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阅读探究式学习教学

2016-10-14张萍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阅读教学

张萍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互动”和“对话”作为基础,同时将问题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流程中。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可以使学生们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将问题解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师有必要利用对情境的创设,逐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50-02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研究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在探究式阅读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是诱发学生研究欲望的“催化剂”,因为探究式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本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来提出,但是教师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是虚拟的。由于受教学环境的限制,上课所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虚拟的。例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就虚拟了一个旅游的情境: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让同学们都带上不同颜色的旅游帽,分别代表四个旅游分队,并让小组商量分别选出一个同学当导游。接着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并兴奋地说:“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群山,可美了,像个大花园,课文称它为‘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想去吗?”听了学生的回答后老师马上放小兴安岭美丽风光的解说录像,同学们个个都兴趣盎然。老师又相机问:“你们是想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在金色的秋天去?是在枝叶特别繁茂的夏天去,还是在白雪覆盖群山的隆冬去?为什么?”同学们听了情不自禁地展开想像,因急于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而产生了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确定了探究的方式,决定每个旅游分队探究学习一个季节的内容,再由分队的小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这样,课文的内容就被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也提高了同学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确立探究学习的主题

教学时教师要把握时机,创设好探究的情境,然后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专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寻找答案。

如精读《草船借箭》一课,上课伊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语表层”,为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要创设情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直到现在,老师还在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回答:想)我先不告诉你们,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谁能猜中老师的心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思索、商量,积极踊跃地猜测“困扰老师的问题”(其实就是老师设计好的探究主题),即: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这是一个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的主题,一是具有集中性,最大限度地涵盖了课文的内容;二是具有深广性,有相当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去研究、探索;三是具有开放性,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四是具有逆向性,必须根据文中已知的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教师应对探究学习的过程指导

探究式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智开发,因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些什么”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在方法上做指导,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学生开动脑筋纷纷出高招,有的说看《三国演义》,有的说上网查,有的说读课文动脑想……教师及时指导:“在目前的条件下,最好的办法是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每个小组的人员分好工,先由一个同学轻声读课文,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想边记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后互相交流、讨论,最后由一个人整理答案准备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学习期间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同时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潜心探究,而且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四、促使学生主动质疑问难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时明显与中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同,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定律较为浅显,先从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的结果和收获到一定的知识,但是,前提是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学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为主要参考依据,从中发现问题,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依靠自己进行解决问题,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为学生未来的求知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首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题的形式进行观察,此时,学生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坐在井里看天空?是什么 动物做在井里看天空?又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文时,学生会提出小珊迪是谁?在小珊迪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息息相关,只有教师可以有效的进行引导,学生会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提出问题的答案,此时学生会感受到一种成就感与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并且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的目标,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也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阅读教学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