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条件下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技术

2016-10-14范毛毛马立鸣赵睿孙敏沈芾李超

中国水产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厂化水槽饵料

文/范毛毛 马立鸣 赵睿 孙敏 沈芾 李超

工厂化条件下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技术

文/范毛毛马立鸣赵睿孙敏沈芾李超

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组建于2012年4月,由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整合了驻京中央科研院校和市属渔业研究单位科技资源,专门从事鲟鱼、鲑鳟鱼繁殖育种和养殖技术研究,先后成功突破了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渔民增收致富,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员于2015年对全市鲟鱼种业概况和从业者需求进行了再一次深入调研,摸清了产业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此,本刊将分期刊载2015年北京市鲟鱼种业发展报告的相关内容。

匙吻鲟原产于美国,属广温、滤食性鱼类。近年来,该品种以其经济价值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已成为京郊水产养殖推广的主要名优品种之一,市场需求逐年递增。鉴于此,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养殖岗位专家与通州区综合试验站合作,在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小务基地开展了工厂化条件下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以期能够突破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技术,为匙吻鲟苗种的批量供应打下基础。

一、试验材料

1.设施与设备

(1)车间

工厂化车间总面积450m2,墙体为砖混结构,顶棚为彩钢板。

(2)苗种培育池

培育池为圆柱形玻璃钢水槽,直径2m,深0.5m,底部为锅底形,池壁光滑,数量56个,为节省空间,分上、下两层放置。通过对槽内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合理布局,使槽内水体24h内聚式循环转动。需要排水时,利用水槽中心位置的活动式插管进行排水,排出的水体通过排水沟渠进入循环处理池。

(3)水处理池

水处理池位于车间内、培育池边,总面积100m2,分物理过滤池、生化池、紫外线消毒池以及储水池等。物理过滤池内布设多级过滤棉隔栅,用以过滤水体中的固形颗粒物;生化池中布设聚氯乙烯材质的毛刷与大量曝气管道,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紫外线消毒池主要用于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细菌等微生物;净化后的水体进入储水池,储水池中布设增氧设备。

(4)设备

主要为增氧设备、提水设备与加热设备。增氧设备为2台2.2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输气管道连接各水槽中的纳米增氧管,纳米增氧管沿水槽内,底部四周圈状布设;提水设备为2台3.0kw的提水泵,用于将储水池中的水抽出,通过管道输送至各培育水槽;加热设备为3组功率分别为5.0kw的加热棒,安置在储水池中,用以调节水温。

2.苗种来源

苗种利用自有亲本,采取人工繁殖的方式获得,苗种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饵料

试验用饵料主要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及大型枝角类。

4.水源

经暴晒的地下井水,pH为8.5,水温为18℃~24℃。在苗种培育期间全程采用循环水培育。

二、试验方法

1.苗种投放

2015年4月25日,在培育水槽内投放匙吻鲟水花共计3万尾,规格为仔鱼(1cm左右)。

2.培育密度:

随着鱼苗的生长,要不断的分苗,降低其培育密度,同时将规格差异较大的苗种分开饲养。不同规格的鱼苗培育密度见表1。

表1 不同规格鱼苗放养密度表

3.培育水温

不同规格鱼苗培育水温不同,随着鱼苗的生长,需要开启加热设施来调节培育水温。当体长2cm~6cm时,水温为18℃~20℃;体长7cm~12cm时,水温为20℃~22℃;体长13cm~15cm时,水温为22℃~24℃。

4.溶氧

采用纳米增氧方式,苗种培育期间,培育槽内溶氧维持在8mg/L~10mg/L之间。

5.水流控制

在匙吻鲟仔鱼刚放入培育槽中时,由于个体过小,水流与底部增氧保持微开即可,随着个体的不断增大,逐渐增加水体流速与底部纳米曝气。

6.饵料投喂

试验期间全部选用生物饵料进行苗种培育,饵料投喂之前须经消毒处理。轮虫幼体可作为匙吻鲟仔鱼的开口饵料,轮虫投喂1周左右的时间,仔鱼个体长至2cm左右时,逐步转换为小型枝角类,之后随着个体增大,再转为大型枝角类。当鱼苗体长达到7cm~8cm时,在水槽中可以少量开展人工饵料的试投喂,之后进入外塘的转食驯化阶段。

表2 匙吻鲟仔幼鱼不同体长投饵情况

三、试验结果

本试验自4月25日开始,5月24日结束,苗种总计培育30天,共收获大规格苗种26560尾,平均规格为7.9cm/尾,平均成活率为88.53%。苗种培育期间,每隔5天对鱼体打样,测量全长、体长及体重。

日龄全长(mm)体长(mm)体重(mg)1 12.8 11.8 9.0 5 20.3 17.1 16.0 10 30.2 2.4.4 60.5 15 41.0 33.5 248.0 20 52.2 43.3 1135.0 25 63.2 52.4 2265.0 30 79.0 61.8 2773.0

四、讨论

1.苗种规模化培育的饵料来源分析

生物饵料的获取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利用室外土池自身培育;另一种是在周边富营养化的河道或沟渠水体内使用筛绢网人工捞取;再一种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为提高匙吻鲟苗种成活率,苗种规格在8cm/尾之前,使用生物饵料进行培育。在大批量、规模化培育的模式下,生物饵料的需求量大,因此,试验期间,三种方法我们均有采用,在苗种培育前期(一周之内),从室外土池直接过滤轮虫进行投喂;在苗种培育后期,从周边沟渠内捞取或直接从市场购买枝角类进行投喂。但三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北京地区养殖资源非常紧张,室外土池多用于商品鱼的养殖,无法提供专门用于培养轮虫的大面积池塘;其次,随着北京近年来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能够满足大型枝角类生活所需的富营养化水体越来越少,捕获足量生物饵料的难度加大;再次,市场购买生物饵料存在一定风险,若出现供应不及时、饵料带菌等,均会影响苗种的正常培育。因此,大批量生物饵料的供应,不能只靠传统的方法获得,在生物饵料特别是轮虫的室内集约化培育设备与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应加大力度,使水产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更具可控性。

2.工厂化水处理效果的分析

水处理是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核心,但运行成本较高。如何协调好水处理设备运行成本与水处理效果的问题是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的关键。本试验利用工厂化养殖模式进行较高价值品种的苗种培育,在获得比商品鱼生产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水处理环节的压力也低于商品鱼养殖,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矛盾。试验采用的循环水处理设施达到了预期的水处理效果,经处理后的水质各项指标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能够满足匙吻鲟苗种的生产要求。

3.匙吻鲟转食驯化分析

本次试验设定培育规格的目标为8cm/尾,其原因是匙吻鲟苗种长至8cm以后,开始进入转食驯化阶段,即苗种由摄食生物饵料逐步驯化过度到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一环节控制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苗种成活率。从目前试验结果看,工厂化循环水培育模式下进行苗种转食驯化的成活率低于在室外池塘中进行转食驯化的成活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工厂化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加重了水处理负担,使养殖用水条件不能满足匙吻鲟苗种转食阶段的要求;另外,工厂化养殖条件下,随着个体的增大,苗种相互咬尾现象严重,也会导致苗种成活率的降低。因此,匙吻鲟苗种在长至8cm/尾之后,建议移到室外池塘进行转食驯化。采用夜间驯化、食台定点训化的效果较好,食台附近安装白炽灯,吸引浮游生物聚集,可提高苗种成活率。

4.适当降低培育密度,可以加快苗种的生长

本试验各阶段采用的培育密度均低于正常培育密度,主要考虑到鱼苗培育密度过高,生物饵料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多,生物饵料本身也会消耗氧气,从而加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压力,同时生物饵料消耗氧气,易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本试验采用适当降低培育密度的方式,经过30天的培育,匙吻鲟苗种的平均规格达到了7.9cm/尾。有资料报道,采用正常密度培育,经过30天的培育,苗种平均规格仅为6.45cm/尾。因此,适当降低培育密度,可加快苗种的生长。

5.防止苗种出现“咬尾”现象

从匙吻鲟规模化培育的试验情况来看,整个培育期间,没有发生病害。苗种损失主要是在培育的第15日之后,也就是苗种规格达到4cm/尾之后,同一水槽内苗种个体大小产生差异,出现了“咬尾”的现象,造成苗种受伤死亡。在此期间,我们采取了提高水位、增加投喂量、大小苗种分开饲养、降低培育密度的方法,有效控制了“咬尾”损失。

总的来说,在工厂化条件下,匙吻鲟苗种的规模化培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达到了试验预期。试验期间,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如在大批量苗种生产条件下工厂化水处理环节的设计与效果,苗种培育期间水流的控制、生物饵料的投喂等,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生物饵料的大批量获取、如何提高水处理的效率等,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猜你喜欢

工厂化水槽饵料
香饵
可升降折叠的饮水机水槽
为什么水槽管要做成弯曲状
钢结构工厂化预制质量控制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要挑好水槽,就看这里了!
厨房水槽设计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秘制饵料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