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有效策略

2016-10-15王鹤

财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合理化纳税人纳税

王鹤

税务管理 现代化 路径选择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现代化的税务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例如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偷税漏税的方式方法、税源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一些信息的复杂化、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国内上与国际上税收激烈的竞争带来的众多压力。这些都给原始的税收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为现今税收的变革带来了一定的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确立了今后税收管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就是税务管理现代化。

税务现代化管理的评价标准、结构特性以及其指标

(1)税务现代化管理的衡量标准

我们从国际上的情况可以看出,税务的现代化管理的衡量标准包涵税收部门的工作环境质量指标系数、税收的征收管理体系以及纳税人的服务管理体系等三个方面。

1.税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质量指标系数。衡量工作环境的指标系数有员工对公司整体的满意度、员工的全部培训费用,这些系数都可以主观地反映出现代化的税务管理的程度,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的培训时间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公司工作环境的好坏。

2.税收人的服务管理体系。税收征收管体系的衡量标准可以用税收的成本来衡量。就现代化税务管理的效率来说,其花费的成本率应该小于2%。在公平公正等各方面,可以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衡量,比如可以用案件的调查率以及案件的稽查率来代表,现代化的税务案件稽查率最少也得达到70%,案件的调查率至少应该能达到90%。

3.纳税人的服务管理体系。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衡量纳税人的服务体系的标准可以分为质量与数量型的两种。质量型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纳税人对工作的服务满意程度,现代的人一般的满意程度达到7分左右。数量型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以互联网上的申报率来衡量的,一般来说达到55%恰到好处。税务管理现代化具有众多的特征,比如它具有动态性、相互关联性、系统性以及人文化等特征,具体来说,包括税务的服务体系的现代化管理、税务理念的现代化管理、税务征收管理体系的现代化管理、纳税服务现代化理念的管理等等。其中,构建现代信息化的税务管理体系是三个中的核心内容。

(2)税务管理现代化的结构特性

从微观上面来说,税务现代化管理的特征是税收管理具有很优化的资源配置,就是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税务管理中的预算资金的分配比例,即税征的管理机关、稽查纳税、后续的服务管理、后勤的系统化管理所占的比例为5:3:32:37,从总体上来说,税收稽查、税收征收以及税收管理的比例各占1/3较为合理。税务现代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考虑税收的现代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3)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体系

税务的现代化管理具体指标一般有八个内容:税收业务水平、员工队伍的基本素质、税务现代化的有效程度、税收成本的走向程度、纳税人的便利程度、对于纳税人的服务程度、税款的上缴比率,以及组织结构合理化的程度。

实现具体税务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路径

(1)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的税收征收管理体系

1.对于税源我们应当严格管理。税源的管理贯穿整个税收征收管理过程,第一是必须要有一个完备的税务登记管理制度,建设起一个征收管理的电子数据库,也就是为主要的纳税人建立一个健全的“户籍制”;第二是采集一些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建立相应的信息库;第三是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交互系统。第四是合理化地安装一些数字化的税控装置。第五是加强与其他政府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换,提高业内的信息交换。第六是对于一些税源的监管应当加强。

2.建立风险的控制体制。科学的税收体制对于税收的合理化收入具有一定的深远的意义。

3.适当地优化业务整个流程。第一,运用数学上的运筹学,合理安排流程的先后顺序和一些比较相似的业务,简化税收的流程。第二,将所有的业务整体整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的考虑,综合的考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注重打破以往的本位主义思考的方式,注重追求各个职能部门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弥补过去依据税务职能部门的内部规划来设计业务的办理过程的缺陷,改成为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服务来进行业务的重组,达到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第四,把一些关键的步骤或者流程进行合理化的改造,最終的目标是可以达到很大的突破。核心流程一般是指占据了纳税人基本上85%的业务量,它基本上能够满足税收问题的主要需求。

4.将纳税服务进一步进行完善。第一,对于现在的手段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创新。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做到能够合理地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合理化的服务。第二,提高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第三,设立专职纳税服务部门。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自上而下设立纳税服务机构,为实现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体系提供组织保证。第四,把服务机制健全化。其内容包括:降低纳税的花费成本、简化办事的流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办事流程、建立纳税人的信息库,建立完善的纳税人的体制,把工作落到实处。第五,扩大业务的服务范围。必须在纳税的整个服务过程中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涉及到每一个环节。

(2)稅务的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体系的建设

税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包含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税务的综合服务评价体系、税务的绩效考核体制、薪酬待遇体制、人力资源合理化配置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税务人员配置管理体系等等七个子体系。

1.重新组合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针对我国税法部门的有关现状,重新组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资源。

2.把前台的岗位职责明确化、合理化,共同创建科学的服务理念。也就是说按照服务人的不同性格特征来合理地安排岗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使岗位职责多元化,既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也可以抑制人流量的高峰期。

3.合理地安排税收政策管理部门间的任务。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指令链”规定的原则,来结合税收政策的管理部门。

4.建立专业化税务稽查机制。税务稽查重在打击恶意不遵从者,威慑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法严肃性,维持正常税收秩序。在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在案源获取方面,除了传统的上级交办和社会举报案件外,更重要的是税收风险分析推送和纳税评估移交的案源;在结果应用方面,应完善相关机制,通过案件的查处总结税收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注重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的互动,发挥以查促管作用。

5.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发展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理论提升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系统内培养与系统外培养相结合、境内培训与国际拓展相结合的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德才兼备、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税务管理现代化领军人才队伍,在税收信息化管理、税收经济分析、税收风险评估、国际税收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健全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考评机制、健全税务干部激励机制等,营造奋发向上、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激发干部创新的积极性。

目前为止,外资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流动税以及所得税,仍旧存在相关的职能壁垒问题。它们之间的许多政策都是要相互协调、互动的。所以,必须按照整合的部门管理来减少部门之间的纷争,来维持相关政策的相互协调性,特别是对于基层的税收政策管理部门更应当进行彻底的完全的整合。我们必须要完善干部的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规模大、渠道多、层次多的培训局面,按照计划来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特别是随着税务现代化管理的逐步深入,通过一定的培训,更新相关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猜你喜欢

合理化纳税人纳税
合理化建议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项目建设与纳税筹划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税负平衡点在混合销售时纳税人身份选择中的应用
合理化建议为交通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合理化建议活动在高扬烟草的创新和改进
论小规模纳税人税制弊端
新增值税条例下纳税人身份的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