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隐性逃课”的成因与对策
2016-10-15徐慧
摘要:“隐性逃课”是指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在课堂上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行为在中职学校非常普遍,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分析了“隐性逃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生;隐形逃课;应对策略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逃课已经习以为常。通常意义上,逃课是指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无正当理由而旷课的行为,这种逃课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基本上都会有相应的约束。然而还有一种更为普遍的“隐性逃课”行为,即学生能够按时上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课堂上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行为在教学中多数学校缺少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但又十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对于学生教育质量以及学校社会声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隐性逃课”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层面。一是学习能力不足。在中职学校里,按照教学计划,学生在刚入校的第一年里会学习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及专业相关的理论课,而他们大多是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这些文化课有畏难心理,一旦学习困难,便会茫茫然,在课堂上也难以集中精力,以致“隐性逃课”。二是所学专业与学习意愿不匹配。中职学生一般年龄较小,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在选择专业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还是按照家人的意愿选择专业。当他们发现专业设置与自己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时,便会对专业大失所望,失去了学习动机,对课堂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导致了在课堂上迷茫、发呆。
(二)教师层面。一是教学方式单一。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重知识轻情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课堂气氛相对生硬、沉闷。对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思想特点,他们视而不见。有些教师不提前分析学情,在课堂上只是拿着教材生硬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缺乏情感交流,导致了学生与教师和课堂脱节,这种千篇一律的课堂让学生感到乏味,隐性逃课便趁虚而入。二是疏于课堂教学管理。学校的规章制度禁止显性逃课,对于隐性逃课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大部分教师会选择视而不见,有的甚至报以理解,认为只要没有扰乱课堂的教学秩序就可以了,选择了听之任之。教师的在课堂管理上不作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放纵心理,使得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学校层面。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严重滞后,一些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对课堂教学采取忽视的态度。二是学校管理体制。在通常情况下校规校纪禁止“显性逃课”,而对于“隐性逃课”,则没有明文规定,使之为许多学生所接受。学校对课堂的考勤管理只是针对上课的学生人数,对于课堂的主要表现则没有一个界定标准,为学生“隐性逃课”提供了氛围。
二、“隐性逃课”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层面。一是做好专业引导,让学生能自主选择适合的专业。学校应能够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的决定专业课程设置、管理体制、教学评价等,使学校形成一个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可以依照学科宏观方面进行招生,在学生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再细分专业,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择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学生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隐性逃课的行为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二是合理设置课程,让教学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和需要,科学设置课程,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生活化,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使得课堂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教育,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针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教育,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和及时的就业观,减少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迷茫和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层面。一是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模式。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将重心转移到课堂的教学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听课成为一种享受,这样隐性逃课的行为必然会减少。二是努力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习效果。课堂管理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摒弃对课堂管理不作为的态度,对隐性逃课的行为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教师上课教学质量进行绩效考核,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考核中来,以增强课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三是逐步完善考核体系,增加考核的多元化。教师应增加考试方式的灵活性和多元化,要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因素都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中,引导学生自觉的投入并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学生层面。一是主动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虽不是学习的全部,但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主动转变学习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与教师互动,循着教师的脉络深入学习,扎实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二是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将学校、将课堂看成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学习舞台,逐渐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隐性逃课的问题不单单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问题,与社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深层次联系。它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升。学生隐性逃课的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即学生自身的觉悟、教师的责任、学校积极的举措、社会相关人士、部门的关心,把学生的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建芹.转变教师角色,有效应对学生隐性逃课[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5).
[2]杨翠碧,宦书亮.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管理研究[J].大学教育,2016(03).
作者简介:徐慧(1985~),女,河南洛阳人,学士,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