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推迟 总量下降 价格走高
——2016年江苏河蟹养殖渔情分析预测
2016-10-14陈焕根张朝晖王明宝黄春贵
文/陈焕根 张朝晖 王明宝 黄春贵
上市推迟 总量下降 价格走高
——2016年江苏河蟹养殖渔情分析预测
文/陈焕根张朝晖 王明宝黄春贵
2016年,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部署,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全省河蟹养殖重点县组织开展了河蟹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全省共有采集县16个、采集点54个,采集面积 4.66万亩,在河蟹渔情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基础上(含其他省份河蟹渔情采集数据),结合全[]省水产病害测报和实地走访调研等情况,对江苏河蟹养殖渔情进行汇总、审核、分析,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生产投入情况
1.养殖面积基本持平,亩放种量同比降低
2016年江苏省河蟹养殖面积与2015相比基本持平。全省河蟹渔情采集点40个,采集养殖面积4.66万亩,今年新增采集点23个,江苏省投种量374.68吨,投种费用2667.95万元。剔出新增的河蟹采集县,原先金坛、高淳、宝应、常熟四个县(市、区)今年投种量159.05吨,同比减少24%,投种费1304.26万元,同比下降15%;今年平均亩放蟹种7.6kg,同比2015年减少22.85%。受2015年[]大、中规格蟹价高的影响,养殖户“稀放、养大蟹”的热情高涨,今年亩放养量明显下降。渔情采集数据和调查情况显示,大多数养殖户蟹种放养量由去年1500只/亩~2000只/亩,改为1000只/亩~1500只/亩。
2.生产总成本小幅增长,苗种、饲料费用同比下降
苗种成本下降。从采集点数据来看,采集点投种费用2667.95万元,蟹种平均价格71.2元/kg,低于去年同期。走访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江苏省蟹种售价为40-90元/kg,价格呈现出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的特点。究其原因:苏南地区为养大蟹模式,要求蟹种规格大,质量要求高,蟹种单价较高,而苏北的蟹种主要购自上海、安徽等地,蟹种规格小、价格低。如苏南的高淳区蟹种达到0.8元/只~0.9元/只,苏中的兴化市平均0.6元/只~0.7元/只,苏北的泗洪县平均0.2元/只~0.4元/只。由于亩放养量减少,蟹种价格下降,养殖户投种费用相应减少,亩均苗种费用减少150元。
颗粒饲料价格下降。采集点显示:饲料亩费用同比下降,3月~5月份受豆粕粉、鱼粉等颗粒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影响,颗粒饲料价格同比下滑,3月~5月份颗粒饲料价格同比每吨下降200元~400元不等,下降幅度在5%~8%。但6月初开始,饲料价格有小幅回升,基本回升到去年同期水平。由于蟹种放养量大幅度下降,饲料用量也随之大幅下降(10%左右),加之饲料前期价格小幅下降,总饲料成本会减少,全年预计饲料成本减少200元左右。
螺蛳、水草、人工、塘租的成本投入同比增加。2016年螺蛳价格2100元/吨~2200元/吨,同比上涨30%,亩成本增加150元左右。伊乐藻、轮叶黑藻价格与往年齐平,黄丝草价格较往年有较大上涨,年前黄丝草价格在200元/吨~300元/吨,3月初的黄丝草价格则达到了500元/吨~600元/吨,亩成本增加50元左右。加之人工、塘租均有10%左右涨幅,亩均增加150元左右。几项合计成本增加350元/亩。
鱼药、生物制剂费用增加。天气异常,养殖环境难以控制,水质恶化,病害频发,鱼药和生物制剂使用量大,预计平均增加费用250元/亩左右
动力成本增加。江苏省今年阴雨天较多,高温期长,增氧设施、抽水设备开启的频率高、时间长,动力费用有所增加,预计成本增加100元/亩左右。
总体而言,养殖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提升,预计亩均增加350元左右。
表1 -3 河北、湖北、江苏、山东采集点蟹种价格情况(元/斤)
二、河蟹养殖生产呈现的特点
1.规格小、成活率低
今年上半年气温偏低,特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由于连续阴雨寡照,积温偏低,7月~8月份高温时间长,对河蟹第3、4次蜕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蜕壳期与正常年份相比推迟15天左右,且蜕壳不集中,蜕壳死亡率增加,呈现河蟹长势较缓,规格、成活率同比下降等特点。
2.病害损失较大
3月~5月份河蟹病害主要为细菌性烂鳃、肠炎等病害,病害发生情况及损失与去年基本相当。但6月下旬进入梅雨期以来,全省多个地区地连续遭受强降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我省各地出现连续高温,部分塘口由于水草腐烂死亡,引发水质恶化,蓝藻爆发,河蟹发病率增加,病害损失较往年增加。
3.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6月份以来,全省遭受持续强降雨袭击,引发洪涝灾害,大部分蟹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0%左右塘口长期维持高水位,严重受灾,少部分塘口洪水造成漫塘、溃堤,几近绝收。
4.养殖模式优化
河蟹养殖呈现苗种良种化、模式生态化、设施现代化态势。以江苏为例,养殖户选用“长江1号”和“长江2号”河蟹良种比例增多;在养殖模式上改变了河蟹为主单一养殖模式,采用河蟹、青虾、沙塘鳢混养模式,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河蟹与小龙虾、青虾混养模式等,这些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池塘水体利用水平,优化蟹池生态环境,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微孔增氧、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塘口比例逐渐增多。新品种、新模式及微孔增氧、物联网新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有力促进了河蟹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后期养殖生产管理建议
目前河蟹养殖已进入最后阶段。今年梅雨期雨量大、时间长,高温时间长,水质管理和水草养护难度大,水质难以控制,环境易恶化,养殖病害易发。因此,维持水质良好稳定,降低河蟹应激反应,是下一阶段河蟹养殖生产管理的重点。
1.加强水质管理
保持池塘的水位至1.0m~1.2m,降低蟹池水温,确保河蟹安全“度夏”;多使用底改类药物改善底质;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水;加大换水力度,3天~5天换水1次,控制池塘的透明度40cm以上,维持水质良好。
2.保持充足溶氧
当前气温高,河蟹、水草、有机物等耗氧量提高,池底有机碎屑、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生产中应加强溶氧管理,勤开增氧机,提高水体溶解氧,加快物质能量循环,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没有增氧机的塘口要适当增加换水量,阴雨天投放增氧剂,确保蟹池不缺氧。
3.水草管理
水草少的池塘要多使用保草类生物制剂促进水草的生长,保持水草多样性。水草过多的池塘要割掉一部分,控制好水草的覆盖率50%左右。水草死亡的塘口可适当投放水花生,或在池塘中用围网5%~10%面积圈养浮萍。
4.科学投喂
高温期间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改用蛋白质含量30%左的颗粒饲料,可适当投喂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饲料,坚持“八成饱”投喂法,不过量投喂,不使用鲜活饵料;8月下旬开始强化营养,投喂高蛋白质育肥饲料或冰鲜鱼,提高河蟹的肥满度。
5.预防病害
目前烂鳃、肠炎、“水瘪子”病将进入高发期,因此应把“调环境、保水草、强体质、降应激、控水温”作为饲养管理的重点,在及时调水改底、维护好水草的前提下,一是强体质。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Vc提高免疫力,同时用三黄粉保肝护肝,5天~7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两个疗程,以提高河蟹免疫力。二是防病害。每个月投喂中草药药饵或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连喂7天;9月中旬前后,水温相对下降后,在第五次脱壳后用复合硫酸锌或三氯异氰尿酸杀一次纤毛虫,用法用量参见具体产品说明书。三是规范生产管理。冰鲜鱼投喂前必须消毒处理;规范换水、用药等生产操作,减少和降低河蟹应激反应。
四、2016年河蟹生产形势预测
1.上市时间推迟
由于天气异常,养殖生态环境不利于河蟹脱壳生长,今年河蟹的第3、4、5脱壳时间与正常年份相比推迟15天左右,因此,河蟹成熟期和上市时间与正常年份相比要推迟15天左右,批量上市时间要等到国庆节以后。
2.总产量下降
由于河蟹亩投种量下降,加之上半年连续阴雨寡照天气,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暴雨,7月下旬至8月份连续高温,十分不利于河蟹生长,到目前为止,河蟹规格和成活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预计今年河蟹单产将在去年基础上减产15%左右,大规格优质河蟹产量下降20%以上,中小规格蟹产量略有降低。
3.价格走势上扬
预计大规格蟹(2.5两以上雌蟹、4两以上雄蟹)、中规格蟹(2.0两~2.4两雌蟹、3.0两~3.9两雄蟹)价格将在去年高位基础上,进一步上行,有15%以上涨幅,价格极有可能达到近10年来的高点。而小规格蟹的价格预计与去年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根据上一年河蟹销售行情特点、老百姓销售心理和产量的预测,今年河蟹销售将呈现“两头高、中间平”趋势,建议养殖户把握好销售时机,争取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