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教肓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2016-10-14广东省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538237李景锋
广东省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538237)李景锋
回顾性分析了600名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州市海珠区内的艾滋病高危人群600名,所有患者均经过调查、临床检查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存在吸毒史;娱乐场所工作或长期留置人员;经常参加有偿献血等人群。600名艾滋病高危人群中,男性384例,女性216例,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年龄(24.7±8.0)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所有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数据收集,调查之前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明确参与本次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技巧,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引起患者的反感,让其意识到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疾病,保护易感人群。调查方法可以通过横断面调查、敏感调查、追踪调查相结合,坚持自愿、保密、知情同意原则,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回答或者拒绝回答调查内容,让其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填写,强调内容保密。接着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等预防工作开展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对这些人群进行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复核,及时纠正漏项、错项情况,及时排除不合格调查问卷。
1.2.2 健康教育指导 首先,对所有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传,向其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及治疗等相关知识。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学习手册、观看视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该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其次,在妥善保护调查对象隐私的前提下,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聚集场所进行深入了解,并适宜开展健康教育相关讲座。为所有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疾病咨询服务,对其提出的任何问题给予及时回复,并给予科学引导;再次,疾病防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应引导艾滋病高危人群定期去医院或者相关机构做健康检查,引导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相关机构求助,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经过一段时间健康教育指导之后,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考核,主要了解该人群对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改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1.3 观察指标 将艾滋病高危人群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我保护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做好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我保护情况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以(±s)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P<0.05则说明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见附表1。
附表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s)
附表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s)
时间 例数 有偿献血感染 孕妇传染胎儿 性行为感染干预前 600 31.00±10.65 36.00±13.00 50.00±12.30干预后 600 75.00±25.60 67.00±8.10 81.00±27.70 P值 <0.05 <0.05 <0.05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高危人群自我保护情况,详见附表2。
附表2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高危人群自我保护情况[n(%)]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强化健康教育之后在有偿献血感染、孕妇传染胎儿、性接触感染等疾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主动向疾病控制中心求助、不参与有偿献血、性接触使用安全套自我保护方面上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说明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强化健康教肓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的扩散,能有效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率及自我保护意识,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