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方同行 快乐育德

2016-10-14张丽红

教师·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

张丽红

摘 要:“快乐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德育范式,是对德育课程的一次改革和突破。“快乐德育”的实施是快乐总动员,通过学生行,自主育德,在多彩的活动中快乐行知;通过教师行,探寻策略,架起快乐知行的桥梁;通过家长行,家校联动,开辟课外行知新渠道。三方同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精致少年。

关键词:三方同行;知行合一;快乐养成;“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愉快的德育范式。细节、体验、快乐是“快乐德育”的关键词。我们通过六年螺旋式上升的“快乐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快乐知行,快乐行知,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探究具有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特色的德育精致课程。因此,我们以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同行来践行“快乐德育”。

一、“快乐德育”学生行—目标与行为相映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指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形式来“贴近”快乐,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引入饱含快乐的活动。

1.以“细节型”训练促习惯养成

我校开展细节型“快乐德育”以来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一(3)班的餐桌上摆着个性化的桌名牌,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吃着,小桌长不时提醒着同伴要安静,别浪费,轻放餐盘。中午,小桌长向老师汇报用餐情况,班主任及时评价。“镜头”中,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在每日的评价中获得“优秀奖”或者“进步奖”。在细节训练的实施中,我们会设定一个“缓冲期”和“反刍期”。“缓冲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毕竟接纳和更新一个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它让当事人有一种享受民主的愉悦。“反刍期”是持续两周训练,间隔一月后,循环训练。细节跟踪单因此应运而生了:全校每周每班都会领到一张当月的细节训练跟踪单,记录一周来细节养成的学生名单。我们常常发现每天都有新的名字出现,到星期五基本实现全班通过,让每个学生都能“榜上有名”,这样的快乐是在努力之后获得的。

此外,我们征集“校园文明三字经”,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文明守纪这一细节中。课间活动时,学生们边游戏边吟诵:“楼道里,不跑跳,守纪律,不喊叫”;放学时,学生们先齐声咏诵:“排路队,快静齐,过马路,心不急”……“校园文明三字经”从学生在校各个环节的文明礼仪教育入手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在诵读、表演中受到细节教育,培养了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之风蔚然形成。

2.以“主題型”活动促道德内化

主题教育为学生营造道德体验场:学校以学年为单位确定一个教育主题,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快乐体验中促使道德内化。

“理财快乐行”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情境:要去秋游了,小明带着50元前去超市购物,他见到喜欢的就随手放进购物车,不知不觉选了100多元的物品,怎么办呢?有的说:“打电话叫妈妈来付钱。”有的说:“问别人借来。”也有人提议:“减掉一些东西就行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对钱和合理消费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家长也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最多是说上几句就了事,很少加以合理消费的引导。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明白第三种方法是最实际、最可取的,这次的细节训练 “精打细算会理财”也顺利达成。

“果果智慧行”把大家喜闻乐见的“嘟嘟城”搬进了校园,让全体学生参与了职业体验。果果职业体验园就是一个小社会,通过体验初步感知社会运行的规则; “奔跑吧,康乃馨”是母亲节的主题活动,模拟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让学生在任务达成中学会感恩母亲;“美食嘉年华”让学生在食品制作、销售等活动中获得劳动教育,初步感知经营之道,增强小主人翁意识……“主题型”教育活动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让我们感悟到生活是育德的土壤,只要善于培植,寓教于乐,快乐德育并不遥远……

3.以“实践型”服务促行为自省

学校组建“绿色先行”“文明礼仪”“常规竞赛”“泽小之声”等七大义工组织,学生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为重点,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招募义工时,学校根据项目所需仔细筛选,并合理安排义工任务,让学生在参加“校园义工”活动中享受到快乐。例如餐厅巡视员,按照高低年级搭配、同班协助的原则,我们把餐厅巡视员分成五组,每天一个组长负责汇总,全组人员共同巡视餐厅的各个角落,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用餐中没有老师的管理可能出状况的可能性。从各班餐厅路队、打饭、就餐的纪律,再到光盘和倒餐盘情况,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在此项活动中,“校园义工”通过细致的服务,不但体会到“管理者”的责任,也体会到服务的快乐。

二、“快乐德育”教师行—理念与行动并进

在“快乐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开发者,又是课程实施者,教师只有自身不断更新德育理念,提高课程实施的技能,让理念与行动并进,方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传统美德,带领学生在触摸细节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1.改“单枪匹马”为“集思广益”

我校每个快乐中队都有自己的快乐宣言,辅导员老师则是快乐引路人,不是单枪匹马地开展,而是经常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快乐论坛”让各辅导员就中队的日常管理和快乐中队的创建畅所欲言,可以是点滴心得、先进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提出自己工作中的困惑,让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快乐集结”则鼓励教师写“快乐德育”的教学案例,从学生的德育感言中寻找快乐元素,放大快乐感点,在细节训练的过程中提炼快乐。

2.改“说教传道”为“体验明理”

我们摒弃了以往说教式的德育模式,探索便于唤醒儿童道德认知的实效策略,找到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以达成润物无声的效果。

(1)实境演练。我们让学生模拟人或事,在演练中体验。如在德育活动课“我来做回妈妈”上,让孩子扮演一位怀孕的妈妈,参与“大腹便便”的活动。活动中,老师用言语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快乐—痛苦—幸福的心理体验,这样“细细体味知母恩”的细节训练就水到渠成了。在我们的教育中多几次“实境模拟”,使孩子们多几次“触及心灵的感动”,就会绽放德育的花朵。

(2)行为诊单。当学生出现种种偏差行为时,我们都希望学生能自我反省并主动改善。所以,有必要设立如病历般的“档案记录”,记录他们的错误行为,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行为门诊记录单”就是这样一种辅导工具,它侧重于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矫正,学生记录自己错误行为的过程是其内心自我发现、自我反省的过程。 当孩子完成了“行为诊单”后,往往就能找到解决之法。这种集病人和医生为一体的自我诊疗,是一种主动向善的心理疗伤。一段时期后,经过自己的“诊治”逐渐“恢复”,学生获得的必将是一种战胜自我之后的快乐。

三、“快乐德育”家长行—学校与家庭联动

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独舞,我们以班级“三人行”为载体,利用网络让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同行,开辟了课外德育行知新渠道,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引入“细节教育”中,让他们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路上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我们的教育伙伴。

1.家长育儿理念与学校趋同

我们不但通过微信、校讯通等通讯途径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书籍和网站,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还通过网络沙龙的形式——班级“三人行”,使家校零距离,构建“快乐德育”知行网络,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快乐德育”的理念和实施过程,达成共识。为了带动更多的家长一起加入,每个中队成立家教委,每班各选出三个委員,每周发起一个话题,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家庭教育之细节教育的经验,互相借鉴,并取长补短,在交流探讨中使家长更新教育理念,与当下的学校教育初步达成一致。

2.家庭教育内容与学校协同

我们启动家校联系本,利用家校菜单,使学校的德育能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延续。每个月的月初,我们都会把这个月的细节训练主题及要求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带回家让家长阅读、监督,月末由家长签字反馈再交回。这样就确保了家长及时掌握每月班级里要进行哪项细节训练,要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以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同步。如在《小鬼当家》活动课开展后,让学生在家开展“当一天家”的体验活动,为了避免“一头热”,学校利用网络给家长朋友写一封信,督促他们为学生的实践搭建一个舞台,使活动如期有效地进行,学生的细节训练也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三方同行,精致育德,是我校探寻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快乐德育”策略,体现了课内知行和课外行知相辅相成;生活情境和情感体验双管齐下;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相得益彰;家校联动和网络共享齐头并进,从而丰富了“快乐德育”的实施渠道。“快乐德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快乐养成、精致发展。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细节跟踪单上,被评为“优秀学生”的越来越多;在校园义工活动中,学生累并快乐着;快乐积分使学生始终激情飞扬,储蓄着快乐。细节型的“快乐德育”正在精细雕琢着学生的道德行为,学生在体验美好的道德情感中,逐渐成长为精致少年。

参考文献:

[1]孙宝云.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J].道德与文明,2010,(3).

[2]林 琳.博文约礼 循然育人——董永钰校长和她的礼仪教育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0,(11):22—25.

[3]陈禄凤.细节入手 知行统一——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德育工作纪实[J].小学德育,201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供热工程与热源教学中“知行合一”探索与实践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既晓之以理,又导之以行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创新教学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