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域行业实际 探索现代渔业新形式
——访江苏省昆山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德山
2016-10-14
立足区域行业实际 探索现代渔业新形式
——访江苏省昆山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德山
于德山讲解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
因地制宜焕新颜 多方合力促发展
作为我国鱼米之乡,昆山市为人们提供了鱼鲜味美的优质水产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探索现代渔业发展的新模式,昆山市较早关注并实施渔业智能化的相关工作。
鉴于鱼病给产业带来的重大影响,自2009年以来,昆山市农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昆山市农委)建设了市镇水产医院,用于对鱼病的诊断和防治;为了优化水质,提升水产养殖的成活率和产量,昆山市农委于昆山市千灯大唐、巴城武神潭建设了水质在线监测和视频安防系统。通过鱼病诊断、水质检测等方式搜集、归纳、整合地区水产行业数据,以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直观的指导,但是前期数据一直处于零乱状态。这是昆山渔业智能化探索的初级阶段。为了找准前进方向,实现稳中求胜,2011年开始,昆山市农委与中科院微电子所昆山团队(以下简称中科院)、网进科技公司、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捷安)、中国移动等相关科研院校和单位多头接触,进行了多次深入地渔业智能化建设专题研讨,形成了相对稳定、成熟、可行的方案,并于2012年正式实施。
从项目到产品,其提出、开发到推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想要让想法落地生根,并最终为广大水产业者带来福利,其中的勤勉与付出自不待言。自昆山渔业智能化相关专题正式实施以来,昆山市农委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是让议题更接地气。为此,昆山渔业智能化建设立足当地渔业实际,立足产业发展要求和数据管理应用,率先探索昆山农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这种一马当先的举动,不仅是对昆山渔业也是江苏省渔业智能化建设的大胆尝试。
为了实现渔业智能化的发展,昆山市农委采取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多渠道对接。为保障系统建设的严谨性和稳定性,昆山市农委与中科院、苏州捷安、中国移动等相关科研院校和单位进行对接,共同探讨、实施渔业智能化建设的相关议题。二是共同磨合。由于智能渔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而各相关单位条线不同,侧重点不同,对渔业的了解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进行不同行业思维的磨合。三是科研合作。即各项目参与单位共同努力,发挥各方所长,共同促成成果的完成。四是逐步完善。在智能化项目的建设中,昆山市农委进行了长期的管理与维护,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使渔业智能项目不断完善。
经过昆山市农委和各合作机构及单位的共同努力,目前,昆山市已建成渔业管理中心1个,渔政管理平台2个,水产技术管理平台1个,湖泊和园区监控室10个,重点建设视频监控安全防范、水质在线监测等6大系统,并开发了报警信息、数据管理等6大模块。此外,还收集了该地区渔业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分空间数据、地面智能化传感数据、业务工作数据3大类共12种,数据应用全面开发完成,能够全面反映昆山渔业产业的基本情况、湖泊池塘的水质情况和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到了可视、可控、可用、可决策,已成为昆山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山市澄湖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信息平台
不畏艰难化窒碍 数举并行创佳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昆山市农委在渔业智能化的发展上取得了一次次突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在昆山市农委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下,他们成功探索了昆山农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为下一步昆山建设大农业智能信息化平台奠定了基础。另外,昆山市实现了渔政管理从人防到机防、渔业生产经营管理从人为化向智能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在渔业智能养殖方面,实现了湖泊河流渔业园区实时监控、池塘水质实时监测分析、池塘溶氧自动或远程控制,收集积累了渔业基础数据,进一步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并加强预警预报,指导科学养殖和科学管理。最后,昆山市农委实践探索了池塘湖泊陆地上图工作,实现了采用“昆山一张图”的建设目标。
“我们在探索渔业智能化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江苏省昆山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于德山介绍道,“前期困难主要是与相关单位的磨合上。”因为各单位的行业性质不同,一些单位对水产的理解和思考维度不同,对渔业的需求不是特别清楚,因而在建设方案的提出上,与水产行业的契合度不高,到了建设期间,出现了许多前端设备监管不到位,设施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不到位,以及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不高等问题,为渔业智能化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德山进而说到,截至目前,开发、应用易于保养与维护的渔业智能化设备仍是一大难题。
谈到将具体的想法和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管理中的经验时,昆山市农委颇有发言权。从于德山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为了使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到最大效用,昆山市农委做出了诸多努力。
在渔政监管方面,昆山市农委合理布设了大量视频安防摄像头,实现了渔政管理从人防到机防的管理模式转变,通过渔政管理平台监控,大大提升了渔政监督管理效率。在养殖生产指导方面,昆山市农委既可以通过江苏移动SP短信平台将适时、有效的信息发送到养殖户的手机上,又能够通过系统自带的疫病远程诊断功能,形成疫病诊断历史记录,供技术人员学习交流。此外,在系统应用方面,他们还开发了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版,系统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媒体接入到信息系统中。
渔业智能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但是渔业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不同,对于传统的养殖户来说,他们对新兴的智能养殖产品抱着观望和狐疑的态度,为此,在具体的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中,昆山市农委自有妙法。
“目前,我市的渔业智能化还主要集中在管理端,我们建设的系统被命名为‘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我市的渔业管理工作。”于德山说道。为了使更多的养殖者能够了解、掌握这套渔业智能化系统和相关设备,昆山市农委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推广普及。通过举办针对智能平台应用的培训,对各乡镇科技指导员、园区信息管理员等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率先掌握新技能,然后再通过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去影响和指导更多的人,将现代化的新型产品逐渐渗透到基层中去。另一方面,为了使广大用户有一个随时可以查阅、随时能够解疑的“老师”,昆山市农委专门印制了渔业智能化平台的操作指南,统一发放到用户手中,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此外,他们还向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科技示范户推介了部分水产养殖智能化应用产品,希望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先形成小规模的推广环境,再通过这样一层层,由点到面的不断推广和扩散,渔业智能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水产业者接受和认可。
合理布点控成本 严格把关促革新
通过对渔业智能化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形成了昆山市智能渔业的独到之处和优势,同时也积累了难得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于德山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一是合理布点。他介绍说,成本的控制对渔业智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十分重要,因此,在设计渔业智能化的前端时要做到布点合理,在充分发挥点位功能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二是严把设备选型关。在当今的网络科技时代,设备更新换代快,价格波动也很大,要保证设备的品质和年限,在选择设备时要做好对比。三是严把程序开发关。智能化应用的程序开发要合理,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要求程序简练,运行流畅,以避免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四是重视专业人才匹配。因为系统运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项目主管单位要充分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匹配,最好能配备专业负责人。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察看鱼病远程会诊系统
“对智能化渔业的探索发展到今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前进的脚步不应停止。”于德山如是说。未来在渔业智能化的应用和推广上,昆山市农委也有自己的考量和规划。
渔业现代化是渔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发展现代都市渔业的最初时期,昆山市农委就作出了“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定位,而渔业智能化必将是现代都市渔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未来在渔业智能化的应用和推广上,首先,昆山市农委将进一步完善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系统界面与系统架构。其次,昆山市农委将会以渔业智能化项目为模板,开展大农业的智能化项目建设。此外,他们还将进一步开放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便捷应用方式,让系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造福更多百姓。
采访最后,于德山代表昆山市农委全体成员,表达了未来在渔业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诉求。他们有一个十分短期的诉求,希望未来上级相关部门如果要建设智能化管理平台,能够立足实际和昆山市已有的智能渔业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好与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问题。而从整个渔业行业来看,他们则希望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扶持。一是希望能够建立反应及时、指导有效的渔业专家库,将渔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直接反馈到相关专家,进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二是希望渔业智能化能够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做好挂钩,以高速发展、技术革新的智能化实现对整个渔业质量安全的监管,“这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发展主题。”
接地气,重民意,是在对于德山的采访中笔者最深的体会。自渔业智能化项目提议和实施以来,昆山市农委始终坚持立足当地实际,充分考虑昆山市渔业从业人员及渔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状况,研发简单可行、方便实用的渔业智能化设备和系统,为昆山乃至江苏甚至全国的广大渔业业者带来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