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
2016-10-13
精编与解析(下)
河南李进京
专题八生命活动的调节
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解题思路】生长素可以由色氨酸在酶催化作用下生成,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C项错误;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能促进乙烯的合成,反过来乙烯浓度的增高又会抑制生长素对细胞的伸长作用,D项正确。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来源、运输方式以及生长素、乙烯等与植物的关系,考查理解能力。
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题思路】静脉注射后,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由血浆可以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不会与细胞外液均匀分配,B项错误;N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细胞外液Na+浓度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C、D两项错误。
【答案】A
【评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3.(2015年山东卷,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解题思路】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而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应该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用来防止果实脱落,A项错误;赤霉素能解除休眠,脱落酸能促进休眠,B项错误;乙烯和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C项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由于不受精而得到无子果实。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利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D项错误。
【答案】C
【评析】本题考查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4.(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题思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后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的,A项错误;抗体抵抗病毒为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而溶菌酶杀菌为非特异性免疫,二者机制不同,B项错误;引起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人感染HIV病毒后,由于HIV病毒杀伤T细胞,从而使T细胞数目减少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HIV病毒数目增多,才表现出相关症状,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与抗体、HIV致病机制等有关的免疫学知识以及有关致癌因子的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5.(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题思路】(1)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时,心脏是它作用的靶器官,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即被灭活,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2)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心脏的调节作用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3)激素的作用与神经递质的作用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作用后都会被相关酶分解。
【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
(2)神经神经递质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评析】本题考查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与靶器官的关系以及神经调节中与神经递质等有关的知识,考查对相近知识的区分、理解、掌握并运用的能力。
6.(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解题思路】(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个过程是分级调节的。(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机体产热。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等。
【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高效(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评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与激素的分级调节,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7.(2015年山东卷,25)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下:
(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
(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
【解题思路】(1)当兴奋传至神经末梢,会促使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以降低血糖浓度。(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一部分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部分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4)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
【答案】(1)突触小泡(特异性)受体突触间隙(2)胰岛素(3)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4)浆
【评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以及与免疫有关的知识,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
8.(2015年四川卷,10)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图上;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 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图下。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的方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 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Ⅲ组;去顶8 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解题思路】(1)IAA属于植物激素,激素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 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人工涂抹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在光合作用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而C3被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从实验二中数据可知,去顶后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明显增加,说明去顶后分配到侧芽的光合产物增多。(4)综合两个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一中的Ⅰ、Ⅱ组实验的第8 h结果对应于实验二中的a、b组实验。分析实验一,Ⅱ组和Ⅲ组的8 h时侧芽长度相等,侧芽长度与生长素浓度有关,且Ⅱ组与Ⅲ组的IAA浓度相等,再分析实验二中a、b组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去顶前后侧芽处的生长素含量基本不变,故第Ⅰ组和第Ⅱ组在第8 h时的侧芽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故第Ⅰ组等于第Ⅲ组;第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第Ⅰ组,这不是生长素浓度不同造成的,而是光合产物的分配不均造成的,而能够引起此分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与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关(侧芽和顶芽IAA合成量的大小)。
【答案】(1)信息主动运输(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侧芽的生长(3)三碳化合物ATP和[H]增多(4)等于Ⅱ组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生长
【评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机制,考查理解运用与分析图表并获取利用新信息的能力。
9.(2015年重庆卷,7)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
(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
【解题思路】(1)正常情况下,病毒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从题中信息可知,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破坏吞噬细胞,导致其特有的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暴露,因此不能正常呈递给T细胞,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特异性免疫。(2)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后,能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等免疫细胞。(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利用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
【答案】(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评析】本题考查免疫与细胞融合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10.(2015年江苏卷,28)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解题思路】(1)在体温调节中,参与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分别由相应的腺体分泌。(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排尿。(3)从题中信息可知,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说明有神经调节参与,神经调节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这属于体液调节,综合来说,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内,因此它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4)Ⅰ型糖尿病具有种族差异性,说明它与遗传物质有关,且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别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
(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评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水盐调节、血糖平衡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专题九生物与环境
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题思路】由草本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由于群落中物种种类增加,因此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比草本阶段复杂,A项错误;灌木阶段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项错误;由于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较高,故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强,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也越来越强,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以及群落空间结构等知识,考查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
2.(2015年天津卷,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解题思路】根据从属关系,分析概念图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种群(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项错误;群落(丙)应包括所有生物,即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C项错误;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多样性会受到无机环境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D
【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等的概念、组成及其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运用能力。
3.(2015年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此时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项错误;由图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数量越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主要是引起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因此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由图可知,在石头附近蝗虫数量较少,说明在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