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进展
2016-10-17李永杰安曼田丛姜伟
李永杰 安曼 田丛 姜伟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河北 保定 071054)
国内外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进展
李永杰 安曼 田丛 姜伟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河北 保定 071054)
近年来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现阶段所采取的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刚性纳米粒子、柔性链段固化剂、超支化聚合物、核壳聚合物等几种环氧树脂增韧方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展望了环氧树脂增韧方法的研究方向。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机理
1.引言
环氧树脂是一类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在胶黏剂、复合材料及涂料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环氧树脂经胺类和酸酐类等固化剂固化后,可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强度。但是纯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分子链间不易滑动,导致固化后树脂质脆、抗冲击韧性差,不足以满足工程技术的要求,使用范围受到限制[1,2]。为了确保环氧树脂的实际应用,对其进行增韧改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常可通过加入刚性材料或弹性体改善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实现环氧树脂的增韧。
采用橡胶弹性体对环氧树脂增韧的研究开展较早,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随着市场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研究者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目前环氧树脂的增韧方式主要包括:橡胶弹性体增韧、热塑性树脂增韧、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刚性纳米粒子增韧、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超支化聚合物增韧、核壳聚合物增韧等[3,4]。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增韧机理。
2.环氧树脂增韧研究
2.1 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
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是目前较成熟的一种方法。用于环氧树脂增韧的反应性橡胶类弹性体主要有: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聚丙烯酸酯液体橡胶等。常用橡胶弹性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常用橡胶弹性体结构Fig 1 Structure of a common rubber elastomer
含有活性端基的橡胶弹性体可与环氧基团反应形成嵌段结构,该类体系固化时由于环氧树脂分子量不断增加,以及橡胶中活性基团与环氧基团的反应,形成二相分离不均一状态,可使橡胶粒子形成微相分离,进而得到“海岛结构”。橡胶粒子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增韧后的环氧体系受到外力冲击会出现裂纹,此时橡胶粒子的拉伸、锚固及空穴化效应可以起到吸收能量及弹性贮能体的作用,从而抑制裂纹的扩展速度,实现增韧的目的[5,6]。
刘敬成等[7]通过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较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CTBN与环氧树脂反应得到CTBN-EP预聚物,以HTP-305为固化剂固化后,对固化体系的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韧环氧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着CTBN含量的增加得到明显提升,当wt(CTBN)=20%冲击强度为35.08kJ/m2,与增韧前相比提高约5倍,说明CTBN增韧改性EP效果显著,但是随着CTBN含量提高,改性环氧体系的储能模量下降。SEM表明,CTBN-EP/HTP-305体系产生的空洞及塑性变形随着改性剂量的提高越来越明显,并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结构,并认为空洞和塑性变形可以诱发环氧体系产生局部剪切屈服,吸收外界冲击力,从而提高了环氧体系的韧性。
Thomas Raju等[8]研究了以环状酸酐为固化剂,HTPB为增韧剂增韧后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断裂行为,通过机械性能和形态学分析结果探讨了HTPB的增韧机理,认为空穴作用和局部剪切屈服是HTPB产生增韧效果的主要原因。HTPB增韧环氧树脂的电镜扫描图如图2所示。
图2 HTPB增韧环氧树脂的电镜扫描图Fig 2 SEM of an epoxy resin toughened with HTPB
DSC测试和凝胶时间测试结果表明加入HTPB后环氧体系的固化时间增加,这是因为引入橡胶相后,环氧体系粘度变大而且活性官能团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的缘故。由于橡胶粒子使环氧体系的固化交联度降低导致固化后环氧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但是在wt(CTBN)=10%时断裂韧性可达到2.25MNm3/2左右,冲击韧性与增韧前相比提升47%。通过声频发射测试及形态学分析得出结论为,橡胶粒径小时,在受外力过程中,裂纹前沿能量主要延着橡胶颗粒传播逐步衰减,增韧效果优异,当橡胶粒径大时,裂纹能量在树脂内部进行传播几率变大导致增韧效果较差。
2.2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
聚砜、聚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醚类等热塑性树脂韧性高、耐热性好、模量高,这类材料加入环氧树脂中可起到增韧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弹性模量及耐热性产生不良影响。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一般可以用孔洞剪切屈服或颗粒撕裂吸收能量来解释,但是孙以实等[9,10]人认为颗粒第二相增韧的增韧机理不是单一的,随着机体结构、颗粒大小、相界面键合等参数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提出热塑性树脂颗粒的桥联约束效应和裂纹钉锚效应是该类材料产生优异增韧效果的主导因素。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时的缺陷在于其溶解性较差,固化后增韧剂和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差,界面作用力弱。所以,带活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热塑性树脂成为该类环氧树脂增韧剂的研究重点。
Francis B等[11]通过4,4′-二氟二苯甲酮和叔丁基对苯二酚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羟基封端分子量不同的聚醚醚铜PEEKTOH,利用其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PEEKTOH合成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PEEKTOH的制备过程Fig 3 Preparation of PEEKTOH
通过DSC证明PEEKTOH与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体系固化过程中PEEKTOH与环氧树脂形成“海岛结构”。加入PEEKTOH后环氧体系的拉伸强度与未改性环氧体系相比没有降低,维持在63~77MPa之间。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降低,但断裂韧性有所提升,10phr的PEEKTOH可使环氧体系的断裂韧性提高135%。研究者认为PEEKTOH增韧剂的分子量增大时,环氧体系的断裂韧性提高,但是当增韧剂添加量增加时,颗粒的粒径会增加,此时增韧剂的增韧效果会相对降低。
刘立朋等[12]等对聚芳醚酮(PAEK)增韧环氧树脂的性能和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PAEK添加量不同的各体系裂纹扩展断面主体依次呈现为海岸线状-锯齿型海岸线状-韧窝状-镂空状微结构转化,体系冲击强度随PAEK添加量增加而提高,wt(PEAK)=50%时体系冲击强度为5.36MPa。在成型过程中热塑性树脂能否发生相反转从而形成连续相结构,可直接影响到增韧的效果。经THF刻蚀前后体系的扫描电镜图对比表明,PAEK/EPOXY共混体系具有不同固化机理与相结构,PAEK为5wt%时体系由Nuclear-growth分相机理控制,表现为“海岛结构”;当PEAK质量含量达到15wt%时在Spinodal分相基础上有部分相分离,总体呈现出双连续结构。
2.3 互穿网络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s)由两种或多种聚合物相互贯穿缠结形成的共混网络体系,结构中各组分间为分子水平混合,形成“强迫包容”的无规则网络,可使各组分间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材料的性能[13]。
IPNs可与环氧树脂形成不同程度的互穿或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缠结网络可使相区固定,产生相分离,从而使增韧颗粒均匀分散在环氧体系内,IPNs增韧既可提高环氧体系的冲击强度和韧性,又可保持体系原有的拉伸强度和热性能[14]。
目前常用的IPN体系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酯体系、环氧树脂-聚氨酯体系、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体系和环氧树脂-聚苯硫醚体系等。马云云[15]等考察了聚氨酯和固化剂的添加量对环氧树脂胶黏剂体系固化速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剥离与抗剪切强度曲线Fig 4 Adhesive peel and shear strength curves of polyurethanetoughened epoxy
表1 纳米二氧化硅对四种环氧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nano-silica particle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our kinds of epoxy systems
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体系的杨氏模量随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容积率增加而提升。改性后环氧体系韧性提升范围主要由环氧树脂的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与环氧的结合强度决定。通过对增韧机理的研究,研究者认为由无机粒子产生应力集中,形成周围树脂体系的局部剪切屈服以及粒子脱胶后产生的空穴增长是产生增韧效果的主要原因。四种体系中以聚醚胺固化的双酚A/双酚F混合环氧体系增韧效果提升最明显。
Zhang X.等[20]采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MHHPA固化的脂环族环氧ERL-4221进行增韧改性,研究过程中使用KH-560作为偶联剂。结果表明,KH-560的加入可以使环氧体系中的二氧化硅粒子分散更均匀,纳米粒子直径可保持在50nm左右。KH-560预处理的纳米SiO2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良好的黏结作用,SEM显示其断裂面出现粗糙的韧性断裂层,说明裂纹在树脂内传播时在纳米SiO2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从而使其抗冲击性得到明显提升,此外,TGA和DSC数据显示,纳米SiO2可使增韧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3wt%的纳米SiO2可使体系的最大分解温度比纯环氧体系提高约10℃。
2.5 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
含有柔性链段的大分子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其柔性链段能键合到致密的环氧树脂交联网络中,并在固化过程中产生了微观相分离,形成了致密、疏松相问的两相网络结构,在提高环氧树脂韧性的同时,又简化了成型工艺。
柔性链段固化剂可将柔性链段键合到环氧交联网络中,不仅可简化环氧树脂制备工艺,而且在环氧树脂固化过程中产生微观相分离,形成致密、疏松相间的两相网络结构,从而起到应力分散,促进材料内部塑性变形的作用,使环氧体系韧性提高[21]。
孙涛等[22]合成了数均分子量不同的聚乙二醇型端氨基聚氨酯(ATPU2),并与E-44环氧树脂配成胶黏剂体系ATPU2/E-44。研究表明,增加可使胶黏剂柔韧性改善,附着力下降,导致体系剥离强度先出现极大值,然后降低。用作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耐冲击强度大于50kg·cm,相比二乙烯三胺作固化剂的冲击强度提高约三倍,而且冲击断裂面呈现韧性断裂结构。修玉英[23]等运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合成出端氨基聚氨酯(ATPU),ATPU/EP固化体系相对于未改性的乙二胺/EP固化体系,其柔韧性和抗冲击性都有很大提高;ATPU/EP固化物在热分解后期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柔性链段固化剂在增韧环氧树脂的同时,会使其它性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附着力和热稳定等,所以,柔性链段固化剂的配比和种类的选择是实现环氧树脂增韧的关键。
2.6 超支化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超支化聚合物(HBPs)是一种以低分子为生长点,通过逐步控制重复反应得到的一系列分子质量不断增长的化合物。该类聚合物具有伸展的树枝状分子结构,空间位阻大、链缠结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黏度低,合成工艺简单,可通过化学反应调节分子粒径的大小,也可引入多种活性端基,提高与环氧体系的相容性和反应性[24]可与环氧树脂形成均相体系,并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相分离,HBPs在增韧环氧树脂过程中,不仅可以避免对体系的耐热性、模量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工艺性能优异,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重视[25]。
P.G.Parzuchowski[26]等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备出一种端基含有环状碳酸酯官能团的超支化聚合物HBPG3,以三亚乙基三胺为固化剂考察了含该聚合物环氧体系的固化行为、热性能和机械性能。HBPG3与环氧树脂在体系中同时固化时HBPG3会有部分未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系的交联密度,但这也是体系韧性提升的原因。通过SEM分析表明HBPG3可以在环氧体系固化过程中产生明显相分离,而且HBPG3与环氧树脂连接紧密。当HBPG3添加量少而固化剂添加量较多时,固化后体系中HBPG3颗粒粒径较小。力学性能测试HBPG3可以显著提高环氧体系的冲击强度,当HBPG3含量不高于20wt%时可提高体系的拉伸强度,含量继续增加时体系拉伸强度降低,但是断裂伸长率仍可提升,这一现象说明HBPG3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提高体系的塑性。
Jörg Fröhlich等[27]采用核壳型超支化聚醚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研究者所制备的聚合物粒径控制在7nm到12μm之间。研究表明增韧剂添加量为5wt% 时体系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流动性,因此加工性能优异。当环氧体系中分散的增韧剂颗粒平均直径低于10nm时,Tg有所降低,颗粒粒径为12μm左右时相分离很明显,但是两种状态都没有明显增韧效果,只有当颗粒平均直径在200nm左右时增韧剂才可发挥明显的增韧作用。
2.7 核壳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传统的橡胶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的方法较成熟,但是橡胶粒子在相分离过程中,其尺寸及体系的交联度不易控制,而且增韧后环氧体系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降低。核壳聚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通过种子乳液聚合而获得的一类聚合物复合粒子,具有特殊的双层或多层结构。作为增韧剂使用的核壳聚合物多为球形的硬壳/软核(CSR)结构,壳层可以保护核体,使其保持原来形态,壳层也可带有活性官能团,从而使CSR粒子接枝到环氧基体,提高体系相容性和粘结性[28,29]。核壳粒子增韧仍属于粒子空穴现象调控的剪切屈服,该类聚合物可以减少环氧体系内应力,提高冲击性,增韧效果可以达到或超过液体橡胶,而且对体系的热稳定性影响小,因此,使用CSR可以弥补传统橡胶弹性体的不足,是较理想的环氧树脂增韧方式[30]。
Chen J.等[31]采用平均直径约0.18μm的聚硅氧烷核壳粒子(S-CSR)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对S-CSR的增韧机理以及改性后环氧体系的断裂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CSR增韧后的环氧体系没有降低环氧树脂的Tg。添加20wt%的S-CSR可使环氧体系的GIC在20℃和-109℃分别达到947J/m2和481J/m2,说明S-CSR可使环氧体系的断裂能得到明显提升。裂纹前端局部剪切屈服和S-CSPR粒子空穴化被认为是该体系增韧效果提升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发现,随着测试温度的降低,局部剪切屈服会成为体系断裂能量提升的主导因素,而且S-CSR含量越高,这一现象越明显。
G.Giannakopoulos等[32]等使用三种核壳聚合物和橡胶CTBN 分别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对两种增韧方式进行了比较。所用核壳聚合物如表2所示:
表2 三种核壳聚合物的组成Table 2 Compositions of three core-shell polymers
作者对不同增韧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模量,断裂能和断裂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所加入的增韧剂含量相同时,丁腈橡胶增韧的环氧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较明显,这和其他的研究者得到的结论相同,而核壳聚合物增韧的环氧体系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明显降低,但是改性后的环氧体系其拉伸模量均有所降低。对于核壳聚合物而言,聚合物粒径越大,体系拉伸强度降低越明显。
Mohamed Naguib等[33]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核壳聚合物PBA/PMMA-PGMA(GS-GMA),考察了该类聚合物对阳离子光固化脂环族环氧树脂的光固化速率,Tg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GS-GMA含量增加,体系的光固化速率及环氧最终转化率降低,这是由于含有GS-GMA的光固化体系黏度增加的原因。经DMTA测得GS-GMA含量为15wt%时环氧体系Tg为191℃,与增韧前环氧体系相比略有提升,此外,GS-GMA含量为5wt%即可使环氧体系的冲击强度由初始的0.415 J/m2提升到0.534J/m2。
3.结语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迅速发展,环氧树脂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树脂目前易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存在一些缺陷。国内外学者在环氧树脂增韧领域仍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为了使环氧树脂获得良好韧性的同时其它性能的不良影响,热致液晶聚合物、互穿网络聚合物、刚性纳米粒子、超支化聚合物、核壳聚合物以及其它增韧新方法仍需要逐步改进完善,各种增韧方式之间的交叉使用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此外,增韧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为新型增韧方式的提出以及现有增韧方式的改善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
[1] Mohan P.A Critical Review:The Modification, 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of Epoxy Resins[J].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3,52(2):107-125. [2] Hayes B S,Seferis J C.Modification of thermosetting resins and composites through preformed polymer particles:A review[J].Polymer Composites,2001,22(4): 451-467.
[3] Guo L Y,Wang L Y,Su X.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Methods for Toughening Epoxy Resi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90-495: 3598-3602.
[4] Unnikrishnan K P,Thachil E T.Toughening of epoxy resins[J].Designed monomers and polymers,2006,9(2):129-152. [5]张红,刘立柱,张楠,等.CTBN含量对环氧胶黏剂性能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5,43(12):157-162.
[6]黄凯,曹有名,等.液态丁腈橡胶曾韧改性环氧树脂研究[J].广东化,2016,43(10):7-10.
[7]刘敬成,张胜文,周琼,等.端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26(12):61-64.
[8] Thomas R,Ding Y,He Y,et al.Miscibility, morphology, thermal,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DGEBA based epoxy resin toughened with a liquid rubber[J].Polymer,2008, 49(1): 278-294.
[9]孙以实,杨卫.典型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机制和断裂模型[J].热固性树脂,1990,5(3):1-7.
[10]孙以实,傅增力.颗粒第二相改性热固性树脂的增韧机理谱[J].热固性树脂,1992,(3):5-9.
[11] Francis B,Thomas S,Asari G V,et al.Synthesis of hydroxyl-terminated poly(ether ether ketone) with pendent tert-butyl groups and its use as a toughener for epoxy resins[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Polymer Physics, 2006, 44(3): 541-556.
[12]刘立朋,安学锋,张明,等.改性聚芳醚酮增韧环氧树脂研究[J].热固性树脂,2013,28(3):24-28.
[13] Kostrzewa M,Hausnerová B,Bakar M,et al.Property evalua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polyurethane/epoxy graft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1, 122(3):1722-1730.
[14]张铭,王成忠,武德珍,等.互穿网络型乙烯基酯树脂/环氧树脂的增韧与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2):196-199.
[15]马云云,曹旭辉,王晓,等.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34): 9403-9405.
[16] Hua F J, Hu C P.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of epoxy resin and urethane acrylate resin: 2.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y[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0, 36(1): 27-33.
[17]曹万荣,符开斌,狄宁宇,等.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绝缘材料,2009,42(6):31-35.
[18]郭江涛,何亮,马铁成,等.无机纳米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8,36(12):31-35.
[19] Hsieh T H,Kinloch A J,Masania K,et al.The mechanisms and mechanics of the toughening of epoxy polymers modified with silica nanoparticles[J].Polymer,2010, 51(26): 6284-6294.
[20] Zhang X,Xu W,Xia X,et al.Toughening of cycloaliphatic epoxy resin by nanosize silicon dioxide[J].Materials Letters, 2006, 60(28): 3319-3323.
[21]涂春潮,齐暑华,周文英,等.环氧树脂增韧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5,3(3):12-15.
[22]孙涛,官建国,余剑英,等.端氨基聚氨酯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1):117-120.
[23]修玉英,汪青,罗钟瑜.聚氨酯柔性固化剂的合成及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J].聚氨酯工业,2008,17(6):84-86.
[24]朱超,吴丹,刘育红.超支化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6,34(9):30-33.
[25]江叔芳,余建佳,管蓉.超支化聚合物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J].粘接,2010,(2):66-69.
[26] Parzuchowski P G,Kiźlińska M,Rokicki G.New hyperbranched polyether containing cyclic carbonate groups as a toughening agent for epoxy resin[J].Polymer, 2007, 48(7): 1857-1865.
[27] Fröhlich J,Kautz H,Thomann R,et al.Reactive core/shell type hyperbranched blockcopolyethers as new liquid rubbers for epoxy toughening[J]. Polymer,2004,45(7):2155-2164.
[28] 张凯,郝晓东,黄渝鸿,等.用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增韧改性环氧树脂[J].化工新型材料,2003, 31(12): 14-17.
[29] Xiao X,Xu R.Preparation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core-shell polyacrylate latex containing fluorine and silicon in the shell[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1,119(3): 1576-1585.
[30] 马宁波, 白云翔, 张春芳.有机硅核壳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胶黏剂[J]. 应用化工, 2016, 45(2): 249-252.
[31] Chen J,Kinloch A J,Sprenger S,et al.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s of an epoxy polymer modified with polysiloxane-based core-shell particles[J]. Polymer,2013, 54(16): 4276-4289.
[32] Giannakopoulos G,Masania K,Taylor A C.Toughening of epoxy using core–shell particle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1, 46(46):327-338.
[33] Naguib M,Grassini S,Sangermano M.Core/Shell PBA/ PMMA-PGMA Nanoparticles to Enhance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UV-Cured Epoxy Systems[J].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3, 298(1): 106-112.
Research Progress of Toughening Epoxy Resin
Li Yongjie,An Man,Tian Cong,Jiang Wei.
(China Lucky Grop Corp,Baoding 071054, China
A progress in toughening epoxy resins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Epoxy resins are toughened by various means using such as rubber elastomers, thermoplastic resins,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polymers,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 polymers, rigid nanoparticles, curing agents for soft chains, hyper branched polymers, core-shell polymers and the like. The various mean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methods for toughening epoxy has been discussed.
Epoxy resin;Toughening; Modification; Mechanism
TP304
A
1009-5624(2016)05-0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