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企改革历程及现状研究

2016-10-15李家润

财讯 2016年34期
关键词:公有制所有制高铁

李家润

国企改革 经济增长 中国中车

三十年来改革路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对这个阶段的所有制经济有了新的表述:“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1993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要求。《决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會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十年之后中央再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作出的决定。在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方面,决定强调了以下观点:

第一,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第二,国有资本的分布要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第三,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这是首次提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发展。从单一国有企业到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再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在我国各类型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表中,在我国经济急速增长,也是我国改革高潮阶段,国有经济从1995年的54.44%下降至了2006年的29.97。而混合经济从4.91%曾长到了32.47%。与此同时,曾经占我国国民经济重要部分的集体经济则从16.43%下降至了%3.28。这样的数据再一次说明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且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比重里,国有资本逐渐减少,民间资本进一步增多。

当下的国企改革

2014年12月,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双双发布公告。称中国两大高铁制造商将正式合并,并更名为中国中车。高铁作为中国现目前大力发展的交通项目,两大高铁公司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相互发展、相互限制的关系。两大高铁公司合并的消息一出,不光引爆了中国股市,更多的是引发了人们对国企改革的揣测和思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经济总量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中国在自主创新、品牌培育方面却与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在很多领域,例如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我国尤其在很多领域产量世界遥遥领先,销售也居世界第一,但我国能够掌握的核心技术却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必须推向世界的重中之重。

有不少人认为,南北车的合并与高铁推向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有两家企业竞争可以促进它们的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普遍看来,我国的企业很少相互协作,而更多地是只顾眼前利益,将竞争一步步演化成为恶性竞争。这便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普遍问题。近年来国有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不胜枚举。其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往往实力雄厚,在竞争过程中体现出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大打价格战、攻击竞争对手等现象。究其根源,本文认为这其中包含着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矛盾。国有企业有能力或者有时会按照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来提供私人物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南北车进行整合,有利于中国高铁大金国际市场。虽然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竞争(企业间竞争)被消除了,但任然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争(例如高铁和航空之間的竞争)以及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

由此,本文认为国企改革当下的重点应该放在消除国有企业间恶性竞争上面。在保证国有企业良好发展的情况下,适当合并、或以其他手段减少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鼓励国有企业与名营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

猜你喜欢

公有制所有制高铁
全民抗疫下集体主义的当代内涵与制度优势探讨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山上有座高铁站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