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钢筋的质量控制
2016-10-14刘忠祥
刘忠祥
摘要:本文介绍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材料的钢筋,在进场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地质勘察钢筋;进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6-64-01
前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形成。作为钢筋混凝土中主要材料的钢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涉及结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以确保进场使用的钢筋为合格产品,本文针对钢筋进场环节。探讨通过循环工作方法的落实和改进过程控制的途径,来加强对钢筋质量的控制。
1.材料员选拔上岗和质量目标
材料员是进场钢筋质量控制环节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其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通过法规学习和岗位培训,取得材料员岗位证书和签订合同的法人授权委托书以外,还要掌握钢材市场的质量信息和钢筋生产过程、产品标准,了解钢筋的用途和使用部位。也就是说材料员应是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其在质量控制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材料员选拔上岗后的质量目标是,确定或调整钢筋供应单位,防止供应单位钢筋质量不合格或不稳定,一旦出现钢筋进场后不合格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确保钢筋质量得到控制。
2.钢筋采购
不论是项目经理部还是其上级材料部门,或者是建设单位,对钢筋的采购都必须满足质量计划,钢筋供应单位必须与质量计划中确定的合格供应人名录一致:如采用招标形式确定钢筋供应商,其入围投标的供应单位必须是经过公司考核确认的可以入围单位。财股钢筋必须在合同中写明材料与质量标准,不得笼统地写上光圆钢、螺纹钢之类不标准的用语:还应要求钢筋的标牌与合格证相一致,接收供应单位的钢筋时务必进行核对,并负责将合格证原件或抄件移交至工程现场。采购包含运输、搬运和必要的储存过程,直至送至指定工程,并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方为采购过程结束。
3.进场时的外观检查
钢筋进场时,应由材料员填写原材料进场台账,填写时要注明钢筋的生产厂家、品种、规格、级别、炉号、生产批号、进场日期、数量、拟使用部位等信息,以备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时,具有可追溯性,以便于处理。外观检查是钢筋验收的必要程序。它是由钢筋采购员、项目经理部的质检员和钢筋工长、技术员等人员参加,并且应尽可能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当外观检查不合格时,不得卸货,应立即退货,并在原材料进场台账中注明不合格退场日期。外观不合格有下列几种情况:
3.1标牌异常或标牌缺失
每捆钢筋上的标牌是钢制的,是證明钢筋生产厂家、炉号、规格、型号、批号和生产日期的重要质量信息。对于标牌的缺失、形状样式不同和生产日期相差过远等情况应进一步追查,一旦发现标牌的异常或缺失,务必立即警觉和更为严谨地进行检查和检验。
3.2尺寸差异
直径(内径)与公称直径(内径)的偏差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的,且重量差异也同时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的:也有两端直径差一个级别的情况:钢筋经外加工冷拔调直后直径(内径)与公称直径(内径)的偏差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的,便是不合格钢筋。
3.3重量差异
一般钢筋在生产中由于尺寸差而带来重量差,但其差值较小且同一厂家偏差方向较为固定,如首钢往往偏于正公差,而邯钢则为负公差,在钢筋进场中应抽查1~3捆钢筋进行公称重量的统计并与实际重量对比。偏差大于国家标准的,便是不合格钢筋。
3.4表面质量
盘条有裂纹、折叠、结疤、耳子、分层及夹杂,凸块、凹坑、划痕及其他表面缺陷达不到国家标准。这些都是不合格钢筋的明显表象。
3.5形状差异
主要是带肋钢筋,凡横肋与纵肋与国家标准差异较大的,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纵横肋高度不够,以及月牙肋顶宽过大的钢筋均是不合格钢筋。
4.进场后的试验、见证取样和维垛标识
试验检验必须坚持在外貌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按规定抽取试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台帐,且试样如经过调查,应取调直后的钢筋。试样的抽取和见证必须要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并受监理单位质量控制程序监督。试验合格前的进场钢筋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维垛标识并封存,试验合格前不得启用:试验检验合格或见证取样合格的钢筋,经报验并由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才能启封转入钢筋加工工序。
5.钢筋隐蔽前出现异常的处理
钢筋在加工、运输直至绑扎等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裂纹、颈缩、劈裂、脆断、过硬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将该批钢筋作为问题钢筋封存,已经绑扎的也要坚决拆除并封存,原样送检复查,以保证工程质量。如复查不合格,即判定该批钢筋不合格;如复查合格,则仅将出现问题的局部钢筋废弃。不论检验复查结果如何,都要对出现问题的情况、分析、结论和对策形成决议,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钢筋质量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