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评价

2016-10-14杜晶晶陶莉

医学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抢救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

杜晶晶 陶莉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抢救质量,降低院内复发率,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住院时间;院内复发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的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中断,诱发心肌的局部缺血性坏死,患者表现主要为持续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種急性心血管疾病,有着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以及病死率高的特点[1]。相关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最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细胞。因此为患者争取介入治疗的抢救时间成为医护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为缩短该病患者救治时间,最大限度控制患者病死率,我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并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8.1±1.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0.3~11h,平均(5.1±0.6)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行PCI治疗。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入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流程,急诊接诊之后,接诊护士遵医嘱确保患者卧床休息,并予以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以及抽血化验等抢救处理[2]。确诊之后做好术前准备并转送导管室。

1.2.2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使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2.1急诊接诊流程 执行首诊护士的负责制,将接诊护士作为第一负责人。疑似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就诊5min内安置患者到抢救室卧床休息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同时通知医生,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的血标本查心肌酶学、血常规、凝血系列、心肌标志物以及床旁心电图,询问患者的病史,通过结合心肌标志物以及心电图检查等确诊[3]。

1.2.2.2术前准备流程 使用阿斯匹林300mg以及氯毗格雷300mg口服,之后进行右腹股沟备皮并协助患者更衣[4]。护士取下患者身上饰物并嘱患者排尿,耐心安抚患者及其家属。

1.2.2.3送导管室流程 在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运风险之后,携带监护仪或除颤仪、简易呼吸囊、氧气枕、护理记录单以及病历等抢救仪器与资料,由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到导管室,并同介入护士交接患者的病情以及用药状况。

1.2.2.4心理干预 传统急诊救护当中,护士忽略患者心理干预,导致少数患者过度焦虑紧张,从而影响心功能恢复[5]。因此研究组要求护士做好心理评估,注意患者不良情绪,对不良情绪加以疏导,耐心听患者主诉,不打断患者语言倾诉,寻找导致不良情绪原因,例如对仪器使用紧张等,然后进行语言疏导或者是深呼吸放松训练疏导。

1.2.2.5急诊交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诊之后要及时采取临床治疗。例如对要求进行急诊手术患者,要及时通知介入护士,在短时间完成术前的准备以及相关文件准备,填写急诊急救患者的交接本。除此之外,要注意多向患者解释相关内容,避免由于患者无知产生的恐惧感受。急诊交接期间要注意转运过程中的细节,包括要保证患者的绝对卧床,监督其卧床情况。

1.3效果判断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进入急诊室到离开的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进入急诊室到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院内复发率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院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统计显示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h院外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该病患者可以分成ST段抬高性以及非ST段抬高性两种,对ST段抬高性患者而言,需要及时抢救那些具备挽救希望的缺血组织,从而有效重建冠状动脉的血运,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避免缺血梗死心肌持续扩大[6]。通过优化急诊护理的流程,同传统常规护理流程比较而言,能够显著减少延误就诊时间,减少检查、处理以及转运时间,从而为后续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改善患者的抢救质量。对可疑的患者需要尽快确诊并且进行院内救治,通过优化急诊护理的流程能够实现护理人员的明确分工,最大限度节约急诊处理的时间。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院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中,还高度重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临床治疗,防止过度紧张导致的心律不齐。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抢救质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贾三庆.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疗法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1(1):3-4.

[2]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7(7):33.

[3]江时森,汪春晖,高运来,等.从急性心肌梗死获得治疗时间的变迁看我国急救系统差距及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13,22(10):587.

[4]梁健球,熊华峰,徐宁,等.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13(8):242.

[5]高润霖,朱文玲,胡大一,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29(12):710-725.

[6]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3(2):482-483.

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抢救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