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漆画艺术语言的表现特征
2016-10-15宋倩倩
宋倩倩?
摘 要:本文中通过对漆画的起源、发展的论述,引入对现代漆画之漆画艺术语言的分析。中国是最早生产漆器的国家,中国漆画的发展与中国的漆器艺术有着悠久的渊源。本文分别从漆性与绘画性两个角度出发,从漆画的漆性出发,把漆画分为的颜料、透明性、包容性、多变性等漆画语言特征,从绘画性的角度出发,又有设计性与绘画性结合的漆画艺术语言特征,这个强调的是漆画艺术家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建立在对漆性的了解,对个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漆画艺术语言;漆性;绘画性;包容性;透明性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52-02
一、漆画概述
漆画,即用漆在木板上绘画。漆画颜料又可分为大漆、腰果漆、聚氨酯等。其中大漆又可称为国漆、生漆,此漆取自于漆树,是漆树上流淌出来的液体。由于该液体黏着性良好,由后人加入一些颜料,调制成我们现在作用的漆画颜料。可能是漆树出于自身的保护,凡是触碰漆液的人,十之八九都会产生过敏现象。过敏是人体对漆液的一种反映,但目前并没有医学证明漆液对人体是有害的副作用。相反,在一些地区漆树的种子还可以作为一种食物使用。漆树属于落叶乔木,生长在湖南、湖北、陕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一带,在印度、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漆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种植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以漆入药,具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日本也有专门的漆器茶具,长期用此漆器茶具对身体有益。中国是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漆画是脱胎于漆器的。我国在继承漆器技法的同时,又吸收国外越南磨漆画的工艺,逐渐发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漆画艺术语言。
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最早出现在越南,越南的漆画艺术家通过漆艺技法与绘画的结合,以生活内容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漆画艺术。20世纪60年代,我国乔十光、沈福文等人开始研究探索漆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自己的漆画艺术。乔十光先生是中国漆器与漆画的桥梁式人物,乔十光先生为人温和,对漆画艺术充满激情,执着而又坚定。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刻苦躬行,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东方神韵、民族特色的漆画艺术风格。他是中国最具代表的漆画大师,被誉为“中国漆画之父”,其作品具有东方神韵和民族特色,主张漆画的漆性与绘画性的结合,讲究漆画技法、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其作品有《青藏高原》《泼水节》《象脚鼓声》《北斗》等等。漆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登上历史舞台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所以也被称作是现代漆画。现代漆画在保留了传统造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试图寻找漆画更多的表现的可能性。
二、漆画艺术语言的表现
1.颜料。漆画以其鲜艳、光泽的颜色而吸引观赏者,这是由于漆画本身的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漆画具有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这也是漆画不可替代性的因素之一。漆画中,以黑红基调的漆画较多,这也反映了中国的在颜色上的审美。红色象征着火焰,寓意着激情、力量、喜庆。而黑色象征着土地,寓意着中国人民传统几千年的对祖国领土统一的团结、凝聚、包容、依恋的情怀。她是一种激情、热情、严肃、庄严、包容的艺术语言。乔十光先生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带领着中国当代的漆画艺术,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辛苦付出和卓越的漆画技法,还有他漆画本身具有东方神韵和民族情结的。《青藏高原》就是一个代表,画面里黑黑的牛,给人一种神秘和重量之感,使画面不失稳重,其中的主人翁藏女的衣服颜色艳丽,衣服上的红色使她从背景里面跳了出来,活泼而又不失画面颜色基调,突显民族风格。漆画颜色不仅仅只限于黑红两色,能表达出具有东方神韵和民族情结的颜色也不拘泥于某种颜色,只有深入生活,更多了解客观事物,才能对画面的基调有所把握。掌握漆画颜色的变化,合理搭配颜色,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漆画风格,即掌握漆画语言之颜色。
2.透明性。漆画又叫做磨漆画,因为在漆画的工艺技法里面的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打磨。打磨是一种工艺技法,是在完成的漆画上面罩上一层棕漆,棕漆顾名思义棕色的漆,它的特点是具有半透明性。一层深棕色的半透明漆罩在漆画上,使画面的整体色调统一,给人一种神秘、稳重之感。最具代表性的漆画作品当属郑益坤的《金鱼》,在郑益坤的《金鱼》作品中通过运用写实的技法,使金鱼惟妙惟肖、活泼生动,然后再运用罩棕漆的方法,使金鱼“游在水中”。不画波涛水中自有波涛,这句话不仅能够运用到国画里,还能够运用到漆画里。国画借助宣纸的白,漆画借助漆画的黑[1]。罩棕漆并不是最后工艺,打磨才是漆画最后的关键步骤,通过运用水砂纸(一般的砂纸见水易破),在漆画上的打磨,是漆画的棕漆层变薄,从而出现若隐若现的层次感的效果。砂纸在艺术家的手中就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哪里需要打磨的薄一些,哪里需要少量的打磨,都是经过艺术家深刻思考的,是艺术家对画面的把握,是艺术家对画面的思考。是艺术家通过这种漆画语言表达自己创作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途径。
3.包容性。漆画不同于其他画种,除了颜色鲜艳光亮和半透明的神秘特性之外,还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漆画颜料可以和油画、水粉颜料混合使用,使漆画在颜色上有更多的表达 。漆画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黏附性特别好,这也是我国古代传统家具使用漆器的原因之一。漆画黏附性好,可以用来贴金、贴银、镶嵌翡翠、红宝石等。我们传统意义上习惯于运用镶嵌这个词,其原理依然是借助于漆画黏附性好的优势。漆黏附性好,不易脱落,易保存,且保存长久,这是漆在漆画和漆器中的优点。中国是使用漆器最早的国家,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木碗,据考古学家考证,其生产年代是新石器时代,胎体是木胎,因壁厚而略显笨拙,口部内收,腹线较深,圈足较高的造型,有一种古朴的气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工匠很早就发现了漆的这一特性,利用并传承了漆器的技术,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才能和智慧。中国漆器的发展,最有特色的漆器技法就是百宝嵌,即利用漆的良好的黏附性,镶嵌宝石、翡翠或者是贴金、贴银。这项技术也被运用到了漆画里,在漆画里面除了颜料可以和其他颜料混合使用,还可以贴金箔、银箔、金粉、银粉、螺钿、铁丝、蛋壳等等。贴蛋壳是漆画里经常运用的一种漆画语言,因为刚开始漆画颜料里面没有白色,乔十光先生就用白色的蛋壳代替白色,这样不仅弥补了原始漆画颜料里没有白色的缺陷,这种龟裂的效果更增加了漆画的表现性。成为漆画经常使用的漆画语言之一。
4.多变性。漆画的特性有很多,漆画艺术家会根据漆画的特性探索漆画更多的表现的可能性。通过变涂、堆漆、刮刻、雕填等等技法,来增加漆画的表现性。变涂是指运用各式各样的不同工具,材料,方法,在髹漆还未干燥之时,制作出随意的、有规律的、赋予变化的自然肌理和纹样[2]。比如说,是漆层涂厚,而产生的褶皱的机理效果,或者在未干的髹漆表面泼洒松节油漆这样出来的涟漪效果等等。堆漆,顾名思义就是把漆层堆高,它是指用漆或者漆灰在画面上堆出所需纹样,根据纹样的高低又分为高堆与平堆。与之相对的刮刻,使用针或者刀在漆层或银底上刮刻出所需纹样。堆漆是在漆层上做加法,刮刻是在漆层上做减法。雕填则是加减混合的方法,通过雕刻(可阳刻也可阴刻),在填入彩漆,或者贴上锡箔等。漆画有着千奇百变的技法,但漆画是画,是具有漆的特性的画,我们不能一味的模仿国画、油画、水粉画的,探索具有漆的特性的漆画才是漆画的正确出路。漆画不是工艺品,一味的巧施淫技,而忽略漆画的表达内容和情感,只能说是掌握了漆画技法却没有掌握漆画的语言。漆画技法有很多种,从一种技法上稍微的改变出不一样效果,就是一种技法的创新。在乔十光先生的《江南水乡》的作品中,黑黑的屋顶,白白的墙壁,银天银水,整个画面古色古香,给人一种悠然、恬淡之感[3]。起初在这幅作品中,乔十光先生把水画成了绿色,之后又感觉有些艳俗,通过加入银色,最后调整成自己满意的效果。从此创作出一些列江南水乡的优秀作品。可以说乔十光先生通过自己的掌握的漆画技法,并不断的进行技法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漆画语言。
5.设计性与绘画性的结合。我们从颜料材料、漆画的透明性、漆画本身的包容性、以及技法的多变性上分析探讨漆画的艺术语言的表现,这些都依附于漆的性质,是漆画本身的一种特有的属性。一幅好的漆画作品,除了要具有“漆性”,还有要具备“画性”。漆画的“画性”体现在艺术家通过对客观事物感受,经过艺术家的设计构思提炼而描绘出来的一种形象。这个强调的是漆画艺术家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建立在对漆性的了解,对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提炼、表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之上的。漆画艺术家会根据已掌握的漆画的技法和对漆的了解,通过均衡与多样统一、比例、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对其作品进行再设计从而创作出一幅具有“漆性”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一幅具有“漆性”的工艺品。正如乔十光先生说的,“漆画是画也难,画是漆画也难![4]”
三、结 语
漆画之美依仗于漆性之美,是超越与征服漆性之美的艺术之美[5]。漆性之美依赖于漆画艺术家对漆画艺术语言的把握,只有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漆性的更多的可能和扩展自己的设计思维,才能更好的掌握漆画语言。
漆画是漆性与画性的统一,漆性以其自身为载体,承载着艺术家的构思与情感,传达着漆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漆画具有含蓄、内敛、包容的特点,是人性与物性的情感交融,是漆画艺术语言体现,是漆画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乔十光.漆彩人生 乔十光漆画艺术回顾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 吴嘉诠.漆画教程[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3] 乔十光.漆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4] 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5] 刘晓杰.对漆画艺术语言的认识[J].文艺研究.2012(9).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