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消费观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0-13李龙强姚娟
李龙强 姚娟
[摘 要]未成年人的消费观是反映未成年人思想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状态在未成年人身上的特定反映。通过对未成年人消费观状况分析,我们发现了其消费观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特点、问题的具体原因,并对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未成年人;消费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078 — 02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中小学生,消费观念亦是层出不穷,未成年人的消费观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社会人士和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目前未成年人消费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用途较广,但方向基本健康
未成年人的零花钱的主要用途不一,消费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学生花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有的学生花钱是为了自身生活的舒适性,也有的学生花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各种情况都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发现,用在在吃、穿、用上的机会相比较其他机会来说等多一些,包括购买书籍、零食、衣服,甚至是短暂性的存储,零存整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平时的零花钱会储存起来,买衣服和买零食比例较高,买书籍的也有少数。
2.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行为受到社会影响明显
未成年人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成长不足的影响,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实施上,展现出了不成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超前的消费行为,和与未成年人不相符的消费产生的社会心理上。社会上盲目攀比现象在学校中不断体现,面子问题成为一种虚荣的代名词。中学生的娱乐交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之常情。但采取请客吃饭的方式,利用吃吃喝喝,互赠礼物的方式来加深友谊的话,未免给这种交往加上了不必要的灰色,会助长不良消费风气。
3.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消费的制约性明显
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未成年人的消费上也同样如此。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制约的现象十分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所调查的对象以农村来源的学生居多,这些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多以外出打工为主,在家乡创业增收的人占少数。打工挣钱虽然可以短时间内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不是一种长远之计。城市来源的学生家庭状况相对较好,在消费方面也更加自由。相对于农村学生较为宽裕。
4.正确的消费观念亟待引导
未成年人是金钱观、价值观、消费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未成年人的模仿性强,学习快等特点,如果能够及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发现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的消费观、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其到正确的社会发展轨道上来。尽管很多学生还是认为应该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但他们很多人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往往很多时候在自己消费之后,才会想起其实这些钱本来可以省去不花的。所以重要的还是要实际做到才行,当然了前提就是要首先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
5.考虑实用性因素多,考虑环保因素少
绿色环保因素欠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能是基于年龄、社会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青年学生对于消费时是不是考虑绿色环保值得商榷。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未成年人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从小就树立起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念,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尽管还是有部分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有考虑到环保因素,但是这个比例还是较低,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环保因素,只是依据自身喜好而随意购买商品,这与我们长久以来倡导的绿色消费、环保产品无疑是不相符的。当前我们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出发,尽可能购买一些绿色产品、环保产品,为建立一个绿色家园而努力。
二、对未成年人消费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的影响
未成年人的情感丰富多彩,意志逐步确立,但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之中,缺乏成熟稳定的性格,易冲动失衡。遇到生活中的矛盾,感到不满和委屈时容易激动,呈现出激情爆发状态。徐淑英在《中学生消费的伦理探析》(2009)中指出,中学生在心智发育方面还不成熟,其消费观、价值观、金钱观也是基本形成,如果过早的把自己放在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容易产生一种“失重”状态,所以,在消费问题上对他们加强约束和引导是必要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未成年人处在一个兴趣广泛、喜好交友的特殊时期,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定交友范围,但又缺乏鉴别社会上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影响难以比较和做出正确选择,判断力和选择力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奢靡之风、拜金主义等现象的影响,甚至是在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就那样做了。有人认为,社会上的浪费现象严重,我们应该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认为,当今的社会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收入相对较低、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人认为,积极消费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同学的看法是“有钱就是任性”,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
3.学校的影响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促进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熔炉。由于学校生活属于集体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集体生活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比如对比、层级、矛盾和冲突。表现在消费方面就是消费攀比、超前消费、同学之间所谓的礼尚往来等。赵骏在《校园贫富差距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及对策》(2010年)中认为,共同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共同成长时,未成年人会在有意无意中我自己定格在某个圈子或群体中,这种定格对未成年人的生活交往,行为方式,心理性格和价值取向都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所以,校园因素对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学生来讲,起着规划学生消费观念的形成和走向的作用。
4.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的经济实力的影响和家庭成员的消费观的影响上。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制约着整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同样也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特别是父母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社会的消费习惯。沈杰在《未成年人“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2003)中指出,在代际之间关于消费的问题上,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仍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上,仍然遗传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内涵。所以,对于家庭因素对孩子消费观的影响上,应该引起我们特别关注。
三、解决当前未成年人消费观面临问题的对策分析
1.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合理安排消费
未成年人的消费支出本应该与自己的经济来源相适应,但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未成年人的消费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状况。许多学生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来自父母,没有走上社会,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每周(月)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金钱,这在一些学生心中容易产生金钱容易获得的思想观念,所以花钱时也就大手大脚,缺乏理性。但这正是考验我们量入为出的时候,在生活费允许的情况下,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数额,当然这里的合理性不是指抑制消费、清心寡欲,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而是指要与自身的经济、社会条件相吻合。
2.尽可能形成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准则,避免盲目性消费
在消费中要尽可能地避免盲目从众。盲目性消费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反映了普通消费者在消费行为发生前后的消费心理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制于人的消费心理,特别是处于消费观、价值观都在形成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表现更加明显,很多学生就是在各种盲目效仿和随波逐流中误入歧途的。比如:从众现象、攀比心理、狂热追星、高档生日聚餐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行为一旦形成为风气,人们会在自觉不自觉中盲从,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3.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必须树立和谐健康的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既崇尚自然,又勤俭节约,使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成为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宣传媒介和社会性公益活动等,向人们传播生态知识和正确的消费理念,促进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消费习惯的养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活动如果超越了自然的承受限度,势必引起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而人也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我们应加强各种生态化的示范活动,建立由政府、民间团体、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群众性绿色运动,大力提倡绿色购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反对豪华和浪费,向生态、节俭、健康的消费转变。我们坚决反对奢侈浪费的生活哲学,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4.继承并发扬我国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压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能丢。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有少数学生觉得无所谓,认为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了,太节俭的话反而对经济发展不利。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对于勤俭节约精神持肯定态度,这表明社会主导文化所强调的这种消费观念仍然得到当今未成年人的认可,并在现实生活中规范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5.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紧密合作,促进学生正确金钱观的形成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到未成年人消费观形成的三个主要方面,缺少其中的哪一个环节,都容易使我们的努力化为泡影或者大打折扣。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孩子,作为学校成员之一的学生,与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未成年人,三种角色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父母,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作为容纳吸收成员的社会,都要在引导学生消费观的形成中发挥各自的观念,父母要以身作则,学校要教书育人,社会要引导归化学生。每个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各不相同,每一种选择后面都包含了选择者背后的诸多因素,诸多考虑,应该也是最符合每一位选择者的选择。但不论如何,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都应该努力合作,为未成年人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的形成创造一个适宜的大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张胜康.当代青少年人群消费行为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09,(05).
〔2〕陈洪波.当代中国青少年消费伦理异化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2).
〔3〕刘新芬.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8).
〔4〕李菊英.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青年探索,2009,(04).
〔5〕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1).
〔6〕陈曦.浅析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J〕.新闻战线,2014,(11).
〔7〕魏莉莉.青少年消费特征及趋势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4,(04).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