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2016-10-17蒋怀滨郑婉丽魏新益林婉清何誉博

关键词:利他行为人格效能

蒋怀滨, 郑婉丽, 魏新益, 林婉清, 杨 矗, 何誉博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300)



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蒋怀滨, 郑婉丽, 魏新益, 林婉清, 杨矗, 何誉博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300)

本研究旨在探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自我效能感在他们间的中介效应.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 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 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显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应,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这一作用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53%.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可以部分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实现.

大学生;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

0 引 言

“利他行为”是个体出于自愿而非期待得到回报的助人行为[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隐匿性、及时性、共享性等特性,为人们利他行为的实施即网络利他行为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便捷性.由此,关于利他行为的研究也扩展至网络虚拟空间.网络利他行为是在网络环境下行为者没有明显自私动机且授益于他人的自愿行为[2]并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网络提醒、网络支持和网络指导以及与他人信息的分享等行为中.

许多研究者认为存在一种利他人格,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3].开放性、责任心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对利他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发人们倾向于表现出利他行为[4].具有较高的积极情绪、共情能力和高自尊的个体更关心他人,也有助于利他行为的产生[6].坚韧人格是一种认知、情感、行为有机结合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7].具有坚韧人格的个体,通常能发现事物积极的一面,面对消极事件或困境也能表现出足够的控制力和预见力,并努力使自身维持一种乐观进取、坚韧不拔、主动投入的认知和情感状态.对坚韧特质较高的个体而言,他们倾向于把困难当成一种挑战,并将其转化为促使个人成长的机会[7],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对结果有较强的正向期待和信心[8].这些情绪和认知状态有助于个体形成和维持高核心自我评价和自尊水平.周帆等人的研究指出,核心自我评价可以通过个体对自身一个正性评价来激发助人动机,基于对自身持有良好的角色定位将更有可能去帮助他人,促使利他行为[9].同时,Leary等人指出,个体对自身的肯定评价会增进其愉悦感和自我接纳,而愉悦感和自我接纳是利他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10-11].据此,个体具有较高倾向的坚韧人格品质,是否可以增加虚拟空间中网络利他行为的发生频率呢?这是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之一.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SE)是个体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做出某一行为或任务所持有的主观判断和自我感受并在行为产生之前的决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12].Matthew S. Eastin发现坚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12].Kobasa认为坚韧人格是一组能帮助个体处理应激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特质,并由投入、自控和挑战三个核心成分构成[13].坚韧人格较强的个体更能感悟事物的意义,也能积极地专注其中,而非与周围的人和事情疏远.同时,他(她)在逆境中,有较强的掌控力,倾向于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件,而避免陷入消极被动中.此外,他(她)更坚信变化是生活的正常状态,把变化看作成长的动力,并接受和挑战这种变化.由此,具有高坚韧人格的个体更能积极主动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且以积极的信念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从而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刘燊等人指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利他行为的产生[14].刘启刚等人发现,高自我效能感者有着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情绪调节策略,从而伴随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情绪上的愉悦,他们更愿意与他人分享其经验与情感,会更主动地给予他人鼓励、支持和帮助,从而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15].

综上分析,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与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而坚韧人格作为积极正向的人格特质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有显著正相关.网络自我效能感(Internet self-efficacy, ISE)的本质是自我效能理论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它体现在个体为达到预定目的对自己是否能组织和实施网络行为的能力所持有的信念,而不是指具体的网络技能[15-16].网络利他行为、网络自我效能感又分别是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在网络环境下的扩展,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坚韧人格与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是否存在关系呢?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是否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这一可能的中介变量来实现?本研究旨在探究三者之间关系及作用机制.该研究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的正向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福州地区两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20份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0%.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29人和157人.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分别为181人和105人;文科生、理科生为145人和141人.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分别为180人和106人;平均网龄4.42±0.83年;周平均上网时间3.78±1.24小时.

1.2研究工具

1.2.1坚韧人格量表

使用的坚韧人格量表为卢国华和梁宝勇编制,共27个条目,采用1~4评分,包括4个子维度:投入、挑战、韧性和控制.问卷采用4点评分方式,得分越高表示人格的坚韧性特质越明显.该量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均在0.89以上[17].该量表信度良好,分量表、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介于0.7~0.9之间.经探索性因素分析,4个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46.45%.以SCL-90总分作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坚韧人格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均与其有较高的相关.

1.2.2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刘小燕编制的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共计20题,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包括环境把握感、行为努力感、网络能力感3个维度.该量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重测信度均在0.75~0. 85之间,信度良好,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 93[18].在结构效度方面,3个因素能解释总变异的56.236%,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也较好.

1.2.3网络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郑显亮于2010年编制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共26个项目,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网络分享、网络支持、网络提醒和网络指导,采用4点记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网络利他行为倾向越明显.各维度及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介于0.71~0.86之间[19],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94,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在0.80以上.在结构效度方面,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出的4个维度,能解释总变异的53.559%,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得到的结构方程拟合也非常理想.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和Amos20.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分析

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见表1)表明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此可以得出,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表1 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利他行为的相关矩阵

注:1坚韧人格 2韧性 3投入 4控制 5挑战 6网络自我效能感 7网络能力感 8环境把握感 9行为努力感 10网络利他行为 11网络支持 12网络指导 13网络分享 14网络提醒

**P<0.01.

注:***P<0.001图1 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模型图Fig. 1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hardiness,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network altruism

2.2网络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知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利他行为三者间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故可进一步研究三者间的影响机制,以坚韧人格为自变量,网络利他行为为因变量,网络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2,各项指标拟合均较为理想.网络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59×0.29=0.17.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为0.3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17/(0.30+0.17)=0.36.

表2 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对网络利他行为的模型拟合指数

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的抽样方法,通过抽取5000个样本估计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如表3所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网络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总效应、直接效应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且P均小于0.05,表明3个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坚韧人格到网络利他行为的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加间接效应(0.423=0.108+0.31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08/0.423=0.2553,即坚韧人格作用于网络利他行为的效应有25.53%是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这个变量所起的作用.上述结果再一次验证,网络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 网络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网络利他行为间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

3 讨 论

相关分析发现,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利他行为呈两两显著正相关.坚韧人格是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David G M指出积极的人格特质对利他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发效应.另一方面,郑显亮指出网络利他行为与现实利他行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进而本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正向的人格特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能够拓展至虚拟空间下[6,20].这一积极的人格因素使得他们在虚拟空间中表现的乐观、主动、自信,对于困境中的人表现出同理心,自愿帮助他人,从而表现出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坚韧人格越强就越容易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坚韧人格与网络自我效能感高度相关.邱佩钰的研究发现,坚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关系,具有更强的坚韧人格者,通常具有积极向上的观念,并且持有控制力和预见力,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效能感[14].李宏利的研究指出网络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论在互联网领域的拓展,本研究的结果佐证了该研究,说明坚韧人格越强网络自我效能感越高[16].网络自我效能感与网络利他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对自己能够使用和操作网络能力有着肯定的判断,对自身实施的网络行为能达到目的的信念也较为坚定从而易于表现出网络利他行为,网络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期望,可能会有更多的网络利他行为[21].本研究结果与Chen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

在上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自我效能感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并且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这中介变量来实现.坚韧人格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个体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是部分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来实现.坚韧人格较强的大学生有着更肯定的和正面的自我认知,对胜任和完成来自各方面的任务更加自信和从容,进而拥有较高的网络自我效能感水平.这有助于增加他们对他人需要的知觉,促使利他动机变得活跃,并更有可能转化为利他行为.

本研究得出:坚韧人格可以直接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基于这一结论,学校教育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性人格.除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和思政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外,学校还可以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身临其境,直面困难与挫折,塑造坚韧不拔的品质.而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赋予子女适当的社会期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子女的关怀,尤其是要增强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和各方面资源的亲密共享,以提高家庭关怀度,来培养子女的正性情绪,从而提高坚韧的品质.另一方面,网络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网络利他行为的倾向.有关研究表明,增加成功体验和附带言语激励对提高网络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积极功能[23].教育部门可以针对掌握网络技能程度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并对他们进行关于计算机、因特网的培训,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网络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网络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学者在言语上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习者进行心理建设,增强信心,从而为网络利他行为提供有的途径.

[1] BATSON, D C, SHAW L L. Evidence for altruism: Toward apluralism of prosocial motives[J]. Psychological Inquiry,1991,2(2):107-122.

[2] 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12):49-51.

[3] 刘莉.大学生道德自我概念对利他行为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4]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24(2):202-204.

[5] 王志香.社会标定对一般情境下小学生利他行为影响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3.

[6] DAVID G M.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 MC Graw Hill Companies, Inc,2005:475-519.

[7]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8] 王健,薛立凯,王玲,等.医学生坚韧人格与主观幸福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54-1256.

[9] 周帆.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自恋与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0] 齐亚静,刘惠军.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5):697-701.

[11] LEARY M R, BAUMEISTER R 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self-esteem: Sociometer theory[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0,32:1-62.

[12] EASTIN M S, LAROSE R. Internetself-efficacy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digital divide[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0,6(1):0-0.

[13] KOBASA S C. Stressful life events, personality, and health: an inquiry into hardines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9,37(1):1-11.

[14] 刘燊.入世、出世心理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916-919.

[15] 刘启刚.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的调节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8(12):82-86.

[16] 李宏利.计算机使用中的自我效能感[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61-566.

[17] 卢国华,梁宝勇.坚韧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103-106.

[18] 刘小燕.上海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19]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0] 郑显亮.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1):31-37.

[21] PELLAS N. The influence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meta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and self-esteem on student engagement in online learning programs: Evidence from the virtual world of Second Lif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5:157-170.

[22] CHEN C J, HUNG S W. To give or receive? Factors influencing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 and community promotion in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i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0,47(4),226-236.

[23] 杨国欣.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与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90(26):75-76.

Hardiness and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Mediating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JIANG Huaibin, ZHENG Wanli, WEI Xinyi, LIN Wanqing, YANG Chu, HE Yubo

(Institute of Applied Psych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300, Chin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rdiness and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function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hardiness scale, internet self-efficacy scale and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scale were tested on 320 college student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hardiness,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network altruism.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d Bootstrap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hardiness had direct positive prediction effect on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internet self-efficacy played mediating role, the rate of which was 25.53%. Hardiness could directly predict network altruistic behavior though internet self-efficacy.

university student; hardiness; internet self-efficacy; network altruism

2015-12-11

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5CSH01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FJJKCG16-405).

蒋怀滨(1982—),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E-mail:jianghuaibin@126.com.

10.3969/j.issn.1674-232X.2016.05.003

B84

A

1674-232X(2016)05-0461-05

猜你喜欢

利他行为人格效能
组织中利他行为的可持续性及其前因机制:基于主动性动机视角*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利他行为研究综述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大学生利他行为探究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