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格斗:梦想照进现实

2016-10-13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东升格斗机器人

陈振华

在周围观众的鼓动下,刘东升觉得自己打了鸡血,兴奋极了,而王奚“手抖个不停”,一把握住遥控器,心才定了。

2015年夏天,美国格斗机器人大赛《博茨大战》(BattleBots)复播,这让格斗机器人迷们激动不已。

沸腾的观众把这个不足250平方米的封闭场地围住,各种类型的格斗机器人在选手操控下轮番上场对战,都想在3分钟内摧毁对方。

有的身披锋利钢刺极速转动向前进攻,有的一身铠甲一言不合就喷火烧对方,还有的顶着锤头抓准时机就狂砸一通。场面经常火星四溅,即便隔着屏幕,也让人热血沸腾。

王奚和刘东升一场不落地看完了所有比赛,都激动得不得了,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第一次看格斗机器人比赛的场景,那种兴奋、新奇感丝毫未减。

更神奇的是,十几年过去后,这两人,一个在河北石家庄,一个来自云南河口,居然不约而同地像是完成一个约定一般,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做格斗机器人。

16年的疯狂粉丝

在2016年以前,王奚和刘东升互不相识,但他俩却几乎有着16年的共同记忆。

大约在1999年,王奚从电视上看到了转播的英国《机器人大擂台》(Robot Wars)。

“看电视觉得很震惊,简直是前所未见的!操控机器人对战,这些都是电影里的情节,没想到真的有人实现了,觉得太精彩、太刺激了。”王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彼时,在与越南接壤的云南河口,刘东升也迷上了这个电视节目。其中一个叫利箭(Razer)的机器人,是刘东升最喜欢的机器人。利箭在格斗机器人中十分知名,有着41胜6负的绝佳纪录,甚至被不少人冠以史上最伟大的“格斗机器人”称号。

“它就像一只蝎子,尾巴是它的武器,一个达到9吨的压力水平的液压机械爪,比赛时常常直接刺穿对手。”刘东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利箭极强的攻击性,让包括他在内的观众看得“十分爽”。

进入新千年,美国的《博茨大战》(BattleBots)也引至国内,受到不少观众追捧。据不完全统计,中央电视台以及北京、广东、山东、陕西等地方台,都对格斗机器人比赛进行了转播。同是爱好者的孙京雷就通过北京卫视观看了比赛。

格斗机器人比赛现场,火星四溅,激烈异常

中国观众发现,比赛越来越激烈好看:格斗机器人从27公斤的轻量级,拓展到154公斤的超重量级,竞争更为激烈;场地也由简单的封闭场所发展到四周增添旋转刀片等破坏性极强的干扰装置,格斗机器人的武器系统也大大地升级了。

“旋转武器一次攻击蓄积的动能不亚于一发狙击子弹,而弹射器可以将25000磅的举升力完全施加于对手,让对手飞上十几英尺的高空再重重落下,更有压力动辄达到12吨的液压钳专门瞄准防护薄弱的顶部迅速出击。”孙京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一切都让孙京雷激动极了,他连续追了两三年,直到两个节目都黄了: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在2003年停办,美国的《博茨大战》在2002年后结束电视时代,转入没有转播的地下比赛时代。

然而,中国的格斗机器人爱好者并没有停止脚步。此后,孙京雷开始将国外的格斗机器人比赛视频下载,再配上字幕,上传到国内的视频网站,供爱好者观看。如今,他的视频网站Bilibili上的账号有2.2万人关注。他还在百度贴吧、知乎、微博等多个不同平台上,与爱好者交流比赛、讨论选手。

2015年夏天,美国《博茨大战》在ABC电视台复播,又掀起了一阵格斗机器人比赛热。广东广州的赵睿哲从2015年11月起,也入了这个“坑”,甚至开始着手翻译《格斗机器人指南》,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技术支持。

“我觉得每个格斗机器人背后都有很强的技术或有趣的故事,特别是当你自己想出的结构和武器,刚好在现实中有人成功应用了,那种满足感是很大的。”赵睿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今的他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求学,是个十足的“技术迷”,他打算先找到学校的机器人组织,再期待参加美国的《博茨大战》。

生于车库

这十余年间,王奚和刘东升都看过孙京雷制作的视频,虽然爱好着同样的格斗机器人,都是疯狂粉丝,但各自的人生却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

王奚进了家手机游戏公司成为游戏策划,喜欢玩魔兽世界,前两年刚生了儿子做了奶爸;刘东升经营着自己的农场,做农产品出口生意,喜欢做航模,甚至还自己捣鼓出一台幻灯机。

2015年秋天,看完复播的《博茨大战》,刘东升突然就来了兴致,“因为关注格斗机器人也已经有十几年了,加上也听到消息说中国也将举办比赛,所以也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出来。”

于是,从2015年11月起,他就开始琢磨格斗机器人制作,并用2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一个试验机器人。

对刘东升而言,这一切都是全新的挑战。他要自学电脑画图软件,仿照国外格斗机器人做CAD设计,碰上不理解的难题,他还通过国外选手的脸书、推特等渠道请教设计者,摸索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格斗机器人主要是驱动系统和武器系统,驱动系统大家都差不多,但武器系统种类十分繁多,包括旋转的、斧头的、气动的,等等。整体设计最难之处在于操控性和攻击性的平衡,很考验设计能力。”刘东升说。

刘东升不喜欢中庸的、稳定型的格斗机器人,而喜欢旋转类的、弹射类的攻击力极强的机器人,他设计的“奔牛”,自重14公斤,采用高压气体弹射武器系统,能产生相当于1300公斤的攻击力道。

机器人往往与设计者本人相似。刘东升从来都是热情活泼的,不计代价全情投入。以前每天固定要去农场看看的刘东升,开始把主要时间投入到格斗机器人设计制作过程中。他雇了一个人看农场,自己每月只去一次兜一圈就马上回去弄机器人了。由于经费的限制,他的制作场地,也从最初的河口青少年宫的办公室,挪到了朋友家的车库,最终在车库里做成了两台格斗机器人。

“制作过程也不容易,我逛遍了河口也没找到合适材料,只得从网上买,有的还得在网上订做,有的得在当地进行深加工。”刘东升告诉本刊记者。

TI Joe战队和他们设计制作的格斗机器人,参与了复播的《博茨大战》第二季比赛

2016年8月,刘东升的两台格斗机器人全部组装测试完毕。提供车库的朋友本对格斗机器人嗤之以鼻,最后反倒被刘东升邀请来拧螺丝,成为他的战队成员之一。

工地上的灵感

对于王奚而言,要把格斗机器人制作出来并不困难。他的父亲是做游艺机设施维修的,王奚从小就对机械很感兴趣,加上大学学的也是机械专业,还有为游乐场的鬼屋做过机械设计的经验。

2016年年初,刘东升和王奚在网上第一次碰见,一聊才发现,原来王奚也已经做了个格斗机器人的模型出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极战投资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准备在2016年9月举办FMB无限制机器人格斗大赛,找到了王奚和刘东升,邀请他们参赛。刘东升说,这是他等了16年的比赛,王奚心有戚戚焉。

2016年7月,王奚在确定这个比赛真的要举办后,才开始认真着手设计制造他的格斗机器人。“当时我问了主办方,滚筒类的和旋转类的机器人很多,所以我就想做个比较少的抓举类的机器人。”王奚告诉本刊记者。

王奚执行力很强,决定做机器人后,也不打魔兽世界了,每天下班回家,就在自家的餐桌上设计制作他的机器人。不久,他碰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

比赛要求机器人自重14公斤内,而实现抓和举两个攻击动作在国际上普遍需要两个电机驱动,这会超重不符合规则。王奚一直没法突破这一难题,直到某天他出去散步,看到了家旁边工地上的工人在用砖夹子夹砖块。

“用砖夹子夹砖,用单手就可以,我立刻就想到,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抓和举两个动作,因为只要抓牢了,它就可以举起来,就省掉一个电机了。”王奚说到这个创新,仍兴奋不已,在他看来这是个挺不错的创新。

突破这个难题后,王奚的格斗机器人很快就做出来了,他取名叫“嘎咕蛇”:看起来不声不响有些沉闷,却也会狡诈地突然将对手抓举起,直接扔出场外一击制胜。

完成之后,谨慎的王奚还不断地对“嘎咕蛇”进行各种测试,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电子设备不匹配上:“主要是电机,标准化产品并不支持这么大强度的机器人对抗,所以没走几步就烧掉,我已烧了好几十个、2000多元钱呢!”

最后,王奚只得定制了电机。直到比赛前两天,新的电机才到他手上,“嘎咕蛇”才跑得顺畅起来。王奚舒了口气。

真实的战斗

2016年9月15日,中国第一届机器人格斗比赛在上海拉开帷幕,这是自1999年格斗机器人进入中国人视野以来,这群爱好者们最激动的时刻。

王奚和刘东升带着自己的机器人与其余18支战队上场比赛;孙京雷受邀成为赛事顾问提供意见;赵睿哲远在大洋彼岸观看赛事直播。

王奚和刘东升也像网友见面一样,第一次在现实中碰了头。两人都很看好对方的机器人,本想相约决赛,无奈签表作怪,两人最多在半决赛碰头。

两人晋级半决赛之路,都很顺利,如约来到“针尖对麦芒”的半决赛。在周围观众的鼓动下,刘东升觉得自己打了鸡血,兴奋极了,而王奚“手抖个不停”,一把握住遥控器,心才定了。

场上,“奔牛”力道十足,一上场就铆足了劲想把对手弹射出去;而“嘎咕蛇”沉稳极了,抓地力极强,不为所动。

在3分钟的时间里,王奚和刘东升来回试探,先是王奚抓准时机一把抓住了“奔牛”,无奈却没有完成致命一击;刘东升得到反击机会,反而大力重创“嘎咕蛇”,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身的平衡一并失掉了。

时间结束,观众们都意犹未尽,而“嘎咕蛇”伤痕累累,抓举爪已不能动弹,被判武器失效;“奔牛”的皮筋断裂,已不听指令无法被操控。裁判判定王奚胜。圈内人士都认为,王奚和刘东升共同奉献了匹敌英美格斗机器人比赛水准的精彩半决赛。

但因损耗过大,两人都得连夜整修,准备季军和冠军争夺赛。赛事结束,王奚获得冠军,刘东升获得季军,并且获得1V5表演赛“五杀奖”。

刘东升回到云南河口,连睡了两个白天,都没把参赛时每天只睡3小时的觉补回来。王奚带着“手都举酸了”的铸铁冠军奖杯回到河北石家庄,恰好碰上中秋放假后一天,也在工位上困得不行。两人的格斗机器人之梦,暂告一段落。

“这个过程我很享受,从看电视到自己亲自做并参赛夺冠,感觉很爽!”说这话的时候,王奚还提到了自己4岁的儿子,他希望能激励孩子开动脑筋,而不是每天看些“没有营养的动画片”。

猜你喜欢

东升格斗机器人
不一样的思考,不一样的收获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优题库
为什么在要9月1日前后开学?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新题速递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