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彩传承“结”与“解”
——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灯彩”传承人吕协庄

2016-10-14杨敏玮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灯彩老师教学

杨敏玮

困扰多年的心结在元宵节解开了

吕协庄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何氏灯彩”的传承人,“江南灯王”何克明的关门弟子,现受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返聘在工艺美术博物馆内展示灯彩艺术。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扎制的立体动物灯以造型生动、色彩丰富、姿态传神而著称,是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

元宵节对吕协庄来说有着比寻常人更多的意义。她跑了好多地方,不但有各地的灯会,还有各种社区活动、展示活动、亲子活动,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很忙,但是我特别高兴。因为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结突然解开了。”吕协庄高兴地讲道。

作为灯彩传承人,吕协庄担负着传承的使命,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很多现实问题一直困惑着她和同事何伟福。吕协庄说,她和何伟福在教学时,最困扰的是不停变换的学员们。何老师主要的传承地点在学校,但在教学中一直在教固定的年级,教的都是同样的东西。主要教授社区的吕协庄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学习者大多是退休的阿姨们,他们受限于家庭琐事,没有多余的精力深入专研,学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所以只能不断重复着简单的教学,一度让吕协庄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迷茫。

“这几年我一直到各地去看、去参与,当置身于节日的氛围中,仿佛拨开乌云露出了一线天光,我看到了光明,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突然迎刃而解。”吕协庄高兴地解释着她的顿悟,“‘传’和‘承’其实是分开的,我一直在‘传’,也真心希望学习者们能够学到真技艺,但不代表他们真正‘承’了。对大众来说,他们的‘承’是能参与到非遗文化中,体验和享受参与的乐趣,并不需要他们掌握多高深的技术。非遗来源于生活,再次回到生活,看到群众能够乐在其中,我觉得这就够了。这就是非遗作品的民俗性。”

“大众的参与和欣赏是非遗作品的民俗性,对传承人来说,还有其时代性和个性。”吕协庄说,“时代性是指作品要不断贴合时代的发展,灯彩的材料随着科技发展也在进步,灯的发光部件变成了LED灯,更加环保,用纸也更加多样化,题材贴近现代,只有这样,才能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非遗的个性是对传承人的要求,传承人的‘承’不仅要掌握灯彩的技术,还要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反映自己的心声和想法。”这也是吕协庄以前一直认为的真正的“承”。这样的想法与普通大众的教学是相悖的,以前的她纠结于技术的传承,希望人们能够传承到自己的技艺,面对不停变换的学员,难免心中产生疑惑,但想通了这些后,吕协庄的心结就解开了。

在一次五里桥街道教学活动之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感谢,吕协庄对他们说:“其实我也要感谢你们,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有了提高。”吕协庄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些学员,“有一次在普陀区社区活动中教区里的青年美术教师灯彩,教会他们基本方法后,这些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的教师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出的灯彩让我耳目一新,他们的作品真的让我获益良多,所以当教学结束后他们向我表示感谢,我也非常感谢他们,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

灯彩传承仍面临困难

社会传承的问题想通了,但这门手艺也得真正传下去。吕协庄这几年带过两个徒弟,第一个徒弟带了五年,前段时间离开了。吕协庄说,灯彩这门工艺包罗万象,学起来非常辛苦,同时我也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徒弟的作品有瑕疵,我会要求重做。当年我也是在何克明老师手下反复重做才做到精益求精。但是现在的青年很难做到这样。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年轻人很难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样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他们面对很多现实因素的困扰。传承人的离开让吕协庄感到可惜,但她真心地祝福他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吕协庄回忆起70年代初开始和“江南灯王”何克明学艺的往事,当年自己才17岁,与何克明差了60岁。当时政府提出要重视工艺美术,培养接班人,上海市政府也很重视,当时还是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师们去各学校挑选传承人,选出10个人,吕协庄因为喜欢手工艺,经常做些小工艺品,学校觉得她心灵手巧,推荐了她。吕协庄和几个同龄人一起跟着何克明学艺。“我这人也挺笨的,会了一样东西以后就不会去想其他的了,同一期的学员最后基本都走了。”工艺美术馆当时有很多项目,老师们各自带徒弟,但是何克明要求吕协庄主动去各个项目帮忙做事,这段时间吕协庄也看到了很多其他项目的技术手段,渐渐也都融入灯彩技术。吕协庄拿出自己的灯彩作品说:“这几件灯彩就是和掐丝珐琅工艺结合的作品。”

由于何克明年事已高,去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去,吕协庄都拿着自己的一堆作品一个个去请教老师,“我那时就是在和时间赛跑,抓住每次机会向何老师学习。”

吕协庄刚收了一个新徒弟,让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弟子已经四十多岁了。之前来参观过几次,吕协庄很详细地向他介绍过灯彩技艺,也和他聊到了传承人离开的事情,他马上就提出要跟着吕协庄学艺。

“当时我挺为难的,毕竟年龄有点大,学起来可能比年轻人困难很多。”吕协庄最终还是接受了这名大龄弟子,“这段时间算是对他的考察期吧。”两个多月接触下来,吕协庄说,他和自己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特别认真,反反复复地修改,不厌其烦。这份认真获得了吕协庄的认可,但在灯彩方面的悟性、理解还需继续培养。

吕协庄最后呼吁非遗传承一定要更多地落在实处,有实际行动,而不是停留于口号。在工艺美术博物馆几十年的时间里,吕协庄也见证着非遗在社会上越来越受重视,她看到了群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非遗传承的活动中来,看到了非遗在各学校遍地开花。对于未来,吕协庄充满了信心。

猜你喜欢

灯彩老师教学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