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博物馆衍生品开发设计研究

2016-10-14王俊卿孙颖

价值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创新设计

王俊卿 孙颖

摘要: 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催生了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博物馆。早期的博物馆基本为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注重的是回顾过去、重温历史,而现今博物馆,除了展示、收藏、研究,教育功能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其教育价值不仅依托展馆展示资源、公众教育活动,还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科普衍生产品便是一种突破空间的范畴,把教育功能从馆内向馆外不断延伸的特殊载体。不同于普通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科普衍生品的设计、功能、定位都属于新兴领域,本文从科普衍生品的概念、博物馆教育功能入手,对其社会认知情况、国内外发展状况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阐明了目前该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以供业内借鉴参考。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read of civilization evolution, it has bre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museums which are of diversified forms and different functions. The earlier museum is the outcome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period which lays emphasis on reviewing the past and historical retrospect. Now besides showing, collecting, researching,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is get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museum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displaying value of the pavilion, public education activities, has also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fields. Science derivatives is such a kind of breaking through space category, also a special carrier, which mak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from the inside to outside continu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tourism souvenirs of ordinary museums, the design, func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rivatives all belong to emerging field. From the concept of science derivativ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useums, the social cognitiv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t reveals the mai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existing in the industry at present, so th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reference.

關键词: 科普类博物馆;科普衍生品;创新设计;教育价值

Key words: science museum;the derivatives of science museum;strengthen innovation design;improve educational value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5-0004-04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兴建了多个“科普中心”,包括中国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上海科技馆等。作为当今时代的科普类场馆,展陈形式已大大革新,机械模型、高科技的声光电等纷繁的现代新媒体技术运用其中,烘托展览主题,达到展示功能。然而有一点肯定的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却不会随着博物馆的建成而自然形成,教育效果也不会随着博物馆的开放和展览的更新主动发挥。现代科普类场馆,作为一种大型社会文化项目,其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为观众专门设计的展示教育体验而实现的,在展陈相对稳定、更新周期缓慢的情况下,一类普及性高、更新速度快、有实际针对性、易于公众接受、具有教育延伸功能的特殊产物渐渐孕育而生,它就是——科普类博物馆衍生产品(以下简称科普衍生品)。

科普衍生品概念的出现,加强了博物馆自身及服务对象性质特点的密切联系,以针对人群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博物馆教育的独特性来设计规划,让观众参观完了以后将娱乐和科教带回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科普场馆服务功能的配套,也是科学传播方式的一种延伸。这既是博物馆自身的一种发展,也是公众与博物馆之间教育机制纽带的建立,可谓一举多得。

1 科普衍生品的概念及其作用

具体何谓科普衍生产品呢?一般意义上是指在科普场馆用于出售的展教品或者纪念品,亦称为科普小商品,从广义的角度看,由于当今科普场馆已经融展示、教育、科研、收藏于一体,因此它可以引申为根据科学原理和观众的购买欲望设计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能够引领科普消费,创造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商品。这类商品已不单单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它涵盖了诸多当今科普场馆展示、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2 国内科普衍生品的社会认知及发展状况

看似不起眼的科普衍生品,却有如此多的讲究,在实用功能、创作形式、制作工艺、研究方向上都大有文章。然而,这些种类繁多,功能广博,形式各异的衍生产品是否真正被公众、社会所认知呢?

2010年,北京市旅游局的调研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博物馆的衍生商品销售额仅占总收入的2%左右,情况十分惨淡。衍生商品的销售是否受到公众消费能力的影响?情况恰恰相反,我们以上海科技馆为例,看一下近年来的商品销售情况。该馆的参观人数8年来增长了146%,而商品销售额竟增长了738%,可以发现观众的购买能力还是十分巨大的。

2009年,国家文物局进行了一次全国博物馆衍生品开发情况调研,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几乎没有衍生品专门的设计部门,大部分衍生品仅仅是从市场采购来的小商品或纪念品,与展馆主题脱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有份专门在首都中国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地针对不同看展人群进行的一次对于科普博物馆衍生品认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很多观众目前对“科普博物馆衍生品”这个概念尚未知悉,只有少数人曾购买过科普衍生产品。在这部分看展人群中的72%倾向于购买衍生品中的徽章、钥匙圈、明信片等纪念性质较强的商品,从这点可以看出,大部分观众对于衍生品的认识仅停留在旅游纪念品的概念上,而这仅仅只是科普衍生品中的很小一部分功能。深入调查发现,68%的观众认为开发科普衍生品是十分必要的,认为这是博物馆科普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82%的观众认为科普衍生品的发展不太理想,这其中有博物馆宣传不力也有科普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多种原因制约造成的。

总体来说,在大部分观众眼中,科普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在针对科学普及、青少年教育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等多个方面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只是科普衍生品的概念知晓度太低,与一般旅游纪念品混淆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宣传效应,加之缺乏特色产品,形式大同小异,公众很难为之买单。

3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相比国内,国外的科普衍生品发展状况如何?我们可以聚焦一下北美及欧洲的一些大型博物场馆。国外的博物馆大部分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民营机构,政府并不承担全部运营费用,要靠企业、个人赞助和自身经营来筹措相当比例的费用。因此,大部分博物馆格外重视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与经营,衍生品已成为博物馆展陈、运营不可分割的部分,如北美科学中心的衍生品销售已和政府拨款额度相差无几,占到总收入的25%左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已经成为大都会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展厅”。在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店中,销售的图书种类超过6000种,各类创意衍生品近2万种,人们可以找到游览博物馆时看到的所有重要展品的身影。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商品都以馆藏文物为模板,拥有独一无二的创意设计,制作和包装相当精美,使商店的展陈风格与博物馆融为一体,而来自博物馆商店的收入解决了博物馆资金不足的问题。

国外科普衍生品除了的种类多、品位高、质量好等特点,对于受众分层及价格分层也十分注重。如大英博物馆以一块揭开了古埃及文字奥秘的罗塞塔石碑为蓝本,开发出的衍生品有20多种,雨伞、文具、鼠标垫、折扇等等,价格也分有好几个档次,无论是什么层次的观众,都可以选一样有“石碑”标志的衍生品带回家。在2009年美国博物馆商店协会对科罗拉多州的128家博物馆演示品价格调查中可以清晰地看到12-32美元是公众的主要消费区间,而这也是国外衍生品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价格预算。

国外科普衍生品对教育功能也十分重视,美国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衍生品大多是活动教具,与展览展示紧密结合,甚至作为展馆展示的一部分;在美国航空博物馆、德国凡诺科学中心和荷兰奈姆科学中心等著名科技场馆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博物馆衍生商品,这些衍生品大多是展品内涵的拓展延伸,把更多的思考和问题让观众带回家。

从经营规模上看,国外大部分场馆的衍生品销售额每年仍旧以5-15%的速度增长;从管理方面来看,在衍生品VI设计、科技文化理念整合、研制设计、开发生产、物流管理以及销售环节的卖场管理和市场营销策划等方面都有专业的流程设计及把控。

4 影响国内科普衍生品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比而言,国内科普衍生品在还处于探索、培育的起步阶段,总体来看商品品种并不少,但却千篇一律,乏善可陈,缺少自身的亮点与特色,尤其是在教育价值、功能定位上仍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4.1 缺乏专业化设计规划支撑

目前大部分科普博物馆的衍生商品都不是自主开发设计的,未能实现专业的设计团队对产品进行研究开发。部分科普博物馆认为自主开发科普衍生品前期投入多,成本高、资金少,风险大,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在委托第三方设计产品时,對于产品的生命力、个性化以及艺术性关注不够,无法抓住科普衍生品的科技文化要素、教育要素、创新要素等设计关键点。在衍生品策划、生产、包装、宣传等方面同样缺少规划设计及把控,未能着眼于建立长期的品牌效应,较难发挥出科普衍生品的独特优势。

4.2 核心价值研究功能弱化

科普衍生品要着重于“科普”两字,产品科普功能的强弱,其核心教育价值的差异,将直接决定衍生商品的定位。现今,无论是衍生品提供方还是消费方,都未能有效分清纪念品与科普衍生品功能定位的差异,衍生品的核心价值未能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具体地体现,这使得科普衍生品原来应有的展教内涵无法发挥,核心价值不断弱化,更无法与展馆的展陈及活动进行有效契合,导致科普衍生品也沦为了没有核心的普通商品,加之其艺术呈现一般,也仅存一些纪念意义,成为了鸡肋产品。

5 科普衍生品开发的反思与建议

衍生商品的成功与否与多方相关,可能是市场因素,也可能是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不能仅仅依靠销售指标来简单地衡量。但作为科普衍生品,如果在科普教育价值上未能达标,那显然是不成功的。基于科普衍生品目前遇到的主要阻力问题,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进提高。

5.1 注重基本要素,创新设计思路

任何优秀设计,最核心的观念就是看有没有创新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创意设计。科普类博物馆要开发具有其文化体系内涵的商品,就要在科普创意上加强功夫,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公众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怎样在概念策划上体现出科普的亮点,怎样实现科普载体在形式、艺术、功能上的深加工,并与教育性、实用性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产品的设计环节加强重视,提升创意,从而切实提升科普衍生品的品质与档次。我们可以在内容上深挖,提炼设计技巧,从而开拓新思路。

5.1.1 技术移植

通过把一个技术领域内的方法、原理引入到其他领域的应用对象上,用以创造新的技术产物。在科普场馆中有大量的经典科学能广泛地应用、移植到衍生品开发中,如利用伯努利原理制作的浮空球,利用重力原理制作的自动浇花器等经典科普用具。此外,其实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了科学原理,很多已转化为高新技术应用到航空、信息、医疗等各种领域,而这些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到科普衍生品的开发中,作为突破传统局限的创新途径。

5.1.2 反向联想

利用现有的产品进行反向推理科学原理,再进行分类梳理,找寻到我们所需要的科普内容,最终形成一种设计科普衍生品的有效途径。

例如,要解释电磁学原理,首先可以联想到电磁学在我们生活中相关的事物如发电机、磁悬浮设备等,利用这些现成的事物再联想变化设计成相关的产品。比如手摇发电机、懒惰环等科普衍生产品,以站在衍生品的角度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5.1.3 过程设计

在西方国家教学中十分重视“DIY”,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可以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我们亦可以结合DIY概念,设计动手制作产品,让那些作为陈列展的商品“动”起来,这就是一种变相的产品过程设计。科普类博物馆内有许多的展陈品,如昆虫标本、树叶标本,一般科普商场里会以成品的形式出售。我们不妨把制作成品的过程用作产品的设计,把制作各类标本的工具包及方法作为一种科普衍生品,让人们在制作过程中接受教育,了解制作过程,更好地达到衍生品最终的设计目的。把参与、制作的过程作为一种专门的设计,这也是科普衍生品设计的创新点。

5.2 研究价值需求,提升教育功能

无论衍生品的外观、形式如何设计,最终要摆脱普通纪念品的空壳概念,把其教育功能彻底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体现科普博物馆衍生品的真正意义。在科普衍生品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上,要细化每一个层次,考虑多方因素,完成衍生品设计的最终目的。其教育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2.1 挑战性价值

设计优秀的科普衍生品应具有挑战性价值,在挑战中磨练自身、战胜困难、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互动类的科普衍生品设计,应在活动过程中设置一些难题,用于激励参与者动手动脑的能力、探索谜题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决心,并在完成挑战后增强面对挑战的自信心。比如拼图游戏、各阶魔方等衍生品,都是让参与者在可掌控与不可掌控的边缘激荡,给与其更多的想象力与研究问题的兴趣,这样的产品更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教育价值。

5.2.2 创造性价值

科普衍生品教育价值中要体现创客思维,具有把DIY转变为DIT的创造实践理念,其价值设计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采用半成品设计,开发一些只完成一半或只提供了模块化的衍生产品,通过自己组合及再创作,最终完成一件完整的产品。如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中的组合小机器人系列。②对一个产品的功能、玩法可以进行多样化设计,不一成不变地规定其用途和使用方法,如拼装模块机器人系列,这样的产品不仅使其本身的教育功能达到极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创造力的培养过程。

5.2.3 合作性价值

合作能力不同于普通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它只有在与周围环境、事物的交互中才能得到锻炼。科普衍生品的合作元素主要有两种类型:①合作型设计,在衍生品的设计中注入促进交流、合作完成、分工明确的功能。例如,“多米诺骨牌”需要多人一起动手参与,按照预定的计划,从部分到全面,既有策划,又有分工和具体的实施。②竞技型设计,此类衍生品通常都是多样化的设计产品,没有固定的使用方法,完全开放式参与。在共同參与过程中,体现差异性、竞技性,激发人的竞争力、探索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创意纸工类衍生产品,3D打印类产品等。

6 结论

随着文化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更注重素质教育、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作为国家希望的青少年群体更需要科普教育资源。科普博物馆衍生品作为科普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已成为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向公众宣传、传播科学,延伸了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将教育资源转换成了生产力,增强了博物馆的再发展。

目前国内科普衍生品的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但仍存在着设计理念与实际应用脱节、形态设计过于单一、教育价值无法体现等问题。这些问题,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创新手段来解决,从内容上挖掘科普展陈中的创新思路,在形、色、质方面借鉴成熟的科学玩具经验;对于教育价值研究方面,要与展览教育中的展示理念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衍生品作为科普教育拓展与外延的作用,从而不断改善科普衍生品的开发设计。

当然,除了在设计上进行革新,在整个科普衍生品的产业链上也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要做大整个科普衍生品事业,需联合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科普类博物馆作为整个科普衍生品产业链的上游关键位置,势必要将其需求牢牢把握。当价值取向正确了,设计革新上轨了,多方资源到位了,科普衍生品才能迎来真正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凡.科普场馆展教衍生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技馆,2008(2):15-17.

[2]杨静,余隋怀.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J].包装工程,2011,32(2):37-40.

[3]葛偲毅.国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2:17-18.

[4]斳桂芳.玩具设计个性化要求极其相关问题[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9):71-77.

[5]李健,邓家禔.基于功能的产品设计过程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统,2002,8(4):289-293.

[6]郑津春.自然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策略初探[J].博物馆研究,2012(1):47-56.

[7]林媛婉.博物馆教育与商品设计开发——以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纸本游戏为例[J].博物馆学季刊,2011,25(2):107-123.

[8]马爱民.博物馆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3):128-130.

[9]金杏宝.博物馆展览营造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上海科技馆馆刊,2011,2(1):15-16.

[10]斯苔芬妮,奥尔巴赫[美].玩商——玩具博士教你如何巧妙地玩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236-241.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创新设计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