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特殊族群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高山汉”女性服饰为例

2016-10-17崔荣荣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山族群汉族

牛 犁 崔荣荣

(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汉族特殊族群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高山汉”女性服饰为例

牛犁1崔荣荣2

(1.2.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形成了与主体族群相区别的特殊汉族族群。高山汉便是其中的代表,在长期客居生活中他们的服饰不仅保留了汉族传统的服装特色,同时对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有所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风貌。虽然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下,高山汉的服饰并没有因为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而消失殆尽,然而其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面对这种状况,这需要社会和穿着者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适应现代风格的新型服装,使传统服饰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特殊族群;高山汉;服饰;传承;设计

族群是属于一种社会群体或居群的范畴,通常指具有独特的文化或习俗的某一特定群体。在汉族这个庞大的族群中,有很多特殊族群存在,他们大多是由于某些原因与汉族主体族群隔绝,而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世外桃源”。在现代化大潮中他们并没有像主体汉族一样受到现代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与传统服饰脱离,而是一直坚持穿着传统民间服饰。同时,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又根据自身生活的特点加入了新的元素,而形成了属于自己族群的特殊服饰。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使这些族群对服饰有了特殊的要求,同时在服饰形制的变化、功能性的体现、文化内涵的积淀中体现了特殊族群对服饰的选择。

这些族群“在民间的散存为田野考察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实物,其历史起源、创作过程、创作技巧及其艺术价值大量闪耀着人性智慧的无形文化,可以有力地证明我国汉民族具有灿烂的民间服装发展历史。”[1](5)这些特殊族群古老纯朴、绚烂精美的民间服饰是东方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传承环境的演变,穿着传统服装的人已越来越少,这些特殊族群的服饰虽然还没有完全消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强烈冲击下,掌握传统服饰技艺的民间艺人已是为数不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空间,逐渐走向消亡。

汉族特殊族群服饰在汉族服饰中独具特色并且保持相对完整,是我们研究汉族传统服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研究我国传统服饰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服饰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对当地文化、历史的了解,使这些被忽视的族群能够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高山汉女性服饰及其艺术特征

高山汉,即居住在高山上的汉族人,是“居住在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石山区,既不同于高原汉族,也不同于平原、丘陵、平坝和市镇汉族的一个特殊族群”。[2](92)由于他们聚居在石山区,被聚居在平坝地区的少数民族所包围,被人们称为“多民族聚居地区里的少数民族”。深刻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始终保留着汉族原有的生活方式,服装上也保留了汉族传统的文化特色。同时在长期客居生活中他们与周围民族的关系逐渐融洽,着装上也对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有所选择,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并且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下,高山汉的服饰并没有因为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而消失殆尽,而是依然选择保留着原有的服饰风貌。

高山汉的女性服饰主要包括了主体服装的上衣下裤,以及从上至下的配饰,包括头上围的头帕、罩在上衣外的围腰(如图1)、背上背小孩用的背带(如图2)、脚上穿的绣花鞋(如图3)以及各式各样银质饰品。

图1 围腰

图2 高山汉背带

图3 高山汉绣鞋

图4 高山汉大袄

高山汉的女性服装艺术延续了汉族传统的平面式造型,体现了汉族服饰传统的形式之美。上衣延续了清末民国汉族女袄的形制,主要包括民国至文革前期的七分袖大袄(如图4)和文革以来的合身长袖小袄两种形式,下裳亦是清末汉族女装中常见的大脚裤,整体上延续汉族传统的上衣下裤形式,上下搭配得当,协调有序,呈现出低调内敛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服必裹身,文绣不如衣布,身心安稳”,[3](192)讲究低调简朴。

高山汉的配饰艺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多种元素互相影响。如围腰的运用凸显出了服装整体的层次之美,而银饰品和绣花鞋上纹样的运用,则在整体服饰造型中呈现出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有装饰都追求既美观又实用的艺术效果,譬如头帕,不仅可以增加头发的厚度更可以冬日保暖、夏日遮阳;背带既是背小孩的工具又是母亲背上美丽的装饰,大面积的纹样起到了表达情感、寄托寓意的作用。这些装饰使原本朴素暗哑的服装增加了协调而又富有情趣化的点缀,同时也提升服饰的整体效果。整体风格不仅沿袭了汉族传统的艺术传统,更吸纳了少数民族的艺术思想,从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辨识度。[4](140)

二、高山汉女性服饰的传承现状

虽然高山汉女性服饰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而没有消失殆尽,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仍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高山汉女性服饰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在两次实地调研中发现,现在穿着传统服饰的高山汉女性已越来越少,能够留存下来的传统服饰也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存困难

正如上文所述,高山汉人的生活、生产环境非常恶劣,他们信奉“家中无闲饭、地中无闲田”的原则,为了能够吃饱饭,高山汉的女性必须要像男子一样辛勤劳作,基本上她们是没有时间做很多衣服的。过去,普通人家的衣服都是不能再穿了才做新的。因此,传统服饰能够保存下来的非常少。另一方面,当地人仍然保留着衣随人葬的传统,随着当地老人的陆续离世,能够保留下来的传统服饰也越来越少。这些都为高山汉服饰的传承增加很多难度。

(二)穿着者和传承人减少

高山汉人世代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他们特别希望能够走出大山,融入普通汉族人的生活。即使是自己不能完成这个心愿也希望子女能够达成,因此他们特别重视教育。另笔者震惊的是,笔者在生活条件比隆林乡更加艰苦的桠杈镇调研时发现,当地的一所四层楼的乡镇小学是方圆十几里最高的建筑,然而这座小学里的学生不足20人。青年男女为了能够走出大山,纷纷出去求学、打工,而为了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更是在子女一到入学年龄便把他们带到县里、市里的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生活在山外的高山汉女性,便不会再穿着传统服饰。

而由于穿着者的逐渐减少,服装的制作者也相应地减少了。本来,高山汉女性服饰制作技艺是母女传承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山汉女性外出打工、求学,使传承机制已经中断,目前大部分年轻女性都不会缝制衣服,更不用说传统的大袄、背带等。

(三)缺乏政府支持

以隆林为例,其境内主要有壮、汉、仡佬、苗、彝五个少数民族,由于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根据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各项政府政策、福利等都须向少数民族倾斜。笔者在对隆林县宣传部田副部长采访的过程中询问县政府是否考虑将隆林高山汉服饰申请非遗或进行宣传,田副部长称一般这种机会也会先考虑少数民族,近几年的宣传重心不会改变。生活在其他县市的高山汉同一天面临类似的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使传统服饰的正在加剧。

(四)缺少社会关注

隆林县等高山汉生活地区偏远,信息传播不便,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随机抽取非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的100人中竟无人知道高山汉人的存在,更不必说他们的服装,而在随机抽取的50位常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居民(非高山汉聚居区人)中,仅有7位知道高山汉人,其中只有3位能够简单描述出他们的服装样式。同时,目前对高山汉女性服饰文化研究的著作和论文都尚属空白。涉及到高山汉服饰研究的资料仅有吴和培等著的《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编纂的《广西隆林 霓裳摇曳的地方》等少数几部作品。在这种关注度较低的条件下,高山汉女性服饰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三、 高山汉女性服饰的保护对策

高山汉女性服饰,作为汉族传统服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客观反映着高山汉女性的生活生产方式和劳动水平,是这一特殊族群发展的见证,它们的形制、文化、工艺,理应受到相关保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传统服饰每一秒钟都存在着消亡的危险,而如何保护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社会各界中的重视程度是保护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保障

目前,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已经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民族传统文化理应受到更好的保护。然而,高山汉传统女性服饰由于特殊的地理、人文原因远未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这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较年轻的高山汉女性大多认为传统服饰已经过时了,造型和配色都比较“土气”,相比之下,款式多样的现代潮流服装则更符合年轻人爱美的心理。同时,还有很多年轻女性认为高山汉女性服饰是落后的象征、封建陋习的产物。如何使当地人改变对传统服饰的看法是保护传统服装的当务之急,只有改变当地女性对传统服装的看法,使她们能够接受并乐于穿着,传统服装才有得以延续的可能。

(二)创新是服饰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纵观服饰历史的发展,每个地区的服饰总是随着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不断变化的。高山汉服饰的形成与当地的风俗以及民族文化、山地文化的熏染密不可分,既然没有离开这块土地,传统审美观也不会骤然消失,那么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时尚风格的服饰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传统服饰的创新设计,应如吴冠中先生所说:“把我国传统中那些深层次的可以超越时代的东西,经过现代意识和文化的洗礼而得以再生,重新赋予它们现代意义。”[5](363)

首先,新式的高山汉女服装应具备时尚元素,在款型、结构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在运用民族要素进行设计时,如果忽视其时尚性,则易于陷入盲目状态,很难脱离原型的束缚”。[6](56)也可以说,新的高山汉女装从整体上看应是具有时尚性的。比如可以将流行的时装样式融入其中,或者加入时尚元素,使高山汉女性在穿着时既有时尚感又具有民族感。[7](14)其次,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逐步转变,高山汉女性的就业领域也发生了改变。这样一来,高山汉女性传统服装不但失去原来的实用价值,而且也不能适应新行业的需要。因此,从事新兴行业的高山汉女性大多认为传统的服装穿着繁琐,不方便工作,而现代服装则更具实用性;另一方面,高山汉地处高山环境,在款式的设计上以方便山地行走为主。

因此,高山汉女服装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才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

(三)保护传统文化内涵是保护传统服饰文化遗产的精髓

文化遗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高山汉服饰背后记载着汉族与壮、苗、彝等少数民族间的民族交流史以及其中所传承的民族文化之根,“这些服装以其悠久的历史、色彩斑斓的形制特征及意味深远的文化意涵,展现出高山汉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面貌”。[4]作为民族融合的见证者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应该保护的不仅仅是高山汉服饰之“形”,更应该保护的是其“神”。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8]对于高山汉来讲,这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是与其内在的高山文化和迁徙文化底蕴分不开的,从而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渗透到了服装的审美习惯当中。高山汉服饰既然已经成为高山汉的一个标志,那么无论它经过怎样的变革,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将传承着高山汉人的内在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强烈冲击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特殊族群服饰文化正在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与空间,逐渐走向消亡。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然而如何保护却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保护传统服装的形态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延续传统服饰的生命力才是保护的根源。这需要社会和穿着者的共同努力,然而,保护并不是意味着一成不变,服装的发展永远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这就需要在延续其风格、保留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适应现代风格的新型服装应运而生,从而使传统服饰的文化得以保留。

[1]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丛叶,陆辉.“高山汉族”多民族聚居地区里的少数民族[J].广西民族研究,1994(1).

[3]吴和培,罗志发,黄家信.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

[4]牛犁,高卫东,梁惠娥,崔荣荣.高山汉服饰艺术探析[J].纺织学报,2013(11).

[5]吴冠中.生命的风景[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6]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牛犁,崔荣荣,高卫东,邢乐.惠安女服饰的传承现状与创新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3).

[8]费孝通.关于民族识别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80(1).

【责任编辑徐英】

Heritage Status and Innovative Design of Special Han groups'Costumes——Take Gaoshan Han's Costumes for Example

NiuLi1; Cui Rongrong2

(1.2.School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Jiangsu214122)

With special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cultural value, Gaoshan Han is one of the special Han groups. Their clothing style is not only inherits the Han's traditional clothing culture but also integrate their own innovation and absorb the essence of surrounding minorities; formed their unique style. Under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lthough Gaoshan Han's costumes does not disappear, but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On this situation, it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wearer. Moreover, design new costumes under current field of vision are propos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based on fashion tendency and local climatic condition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but also activ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stume culture in the worldwide.

Special Han groups; Gaoshan Han; Clothing; The state of Inheriting; Design

J7

A

1672-9838(2016)01-088-05

2015-11-0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5AG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JDZD05)项目阶段性成果。

牛犁(1986-),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讲师,博士。

崔荣荣(1971-),男,江苏省如皋市人,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猜你喜欢

高山族群汉族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新兴族群的自白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高山从何而来?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台防雷实践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