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基本路径
2016-10-14曾昭君
曾昭君
摘 要: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路径有:示例范改、点拨改、互批互改;教师训练学生自改作文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赏识性。
关键词:学生;修改;作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10-01
“黄金要经过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达的、很好的思想也是这样。”俄托尔斯泰说。作为学生表达思想的作文,是学生思维外现的一种书面形式。任何一篇作文,它的初稿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不仅仅要注重写,而且要注重改。以往小学生作文修改大多是教师越俎代庖,结果收效甚微。必须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自改,才能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不只一次发现课堂作文除少数学生能修改作文外,多数同学东张西望,有的拿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转动,有的则举起小手喊着“我写完了”。可当走进他们,拿着稿子浏览一下会发现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错别字不少,或者反映事物还不够怡当,致使事物的特点不够突出,或者内容表达不够完整致使中心思想不鲜明,或者材料组织运用得不够完善,致使材料不能很好地反映,或者语言运用得不够准确。尽管这时老师要求他们认真地修改,他们看上去很乖及拿着笔写呀改呀,可不一会儿学生们又会觉得自己写得不错而无所事事了。再看他们的作品还是有不少问题。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缺乏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与兴趣,缺乏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原因分析
那么学生不善于自我修改作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方面有什么经验和困惑呢?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调查与思考就会发现学生不善于主动自我修改的原因有:缺乏示例范改;没有点拨改;没有学会互批互改;教师训练学生自改作文时对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赏识性关注不够。
三、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路径
1、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可分四步走。第一步,示例范改,即教师批教师改。教师先浏览学生作文,发现并归纳出几个与这次训练目标和作文基本要求不相符的共性问题,然后选择一两篇较典型的文章为“病例”,边总结边修改。修改时,讲清每一个问题“怎样改”“为什么改”,修改后将“病文”与“范文”进行对照,让学生领悟修改程序及方法,即“三读三改”,一读改内容,看看文章是否离题,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安排是否妥当,哪些内容需要增删;二读改词句,放声逐字逐句地读,以有声的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指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三读促提高,如朗读课文般复读,能朗朗上口了,才算完成了任务。读时可以自己读自己听,自己读别人听,请别人读自己听。
第二步,点拨修改。即教师批,学生改。首先,教师在通读学生作文时,紧扣训练重点,把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画出来,并以商量、提醒、指点、希望的口吻把出现的问题归纳成几点,作为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参照修改意见,逐条逐项地检查自己的作文,有针对性地删,添,调,换,断。
第三步,互批互改。即同学批,同学改。小学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低于评价别人的能力。他们往往能正确地分析别人的行为,却不善于全面确切地分析自己的举止。因此,学生互批互改时,把基础好、基础差的学生搭配编组,鼓励基础差的学生敢于挑出别人作文中的毛病,还要鼓励学生对看法不统一的问题进行争论。
第四步,独立修改。即自己批自己改。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作文的最终目的,是在走上社会以后,能够随时根据社会需要独立写作。独立写作和独立修改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缺乏这种独立性,而仍然保留初学时的那种依赖性,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的能力。学生独立修改前,重温训练目标、修改程序及方法;修改时,按照作文训练目标检查不足,进行针对性修改;修改后,教师分享学生的修改,进行总结。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教师要注意“四性”。一是针对性。作和改的要求统一。自改作文能力最终目标是要求把自己作文中的所有毛病修改好,但在培养过程中,应分项进行,不要把所有要求都在一次中进行,可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提出不同侧重的修改目标。当然,在重点之外,应全面考虑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考虑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既有重点,兼顾全篇,但在批阅评分时,只依据该次训练的修改要求,其他的问题允许存在,可以指出,但不作为自改评分标准。
二是层次性。小学生能力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注意三个过渡:从教师的示范改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修改,从教师指导下的修改过渡到互批互改,从修改别人的文章过渡到修改自己的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根据不同年级段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如指导低年级学生修改自己写的话时,重点宜放在“语言通顺”“前后连贯”等方面;指导中年级修改,重点宜放在“条理清楚”方面;指导高年级修改,宜以“中心明确”为重点。
三是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运用风趣的语言讲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当语病医生”,做“攻堡垒”游戏,看物改稿。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描写一种实物(动物,植物,景物)的作文很多,可是有的学生观察不到这种实物(如桃,草莓,蜡烛等),因而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场所,让学生用手摸,用鼻闻,用眼看,用嘴尝,然后再指导学生作文。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倍增,认识会加深,改作文也会得心应手。
四是赏识性。教师在浏览学生作文自改情况后,对于那些在自改中改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或经老师宣读,或让学生传阅,或请本人上台讲修改感受,或编辑出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兴趣大增。另外,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回过头来看看前一时期修改的作文,学生一定会发现当初的修改存在有没发现的问题,会想出新的修改意见,于是学生在不断发现与反省中提高了作文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习惯。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自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得失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反复修改,才能把作文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思想、感情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