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及黑豆浆干预措施分析
2016-10-14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1495邓诗国黄文河赵婉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1495)邓诗国 黄文河 赵婉萍
贫血(Anemia)在医学上主要指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导致的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以及红细胞压积(PCV或HCT)的指标低于参考范围的病理状态。缺铁性贫血是儿童临床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多与喂养不当、偏食、慢性腹泻等有关。缺铁性贫血虽然多以轻度为主,但是长期慢性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结合小儿饮食特点与需要,推荐小儿多吃黑豆浆(黑豆、黑芝麻、黑糯米),对改善小儿缺铁性贫血症状及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好处,值得全面推广。
1 临床试验研究
1.1 研究设计 本调查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辖区内的22所幼儿园3~6岁儿童(约7000人)进行现场发调查问卷及体检。对体检分析得出: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2013年为4.73%,其中轻度贫血占95.98%,中度贫血占4.02%;2014年为4.92%,其中轻度贫血占98.52%;中度贫血占1.48%;2015年为4.95%,其中轻度贫血占98.47%;中度贫血占1.56%。详见附表1。
2015年,对检测的轻度贫血患者315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条件,我们选择了300例患者进行了黑豆浆干预的临床对照试验。对300例患儿在平时的饮食中加入黑豆浆,记录3个月后患儿的贫血症状及复查血常规的贫血指标恢复情况。方案获得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跟踪实验结束后,最终获得有效数据300例。
1.2 研究方法 在300例患儿平时的饮食中加入黑豆浆,记录3个月后的患儿的贫血症状及复查血常规的贫血指标恢复情况。对比干预前的症状及贫血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了解各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最终做出黑豆浆具有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1.3 诊断标准 贫血按照细胞学分类可以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红细胞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出血性贫血;根据其伴发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和极重度贫血,具体如附表2所示。在本文中,我们对于贫血的分类主要按照其严重程度来划分。
一般来说,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即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轻度的贫血一般不会伴有明显的症状,偶尔会出现疲乏、出虚汗等情况。中度的贫血即可伴有口唇、爪甲、眼睑的苍白,活动或者劳累后容易出现心悸、气喘等症状。重度的贫血可以出现口唇、爪甲、眼睑的苍白,在静息的状态下也会出现心悸、气喘等症状。而极重度的贫血往往会引起心脏的缺血,伴有贫血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减退等。
附表1 2014~2015年钟村街辖区内的幼儿园3~6岁儿童体检缺铁性贫血对比表
附表2 贫血标准(世界卫生组织)
2 临床治疗效果
2.1 干预后,轻度贫血患儿的贫血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效果明显(P<0.05)(详见附表3)。
附表3 干预后贫血患儿的贫血症状改善情况(n=300)
2.2 实验室指标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儿的贫血指标均有改善(P<0.05),见附表4。
附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比较(±s)(n=300)
附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比较(±s)(n=300)
注:*:干预后,患儿的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PCV)与干预前相比,改善明显*P<0.05。
干预前 干预后HGB 88.51±10.13 102.60±9.15*#RBC 5.41±0.18 6.82±0.73*#PCV 0.30±0.16 0.40±0.08*#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总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等也可以诊断贫血。其中血红蛋白是最能够反映贫血的主要指标。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即可诊断贫血。血小板总数下降会造成凝血功能的降低,血小板总数下降的患者有出血倾向,较轻的可以表现皮肤、牙龈、黏膜的出血,例如过敏性紫癜。较重的患者如果有其他系统的合并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血管畸形、动脉高压等极易出现大出血或者脑血管意外。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感染性疾病往往会刺激导致白细胞计数和分型的改变。此外血常规中的血小板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等都可以辅助确诊贫血,但是只有一两个指标的异常对于诊断贫血一般没有什么意义。除了血常规检测外,胆红素测定、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检验、肝功能、生化检验也可以辅助诊断贫血;骨髓穿刺、胃液检查、CT检查等也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贫血。在临床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检验检查项目,一旦发现贫血情况,及时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对症处理。
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辖区内的22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体检及对照试验,我们初步得出了本辖区内的对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我们结合小儿饮食特点与需要,推荐小儿多吃黑豆浆(黑豆、黑芝麻、黑糯米)。我们目前生活水平虽然有明显好转,但钟村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仍有上升趋势。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儿童多见,与喂养不当、偏食、慢性腹泻等有关。相关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同时,这项研究为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黑豆皮提取物通过抑制铁调素,显著增加机体的血清铁水平、促进机体造血功能。缺铁性贫血虽然多以轻度为主,但是长期慢性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 缺铁性贫血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