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10-14张锁成郭敬哲张玉旗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校后勤高校后勤后勤

张锁成 郭敬哲 张玉旗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张锁成 郭敬哲 张玉旗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后勤管理处]

高校后勤安全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切身利益。本文阐述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状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当前,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要求[1]。随着学校开放办学、快速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现状特点,做好学校后勤安全管理,提供有力后勤服务保障成为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一、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内涵

安全的定义不尽相同。综合各方学者的意见[2-4],笔者认为,安全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人和物处于一种不受伤害、威胁,危险可控,人们可以接受的客观状态。普遍认为,安全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安全目标,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使用、调配、控制,来避免危险状况的出现及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的综合。高校后勤是指为教学、科研以及为师生生活提供保障的高校运行系统。基于上述认识,得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概念:为了高校后勤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机构、制定制度、投入物力财力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处理危险事故发生的系统化的策略应对过程。

作为高校三大系统之一,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安全稳定。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是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后勤服务始终。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有效应对处理。高校后勤涉及到的安全问题有政治稳定、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治安、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安全问题。

二、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了后勤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文件,编制了应急预案,采取技防物防措施,基本保障了学校后勤服务安全。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形势却不容乐观,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学校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据报道,当前全国各类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达5.5%。2000 -2013年间媒体报道的校园安全事故有12390起,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图1)。上海市2013年度高校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7起,共造成42人死亡,11人受伤。学校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且受到社会关注,极易形成热点事件。

(二)高校扩招、开放办学给学校后勤安全管理提出考验。

近年来,高校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素质结构多元化。学校后勤基础设施、服务资源短缺难以满足扩招后师生对后勤服务的需求。水电暖等基础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行使用,后勤队伍人员严重不足。一校多区或一区多校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学校开放程度的增加,校园内部及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容易发生治安、交通等各类安全问题。这些都考验着学校后勤安全管理能力。

(三)后勤社会化加大了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难度。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一些社会力量被引入到学校。在提高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安全管理问题。比如社会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逃避学校的安全管理,造成安全隐患。再有,社会企业从业人员有更大的流动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成分复杂等,安全意识淡薄,加大了日常安全管理复杂性。对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高校后勤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安全管理任务艰巨。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涉及范围广,包括餐饮、水电、物业、幼儿教育、医院、特种设备、基建维修等等众多服务领域。后勤作业场所遍及整个校园,服务对象广泛,且持续时间长,环节多。安全隐患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高校后勤服务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后勤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五)高校后勤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安全稳定看高校,高校安全看后勤,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者必然要求后勤安全管理能够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后勤服务工作更加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关注。维权意识增强,对后勤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和期待。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成为安全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如2010年发生的一起校园交通肇事引发了震惊全国的“我爸是李刚”事件。

(六)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与国际水准差距明显。

虽然各高校都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后勤安全管理机构,开展了各项工作,但管理成效不高。主要表现在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效率不高,存在着多部门管理,管理存在盲点,权责模糊;尚未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科学、长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形成一套统一适于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评价体系。

总之,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格局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工作强度增大,后勤成为高校安全事故易发地。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日益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三、现阶段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安全管理法律缺位

在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今天,学校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尚没有从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学校安全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尚没有一部关于高校安全的专门法律,规范学校安全管理都是以国家部委文件或地方法规形式出现。长期以来,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一些职能机关责任不明。在学校安全管理中,出现法律真空。

(二)高校后勤法律风险增加,安全管理中缺乏法律性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在高校后勤运行过程中,法律风险日益凸显。高校后勤提供的服务产品,如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一旦出现事故,必将追究学校的法律责任。根据2010年7月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学校有义务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安全的公共设施、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一旦出现事故,学校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学校合法用工,将以往的违规用工做法进行了明文禁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校,特别是后勤的用工风险。《教育法》第七十三条也明确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民法通则》也确立了安全事故的归责原则。这些法律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研究,以避免法律纠纷。然而,在高校后勤安全管理中,多是运用行政手段,没有从法律角度去思考衡量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或采取管理行动措施。

(三)后勤安全管理队伍亟待加强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专业安全管理人员更是匮乏,多为兼职。管理队伍在人员数量上难以应对繁重复杂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管理能力欠缺等问题。高校后勤管理队伍人员素质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安全意识不到位,宣教培训需强化

由于学校后勤日常事务非常繁杂,人们往往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工作任务、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广大师生遵守安全规定,服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普遍不高,安全意识与维权意识形成强烈反差。多数认为学校后勤安全是后勤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与师生和其他部门沟通交流不及时通畅。教育培训不系统、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五)安全管理实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学校层面的领导机构来组织、协调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存在多部门管理,交叉,职责模糊,影响管理效果及效率;学校后勤安全管理没有持续经费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尚不能形成长效机制;管理理念落后,方法手段陈旧单一;基础设施设备老化严重、投入不到位,科技支撑不足。

四、完善改进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立法,完善法制建设

期盼国家尽快出台关于高校安全管理的专门法律,以便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地对高校安全管理进行规范、指导[5]。通过法律形式,明确高校的权利、义务,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权利、义务。授予安全管理部门适当权限,为高校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二)群防群治,形成后勤安全管理联动机制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高校某一部门的事。高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都是这项工程的主体、实施者。建立完善群防群治体系是高校做好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学校各个部门、学院、引入的社会企业应该风险共担,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共同参与实施高校后勤安全管理。全校各部门联动、全员师生共同行动。相关政府部门也有责任义务对高校安全加强指导监督。借助和发挥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安全管理网络。

(三)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

建议学校加强顶层设计,解决高校后勤安全多家管理,职责不清,易出现推诿、扯皮等问题。设立学校层面的安全管理常设机构,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各类安全管理问题,整合学校管理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实效。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由各级单位组成的后勤安全管理队伍,保障安全管理日常经费,构建严密完整有序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

(四)以人为本,施行人本管理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执行安全制度、进行作业服务的是后勤员工。安全管理目标是使广大师生免受伤害。人本管理就是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在管理中不仅仅使用行政命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更应该突出人的作用,以人为中心开展管理行动。增强服务观念,深入了解师生服务需求,及时有效沟通,减少误解与抵触,争取对后勤安全管理给予理解、支持与配合。对待后勤职工,尤其是编制外用工,一视同仁,多一些关心帮助,少一些处罚,增强后勤队伍的凝聚力,增进后勤员工的安全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后勤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安全管理。

(五)加强学校后勤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的灵魂。通过安全文化使后勤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统一安全思想,形成共同的安全愿景,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操作和服务的自觉性,形成人人讲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六)完善改进安全管理,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提高。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比如法制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全程管理理念等。以理念为引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提前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重建以及评价考核监管等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以先进的安全理论指导工作,运用高校生态理论中联系观、平衡观和动态观考察分析安全管理问题,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ISO9000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后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采用K.J.格莱姆打分法等手段进行危险源识别分级管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引入“7S”管理、应用精益“6σ”、PDCA、失效分析、安全归零等管理工具对学校后勤安全管理实务进行持续改进。最后,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投入,进行物防、技防改造升级,科技创安,形成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推动平安校园建设。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提高,努力形成高校后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6]。

(七)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校后勤安全管理还应有广阔视野,开展高校间学习交流研讨,将好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向其它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汲取营养。与国际接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外高校安全管理理念方法手段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C].2014, 4.

[2]陆芬芳.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3]Cornel University: Environmental Health&Safety of Cornel University [EB/OL]. [2013-07-20]. http: //sp. ehs. Coruell. edu/Pages/Home. aspx.

[4]邵兴安,李杰,王坤庆.多视角下我国高校安全防范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卢斌贾鲁晶.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呼唤更高位阶立法[J].理论月刊,2011,9.

[6]陈志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论文,2011.

(责任编辑:张宝岭)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后勤安全管理研究课题项目(2015ZHXAZH03)

猜你喜欢

学校后勤高校后勤后勤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学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难题及改革创新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学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从小处着手,抓好大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