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节律特征的探讨

2016-10-14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102401路宗全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低谷高峰心血管病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102401)路宗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严重影响着人的期望寿命和生存质量。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具有一定流行病学特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发病急骤,患者症状重,多就诊于急诊,需要及早诊断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为止单纯对STEMI的时间规律性研究尚不多。本文对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9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分布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疾病发生时间的规律性,以期指导临床,达到预防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91例首次发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选标准:病人首次发作STEMI,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85例,女性106例,年龄26~87岁,平均为58.8岁。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STEMA患者,依据病案记载有胸痛出现的准确时间作为入选对象,记录每一病例的具体发病时间。

1.2 发病时间分布和发病人数计算方法。

1.2.1 发病时间分布 ①每天24小时平均分成相等的4个时段,依次为0:01~06:00,06:01 ~12:00,12:01 ~18:00,18:01~24:00。②每周按周一0:00~24:00,以此类推至周日;③全年分为公历1~12个月,依据北京地区气候特征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

1.2.2 发病人数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不同天中同一时段,不同周中同一周日,不同年份中同一月份和同一季节的发病人数及其占总发病人数百分比。并以60岁为年龄界限,统计小于60岁年龄组(中青年组)和≥60岁年龄组(老年组)的周日发病数及占总发病数百分比。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组间进行显著性检,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TEMI患者发病的日时间分布 491例STEMI患者一日内发病有两个高峰时段,依次为06:01~12:00和18:01~24:00,分别为137例占28%和130例占26.5%;发病最低时段是0:01~06:00,为101例占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1。

附表1 491例STEMA患者发病日时间分布情况

附表2 491例STEMA患者发病周时间分布表

附表3 491例STEMA患者发病时间分布表

2.2 STEMI患者发病的周时间分布 491例STEMI患者一周内发病有两个高峰,周一80例占16.3%,周五82例占16.7%,低谷在周三60例占12.2%,周日59例占12.0%。其中中青年组246例,周一为高峰,发病46例占比18.7%;周三为低谷,发病26例,占10.6%。老年组245例,发病高峰为周二及周五,均为44例,占18.0%;低谷在周日,25例,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2。

2.3 STEMI患者发病的季时间分布 491例STEMI患者一年内发病以2月份为最多,为52例占10.6%,6月份最少30例占6.1%,按季节分布以冬季最高,为140例占28.5%,其次为春季,为129例占26.3%,发病数最低为夏季,为98例占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附表3。

3 讨论

STEMI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掌握STEMI的发病时间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发病高峰时间段采取干预,从而降低STEMI的发病率。

首先,本文结果显示491例STEMI患者发病时间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一日内发病有两个高峰时段,依次为06:01~12:00和18:01~24:00,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似。Mitrovic等[3]的研究显示AMI发病高峰一个出现在早晨占26.3%,其次高峰在傍晚占26.4%。STEMI发病的日节律形成机制考虑因为晨起后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血中儿茶酚胺与糖皮质激素水平及肾上腺素活性迅速增高,心肌组织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敏感性显著增强等,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此外晨间血栓形成倾向增加。血小板聚集本身存在着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晨间聚集性增加,而且晨起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加重了血栓形成倾向[4]。关于夜间次峰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晚餐及仰卧体位使心脏充盈压增高有关。

其次,本研究提示STEMI在一周内发病高峰有两个高峰,周一80例占16.3%,周五82例占16.7%,低谷在周三60例占12.2%,周日59例占12.0%。Collart等[5]的研究同样提示周一AMI发病高峰。Kriszbacher等[6]对81215例AMI病人的资料研究后发现发病高峰在周一,然后逐渐下降,与本研究相似。但是本研究提示中青年组周一为高峰,发病46例占比18.7%,周三为低谷,发病26例,占10.6%。老年组发病高峰为周二及周五,均为44例,占18.0%。低谷在周日,25例,占10.2%。考虑原因为周一是休息日转为工作日的首日,生活节奏快,面临新工作任务,承受更多工作压力,工作劳累等促使了AMI的发生,老年组发病高峰非周一,因为通常60岁退休年龄,没有工作压力,因此没有周一高峰。

再次,本研究提示STEMI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冬季为发病高峰,夏季为低谷,考虑原因是冬季寒冷使人体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管收缩,冠状动脉张力增大,血压升高,从而容易诱发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AMI。而且Crawford等[7]通过气候变化时对老年人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研究发现,两者均呈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变化,冬季时血小板体积增大、纤维蛋白原增加,这些也可能是导致冬季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的原因。刘方等[8]的研究提示随着气温的降低,急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会逐渐上升,与本研究相同。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只要充分掌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规律性,通过指导高危人群合理作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天时节气的更替与气候变化,克服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从根本上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尤其在疾病的高发时间、高发季节更应提高警惕。为此可建议患者在上午服用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为佳,从而预防AMI后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可能性,同时养成早晨起来喝一杯温开水的生活习惯,以稀释血液,避免受寒冷刺激,每日注意饮食,情绪尽量保持稳定,要注意休息,减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9][10]。

猜你喜欢

低谷高峰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越在低谷时,越不要闲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石庆云
2019平淡不平静 2020低迷非低谷
善待低谷,才能迎来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