不开与之相对应的骨骼及其肌肉主动活动的支持,它们构成了古典舞技巧训练发生的实践基础。除此之外,在古典舞特定动律的要求上,对舞者身体的日常状态、身体耐力等人体生理性要求也高于其他舞蹈的训练。舞者身体在受古典舞训练强度偏大的过程中,促使关节肌肉群逐渐形成自适应,使表现出来的动作具有控制得当的肌体力量,可体现在轻盈的弹跳、协调的旋转以及舒展有力的动作体态上。而保持古典舞舞者的身体状态,则根据《舞蹈生理学》一书中所作描述:人体是以ATP(三磷酸腺苷)为主要能量,其分解后再合成依靠的是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有氧代谢供能等三大能量供应体系来维持运动状态。[3](96)

另外,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与表演中,所属的舞蹈语汇表达预示着对其进行特定的审美,这也意味着它相对于其它舞蹈风格会出现美学限制[4](224)——这种限制源自综合人体各部位进行符合这一舞蹈风格的动作表现。舞者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是在为表现出诸如㧟脚、卧鱼儿、小舞花、双飞燕、云桥等古典舞技术技巧而形成关节定位点或肌肉发力度,其不足或者超过都将使动作完成不规范或导致不科学的人体体态变化。比如,双臂位于该动作空间中的高低位、双肩的开度与将要形成的顺风旗舞姿在整体上呈O形(内关)或Y形(过度外开),或者后背因脊椎和腰部发力不足而出现弓背使动作不够舒展,可观察出舞者平时训练时对这一动作要领的把握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合适的骨关节位与肌肉发力度。以此类推,古典舞表演与技术技巧训练相紧扣,体现出舞者最终在舞台上进行古典舞表演的实力,像由武巍锋表演《风吟》与王亚彬表演《扇舞丹青》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严谨和准确的人体动作表现。针对古典舞舞蹈演员的身体专业素质,有学者提出进行舞蹈训练时的体脂标准,有助于对舞者身体体内的生理性物质含量进行科学配比——这对以往一直重视肌体一味达到舞蹈要求,而忽视舞者身体健康的现状做出了弥补和完善。

综上所述,舞者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基于生理和解剖意义上的身体素质与动作表现贯穿始终,对任何一种舞蹈风格实践均如此,有利于舞者的身心健康,更是舞蹈人体动作从真实向虚拟人体动作进行设计的实践基础。

(二)舞蹈动态中刚性人体动作基础分析

在《虚拟人的运动建模与仿真》一文中,根据有关人体骨骼模型样本形成虚拟人体骨骼运动的研究,指出人体在虚拟状态下以“刚性几何实体”呈现。[1](36)因此,这对符合人体生理学解剖学形态[5]的舞蹈动态,进行人体虚拟化处理实现计算机舞蹈中刚性人体动作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将同真实舞蹈的人体运动强调人体处于一种健康状态下的骨骼与肌肉式样所形成的舞蹈审美一般构成全新艺术风格。

在以真实人体进行舞蹈的过程中,舞蹈动态的生成完全依靠训练有素的舞者,其紧塑的肌体、成熟的舞蹈语汇与技术技巧是使舞蹈达到一定的艺术审美的标准。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不论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构成的舞蹈形态、还是民间自娱活动中的舞蹈以及中国古代宫廷乐舞都为当今舞台舞蹈的表演形态奠定了基础。自古至今的舞蹈训练体系在逐渐地发展与提高,对舞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其本身成为一件艺术品构成的基础——舞者的身体从而具有全面而丰富的体形体态,亦将舞蹈艺术推至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舞蹈艺术的产生,便是这一推动的成果。

西方从事舞蹈工作的艺术家、理论家或教育家,在以表现人体动态的过程中,探索出人体艺术化表现的手法。如美国舞蹈编导威廉·福赛斯创造了130多个带有镜像性表现的动作语汇,①这些语汇在通过大脑认知以及神经科学带动的情况下,构成新的舞蹈动作序列。英国萨里大学舞蹈系Shantel Ehrenberg博士通过打破原有人体运动态势而形成新的人体运动发展,从人体本身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相接触与不接触、偶然与非偶然的发生状态下,促使舞者开发出更多新的动作序列,所产生的效果是使舞者们的动作具有不同以往的独特与唯一性(如图3)。另外,还有不少多媒体艺术家以舞者身体为媒质、虚拟舞蹈为创作手段,进行多媒体艺术创作,如在上海举办的“Cinematique”艺术节吸收国内外艺术家进行多媒体艺术的展示,开发舞蹈创作的创意性和内容的独特性。

图3 Dr. Shantel Ehrenberg博士舞蹈工作坊

由此看来,以真实舞者的身体为依托进行舞蹈训练、创作与表演为相当一部分当代舞蹈即将成形于表演多媒体化提供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即真实身体的肌肉与骨骼间相协调配合的科学运动,构成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舞蹈创作、制作与表演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我们的大脑对艺术活动的认知与感受、肌肉与骨骼的科学运动,以及与之相契的人体动作计算机处理等三个方面。

刚性人体是实现计算机辅助舞蹈创作的基础,借刚性人体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与表达,是对真实舞者身体动态表征的深入应用。真实身体的运动是舞者对自身身体的艺术化感受,主要通过呼吸、三维空间内的骨骼定位与肌肉发力引导情感的抒发予以体现。另外,通过拉班舞谱系统中的动作序列是处于空间几何体中的身体为出发点进行运动的过程(如图4,图5),可说明舞者身体于骨骼和肌肉二者产生时空间运动的科学原理,得出刚性人体在时空间运动中的科学规律,有助于计算机舞蹈动作创作及其分析。

图4 人体运动关节图示[6](11)

图5 身体在几何体中的空间运行②

相关研究显示,舞者身体的主要活动关节有17个,以37个自由度[1](36)构成人体丰富多样的动作序列基础。Huay Chen等基于人体运动的计算机研究学者依据人体活动关节将运动人体标记出41个关节点[7](5),并以父节点和子节点的从属关系划分各自动作的活动空间。笔者采纳上述研究成果,通过使用3Ds MAX软件,根据真实人体动作和风格性舞蹈动作进行了人体运动设计的实验,探索刚性人体在舞蹈运动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在借助人体模型进行舞蹈动作设计之前,刚性人体骨架则最先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刚性人体骨架可通过3Ds MAX中的“创建-系统-Biped”功能实现,通过该软件对人体骨架进行舞蹈动作设计,得出舞蹈动作外观样貌。与借助人体模型进行舞蹈动作设计有所不同的是,人体骨架程序率先使我们将具有生理性和解剖性特征的人体运动进行设计,并从中清晰地认识到刚性人体须以真实人体为原型进行动作设计时的细微问题,比如在动作设计过程中,可呈现以鼠标控制虚拟人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轨迹和整体上协调流畅的肌体动作,之后才能将动作与所绘制的人体相搭配,使具有某一舞蹈形象的舞者进行舞蹈表演。

与真实人体运动相比较,大多数以不同关节的位置变化而形成的动作姿态在刚性人体运动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刚性人体的动作姿态需要借助标准坐标系在三维空间中的一一对位移动来实现所要求的具体舞姿,如形成于3D动画制作软件中的维族舞行走的动作姿态,是依据人体在三维坐标系(又称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精确设计逐一实现。这一步法涉及17个关节点的位移,分别以父节点如髋关节、肩关节等为划分点,逐次将头部、上身、下肢的动作分别进行制作,以调整人体左右与前后各自所处的X轴与Y轴及处理高低度的Z轴,使人体各部位分别经上述三轴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转向移位到具体某一点定位,形成头、上身、大臂小臂、大腿小腿、脚部等所处空间的特定方向,以此表现符合维族舞蹈步伐的动律特征的虚拟人体动作(如图6位于坐标系中舞姿的侧身图与透视图)。另外,针对古典芭蕾中的arabesque舞姿等不同舞蹈类型中大幅度动作的设计与制作表明,刚性人体的动作设计较之真实人体的动作设计具有更为广阔的活动区域,不受人体活动范围和一定空间的限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舞蹈的动作可以超越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的人体动作来创造,仍需符合人体解剖学形态[5]——有关刚性人体进行舞蹈实践的最初论证可通过笔者在北京科技周上为16位机器人进行舞蹈动作设计及其小型工程调试③为基础。

图6 形成于三维坐标系[9](588)中虚拟人体的维族舞步伐及其体态

总之,在以舞者的真实人体或刚性人体为主要表现的舞蹈实践艺术中,所产生的动作都是以序列形态存在。真实人体的动作序列与音乐节奏相配合形成律动,刚性人体则以形成于关键帧上的动作连续和并行于动作连续的音乐融为一体。关键帧好比音乐的节奏,决定着刚性人体动作序列表演时的快、中或慢。有所不同的是,真实人体的动作序列因其抽象性、情感性等趋于感性艺术表达难以把握,而处于关键帧上的动作序列具有科学客观性,可形成相应的数据或公式作为研究依据。如在多媒体舞蹈实验中,设M代表动作序列,首帧为x。每增加一个关键帧即x+1,其动作序列中相应推进1~2个动作,从上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为0.5~1秒。所形成的公式为: M={x, x+1, x+2, ……, x+n},构成了刚性人体运动在一部多媒体舞蹈作品中所有的动作序列及其总时长。其次,不同人体关节分别在以x、y、z为轴的几何坐标系下所发生的动作序列则由公式,进行定义:

其中M(x)、M(y)、M(z)分别用来定义所处某一坐标轴时各自动作发生,nx。(x=1, 2…与动作序列的先后顺序相吻合)说明在各自坐标轴中的人体关节发生三维变化时的幅度大小(用度数来表示)。人体动作序列形态集合则用:M= M(x)∪M(y)∪M(z)……来体现。另外,刘云根在《基于人体姿势编码的运动数据检索》定义人体躯干朝向的编码。[8](588)

同理,将拉班舞谱系统中的人体空间维度设置与刚性人体动作实验状态相结合进行分析,当人体处于平圆即坐标系中的x轴时,身体姿态会进行左右两部分的各自运动,双脚和双手部分都会以左、右两侧运动为主;当人体处于立圆即z轴中时,向上180。的动作成正态分布如仰头、脚背朝上、半脚尖直立向上,向下180。的动作则表现为低头、半脚尖带蹲向下等,手部动作在z轴中可向上或向下、也可手心手背朝前或朝后,说明受到其角度的限制很小。当人体处于矢状面即y轴中时,双脚与双手的动作不仅可以前后位移,也可进行向左或向右为起点的绕圆动作。(图7)

图7 处于各轴中的人体基本运动走向图示

然而,在上述坐标系中,刚性人体的位移不发生于头部和脊椎部分,它们只能独自绕各自坐标轴进行三维旋转,其它关节的空间变化则较位移更加丰富。

由此可见,基于刚性人体创造人体动作具有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但对于至今存在的舞蹈风格及舞蹈类别界定来看,刚性人体的动作序列应具有相应的舞蹈艺术特性和基于舞蹈生理学及解剖学意义的动作规范性。

二、计算机辅助中的舞蹈现状及动作创作分析

20世纪中期,欧美国家率先根据现代舞中的人体运动推出计算机化人体编舞手段、开发编舞软件进行机器编舞等实践活动。于20世纪20年代末创立的拉班舞谱系统,成为计算机编舞最初的实验方法——大多数西方现代舞蹈家像默斯·坎宁汉、玛丽·魏格曼等都曾使用基于计算机方法的拉班舞谱进行编舞,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创作手段。

至21世纪,国际上开始重视信息化传播,其中也包括文化艺术的传播,这一举动促使多媒体艺术兴起。不少国外艺术家陆续开始进行多媒体艺术的创作与展演——这也源于自20世纪后期艺术制作软件逐渐成熟,由此加剧了科学与艺术相嫁接的前卫艺术形态发展的速度。

目前,国际上比较重视对人体运动规律和人体运动再开发的当代舞蹈艺术发展,以此推动计算机舞蹈艺术实践。2014年6月,由来自英国萨利大学舞蹈系的Shantel Ehrenberg博士举办了人体舞蹈运动工作坊,强调舞者以感受身体运行本身的状态为出发点,通过相应的动作发出指令:静止站立、重心转移、意念动作、镜像反馈等,使舞蹈演员在律动中感受身体本身的运动状态(图8),说明在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特性的骨骼移动与肌肉发力与动作发生前人的意识状态及非形而上的动作表现的实践过程中,尤其考察舞者因运动过量或时间过长而导致意外肌体损伤时,结合当时自身的意识状态牵动肢体运动所发生的结果,会表现为脚部如若受伤,其身体重心会伴随此状况发生变化,而转移至其他正常康健部位作短暂支撑以防止伤痛情况加剧,这也是提醒舞者在训练过程或突然致伤状态下,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和动作意识状态。

图8 人体舞蹈运动工作坊

而瑞士舞蹈编导Pablo Ventura进行舞蹈运动实验则充分调动人体生理学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这些人类基因特点,以人体解剖学中的人体骨骼肌旋转链及人机关节移位作为动作形成的起点,采用Pascals语言(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制作人机交互式舞蹈表演(图9),这是舞蹈艺术计算机化的综合表演实践。

与以DNA外形为双螺旋结构进行艺术外观设计相比较来看,计算机辅助舞蹈动作设计更深入考察到人体结构内部DNA与RNA的生物特性,并将它移植到机器人身上,实现虚拟人体运动——这是一种以人性化艺术设计提升并丰富舞蹈艺术表演实践的手段。基于DNA与RNA所具有的人的生物特性进行机器装置的动作设计和示范表演,须考虑到人体可活动空间范围和能够承受力量的大小,二者在某些方面有时也会出现不可表现性,如图9中的互动机器装置,无法表现舞者的向前或向后移位的动作序列。

图9 人机交互式舞蹈(by Pablo Ventura)

综上所述,传统的以真实人体为对象的舞蹈表演与虚拟的刚性人体的动作设计及其表演的计算机辅助舞蹈艺术实践,共同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基于计算机进行舞蹈动作设计的创造性,证实了舞蹈科学存在的意义。计算机辅助舞蹈实践需以真实人体即实际舞者的身体动作作为参照,其自身的生物特性和解剖定理决定了在计算机舞蹈中以刚性人体为表现对象的人性特征。一方面,真实人体是舞蹈艺术实践的基础,决定着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方面,依托刚性人体运动促进对舞蹈科学的深入探索,丰富并开拓当代乃至未来舞蹈表演艺术发展的新局面。二者在舞蹈艺术实践中不仅衍生出外在形态的变化,且内在本质也有共同规律可循而作为相互引导的必要条件。

结 语

20世纪是多媒体艺术产生的萌芽阶段,21世纪是多媒体艺术的国际兴盛时期。面对“大数据”时代,既推动信息广泛与有效的传播,也艺术走向科技化、带动艺术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使相当一部分舞蹈科学及其数据的研究涌出水面,成为构建计算机辅助舞蹈动作设计及其表演的支撑。本文通过以常规舞蹈实践中以具有生理特性和解剖特性的真实人体为原形进行动作序列的研究分析,发展了符合真实人体特征的虚拟刚性人体进行舞蹈动作设计的研究。最终结合人体动作分析图示、计算机辅助舞蹈中有关舞蹈动作的设计分析,说明从真实人体到虚拟刚性人体为对象的舞蹈艺术科学发展,也从舞蹈动作分析的角度探索了舞蹈实践中传统与前卫的表现艺术的问题。

注释:

①在“dance, language and brain”(Ivan Hagendoorn)一文中,阐述威廉·福赛斯所创造的镜像性动作是人的大脑在神经科学系统和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客观物态精神性的表达。原文的描述是:在这些语汇中,每一个单词代表着一个或多个语义,比如:砖、瓶、牡蛎、斑马等,它们同时也提供一个可活动的动作序列。上述这些动作序列由福赛斯予以设计,并与舞者配合以及围绕着这些语汇进行即兴。

②几何空间运行图选取自拉班舞谱学习软件:MovingSpace.

③信息来源:http://tech.sina.com.cn/d/2008-05-19/13382203318.shtml.

[1]涂晓斌等.虚拟人的运动建模与仿真[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4).

[2]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温柔. 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Iva Hagendoorn. Dance, language and the brain [J]. Art and Technology, 2010(2/3).

[5]沈宇辉. 带有体表皮肤标记装置的人体关节骨骼运动逆向分析系统[P].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CN 103767709 A,申请公布日:2014. 05. 07):1.

[6]陈皓. 基于运动捕捉数据的拉班舞谱自动生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7] H. Chen, G. Qian, J. James. An autonomous dance scoring system using marker based motion capture[C],2005.

[8]刘云根 刘金刚. 基于人体姿势编码的运动数据检索[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4).

【责任编辑徐犀】

Analysis of Dance Movement Based on Computer Aided Ergonomics

Liu Dan1, Hou Xia2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Jiangsu214122)

Through the cognitive theory and art practice of Labanotation system analyzes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ction, such a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also with human life sciences related. Earned the two disciplines in the practice of human action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guidance, strengthen the dance study in practice or in theory teaching and performing withprocess to human bod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ancer in the dance training and dance performance on body protection, injury rehabilitation, movement create etc..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ance practice and dance thought, is a profound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this process, the Chinese danc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western multi-media art and influenced by some western ideas.The paper will research that physical dance of the modern multimedia art, included the multi-media dance works. Finally, we will analyze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dance body, and try to illustration that the dance and the dancer's identity in the era of multimedia art whether the conversion occurs.

Anatomy; physiology; computer; dance movements; analysis

J70-05

A

1672-9838(2016)01-109-08

2015-11-14

刘丹(1981-),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系,讲师,硕士。

侯侠(1982-),女,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古典舞刚性舞者
自我革命需要“刚性推进”
舞者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风中的舞者——蜡梅
加权p-Laplace型方程的刚性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刀尖上的『舞者』
锻锤的打击效率和打击刚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