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物考点预测及备考建议
2016-10-13
江苏吴久宏重庆邱体强一、典型考题评析
例1(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细胞的成分和结构等知识;能力上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跨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具有综合性;难度:较易。
【考点点拨】本题以核酸为命题点,考查细胞中的物质与结构,即注重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考查,又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了必修1中核酸、ATP、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以及必修2中基因、tRNA、反密码子等知识。
【解析】核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包括DNA和RNA两类;ATP全称为三磷酸腺苷,元素组成为C、H、O、N、P,A项正确;tRNA,即转运RNA,是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其上一端有三个能与mRNA上相应密码子发生互补配对的碱基,称为反密码子,B项正确;噬菌体,即以细菌为宿主细胞的病毒,多数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项正确;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简单,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拟核DNA裸露,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细胞质中有小型环状DNA分子,即质粒,其基因位于拟核DNA及质粒上,D项错误。
【答案】D
例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考查目标】该题属于新情境材料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变性以及细菌的增殖方式等;能力上考查学生对新情境材料的阅读以及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该能力属于考纲要求中的信息转换能力。
【考点点拨】本题属于信息题,以朊粒为命题点考查翻译、细菌的增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
【解析】朊粒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由PrPC(一种无毒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而成,结构改变,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C项正确;朊粒进入机体后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而阮粒为疯牛病的一种致病蛋白,故二者的增殖方式不同,B项错误;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的过程,而D项中的转变为空间结构的改变,D项错误。
【答案】C
例3(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查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必修3中种群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重要的数量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的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其中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成年个体、老年个体所占的比例,其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是指种群中幼年个体的比例高于老年个体;稳定型是指种群中各种个体的比例相当;衰退型是指种群中老年个体的比例高于幼年个体。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在一定时期内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增长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将增大,稳定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密度将减小。(2)标志重捕法是一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二、高频考点分析
1.2007~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出现过的知识点约有45个
(1)必修1模块:化学元素、蛋白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原糖的鉴定、脂肪的鉴定、教材中的实验、物质的跨膜运输、分泌蛋白、渗透作用、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
(2)必修2模块: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频率、遗传病、作物育种;
(3)必修3模块:稳态、反射、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动物的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水盐平衡、免疫、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丰富度的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环境保护。
2.2007~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中每年或几乎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有7个
(1)必修1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
(2)必修2模块:遗传的基本规律;
(3)必修3模块: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免疫)、种群和群落以及生态系统。
由此可预测,在2016年的高考中,细胞的成分及其结构功能、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主干知识依然是考查的重点。难度较大的试题依然集中在细胞代谢和遗传这两类题目上。
三、2016年高考考点预测
命题热点1——细胞代谢类
【命题特点】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本部分的所有知识点均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别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试题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展开,对两项生理过程发生的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此类试题在设计时多趋向于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出题方式】以坐标曲线为载体的选择题、分析说明题;以实验题型为主的实验分析题、实验设计题及学科内综合题等。
【特别提醒】1.质壁分离:蔗糖处理与KNO3、尿素等处理的比较
2.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曲线分析
3.光合作用的氧气释放量:总释放量与净释放量
4.葡萄糖、丙酮酸的分解与线粒体的关系
5.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
命题热点2——遗传规律类
【命题特点】在命题思路上,遗传规律的题目重在对遗传规律的理性思考方面的考查,单纯的概念等小知识点考查的概率较低。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已知亲代基因型,确定子代中不同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及其比例的计算,以及以伴性遗传为背景,结合遗传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等方面上。把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思想作为主要考查对象是当前各地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也是体现高中生物理性思维的重要部分。
【出题方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9∶3∶3∶1”的变式及运用;遗传类实验题的设计等。
【特别提醒】1.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
首先,观察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如9∶7、13∶3、12∶3∶1、1∶4∶6∶4∶1等,即不管以何种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比较,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9∶3∶4可认定为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最后,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2.关注“遗传致死现象”
(1)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
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的后代中显性∶隐性=2∶1。
(2)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命题热点3——稳态调节类
【命题特点】从命题思路上看,高考试题对该热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掌握和再现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机制及特点等重要知识上,并考查利用已有知识分析信息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验证各激素的生理功能上;与社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此外,高考还考查学生分析生物模型和信息材料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题方式】试题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对本部分知识的单独考查,又有与其他部分知识的综合考查。
命题热点4——生态类
【命题特点】从命题思路上看,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主要考查对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途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等知识。
【出题方式】以坐标曲线、表格、柱状图等为载体的分析说明题;常规实验题、模拟实验题等。在近几年的考题中,有关生态的题,一般来说难度都不太大,关键是要透彻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
【特别提醒】1.以胰岛素为核心,综合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
(1)结合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考查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及运输。
(2)与细胞代谢相结合,综合考查糖代谢的相关知识。
(3)血糖调节方面的考查角度:
①某种具体情境(如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及主要调节激素。
②结合示意图,考查激素调节血糖的作用原理。
③与免疫相联系,综合考查糖尿病的类型及致病原理。
④设计实验,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原理。
2.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模型
(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如下图所示: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分泌。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如下图所示:
四、复习建议
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新课标生物试题的考查内容几乎全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命题回归教材,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观点和结论。
2.重视实验,关注技能
备考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并紧扣教材知识,通过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训练,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3.规范语言,术语答题
在2016年的高考备考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表达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背诵、口述、默写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做到熟练掌握,做到用时不生涩,可顺利地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并且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