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2016-10-13陈永民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社交维度

陈永民, 陈 宏

(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孤独感的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学院为例

陈永民,陈宏

(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

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关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现状的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和孤独感上的差异,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使用手机应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孤独感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网民数已达到6.2亿[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社交软件的增多,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和依赖不断增强.尽管手机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心理空间,使得人们与外界的连接更加方便,但越来越多的人心理上的孤独感却愈加明显.社交场合中常常能看到围坐在一起的朋友都在低头玩手机,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而能谈心的人却越来越少.调查显示,智能手机用户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手机社交媒体上,大学生则是手机社交媒体的首要使用者[2].有研究表明,手机使用者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手机使用依赖行为有关,其中,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与手机使用依赖行为得分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1].本研究试图了解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现状与特点,探究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以便为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方面的问题提供有效资料.

1 研究的基本情况

1.1研究对象

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学院160名学生作为被试参与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2.21%.其中,男生65名,女生77名;城市24名,城镇25名,农村93名;独生子女32名,非独生子女110名.

1.2研究工具

1.2.1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

本研究采用吴祖宏编制的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3].该量表共有23题,为5点计分,从“1=非常不符”到“5=非常符合”,总分在23~115.得分越高,代表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越严重,共分为无明显依赖([23,42))、轻度依赖([42,60))、一般依赖([60,78))、比较依赖([78,96))和重度依赖([96,115])五个等级.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7,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UCLA孤独量表

采用由Russell编制的UCLA(一般孤独)孤独量表.孤独感量表共有20道题,为4点计分,分为无或低孤独组([20,40)分)、中等孤独组([40,60)分)和高孤独组([60,80)分)三个等级.若后两组的人数超过60%,则表明其孤独感程度比较严重.本研究所用的孤独概念为一维的情感状态,用于测查受测者人际关系的质量,其量表也据此设计.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已用于数百个有关孤独的研究项目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研究方法

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和孤独感量表,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被试群体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进行研究.

1.4数据处理

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情况

2.1.1大学生手机应用使用偏爱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手机应用使用偏爱类型(最多选三项)中,按受欢迎程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交类、娱乐类、游戏类、资讯类、生活类、学习类、其他类.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社交类应用,偏爱者达83.80%,它是绝大多数大学生使用的手机应用.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大学生手机应用使用偏爱类型

2.1.2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基本状况

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基本状况

由调查结果可知,得分在一般依赖组的人数最多,占50%以上;得分在无明显依赖组的人数最少,仅有2人;得分在一般依赖、比较依赖、重度依赖的人数达85.22%.可见,大学生的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程度比较高.

2.1.3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人口学因素差异

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

2.1.3.1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性别差异

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上显著.

男女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上无明显差异,在社交增益和戒断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2.1.3.2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总分上无明显差异,在社交增益和戒断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在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2.2大学生孤独感的情况

2.2.1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状况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得分在中等孤独组的人数最多,占80%以上,得分在高孤独组和中等孤独组的人数达到83%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比较高.详细数据见表5.

表5 大学生孤独感UCLA(一般孤独)的基本状况

2.2.2大学生孤独感的人口学因素差异

依据不同人口学因素,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的得分上有无差异.

2.2.2.1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

由调查知,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详细数据见表6.

表6 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2.2.2.2大学生孤独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详细数据见表7.

表7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孤独感的差异

注:***表示在0.001水平上显著

2.2.2.3大学生孤独感的不同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详细数据见表8.

表8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孤独感的差异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2.3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运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法计算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五个维度及依赖总分与孤独感的关系.详细数据见表9.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表9 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孤独感的的关系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3 讨论

(1)从手机依赖倾向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和宫佳奇、任玮[4]对兰州的大学生和石翌彤[5]对郑州的大学生所做的研究结论相符,说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特征 (性别) 与手机依赖倾向无密切关系.但在分维度社交增益与戒断性上,独生子女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特点有关,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在成长中因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而更依赖人际关系,手机使他们体验到了更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善.这样的愉快体验使他们对手机较非独生子女更加依赖,且在不能使用手机时会感到更加不愉快.戒断性反应是一种情绪体验,女生的情感体验比男生丰富,她们的情感内省也比男生多,因此,一旦与手机分开,就会放大这种体会,出现更强的戒断性表现.

(2)从大学生孤独感的特点来看,不同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得分上差异显著.这与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研究结论相符,说明大学生的个别特征与孤独感密切相关[6].其中,在性别方面,男生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传统观念对不同性别的要求标准不同造成的.男生在体验到孤独时较少寻求社会支持,长期以来,男性大学生更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情感表达也更加内敛,这就使其体验到了比同龄女生更加强烈的孤独感受.在生源地方面,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现代化水平高,生活节奏快,人们的交往趋于疏离与冷淡,不如农村人际交往密切造成的.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与之分享及承担,导致其孤独感体验比非独生子女高造成的.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关系密切.如,在生活中孤独感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依赖的戒断反应,倾向于利用手机网络社交功能来逃避现实社交不良,这与以往某些研究结果一致[7].又如刘红、王红礼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认为,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1].但是,也有研究持不同观点,如王芳、李然等认为手机依赖与性格无关,孤独与手机依赖呈低程度相关[8].由于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所体验到的手机社交媒体给他们带来的人际关系的改善更明显,对手机社交媒体有更难以自拔的使用渴望与冲动,当不能使用手机社交媒体时能体验到更多不快乐的情绪,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程度也更深.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改善大学生孤独感的情况也许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手机社交媒体依赖.

(3)从大学生自身特质来看,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自我统一性确立时期.他们内心充满了成长的冲突、痛苦和迷茫,急需寻找到一个安全稳定的情绪释放发泄口;感情敏感丰富且脆弱、意志薄弱、自控能力不足、依赖性强;思想活跃,善于接纳、学习新东西,猎奇寻新的特质使其能够快速学习使用手机,不断更新手机应用;课外时间较多也为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提供了客观条件;从众心理更加剧了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依赖.

(4)从手机本身的特点来看,手机具有可操作性、便携性、及时性等独有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需要,成为其排遣无聊郁闷、寻求精神解脱的好帮手;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在手机上的人际互动其实是出于一种印象管理.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调节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社交媒体中的人际交往不同于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安全、隐匿的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想表达又害怕受到伤害的心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得到了情感认同和满足,使其对手机社交媒体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网络社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降低网络孤独感,但却增加了现实孤独感,这一现象也应引起有关教师和学校的关注.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区分现实与虚拟世界,通过网络社交得到的社会支持固然可以获得暂时的心理慰藉、自尊和满足感,但当网络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大学生就可能沉溺于手机社交、手机网络游戏,而弱化现实社交能力的培养,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当前大学生手机依赖者正是通过手机网络功能来获得网络社会的支持,通过网络社交功能建立虚拟的人际关系,随时随地与同学和朋友进行即时的在线沟通.

4 结论

(1)大学生手机应用使用最多的类型为社交类,社交类应用中使用最多的为即时通讯类.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比较广泛,依赖的程度普遍较高,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情况较严重.

(2)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有影响.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总分上,各项人口学因素均无明显差异,仅在依赖的个别维度上有差异.男女大学生在社交增益和戒断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社交增益和戒断性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大学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大学生孤独感有影响: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孤独感的得分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城市和城镇生源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农村生源的学生,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3)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总分及社交增益、强迫性、戒断性这三个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越高,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程度越高,孤独感强烈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改善大学生孤独感的情况也许对减轻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有帮助.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来获得网络社会的支持,进而影响其孤独感的程度.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大学生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情况,来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上服务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网络社会支持,如,现在已经广泛建立起来的校园微信群、校园QQ群、学校一些部门建立的公众服务号(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就业指导微信)等,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来获取相关信息或者进行即时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心理焦虑和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目前仍以娱乐和社交为主,这仍需要学校和教师引导大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回归现实,并不断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

[1]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2]李东生,辛颖,魏乐.手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5):136-137.

[3]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宫佳奇,任玮.兰州市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分析[J].新闻世界,2009(10):141-142.

[5]石翌彤.应届大学毕业生手机幻听依赖现象调查及相关分析[J].决策与信息,2009(10):147-148.

[6]李福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的现状[J].人力资源管理,2012(6):149-149.

[7]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1):42-47.

[8]王芳,李然,路雅,等.山西大学本科生手机依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5):381.

责任编辑:金欣

A survey on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nd loneli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HEN Yong-min,CHEN Ho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hijiazhuang College,Shijiazhuang,Hebei 050035,China)

This study selects 160 students in Shijiazhuang College as the subjects in relation to their addiction to mobile phones and loneliness.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ces exist and vary extent of addiction and loneliness.Most students use phones for social activities,and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social media is generally high,while demographic factors are not substantial.Moreover,the utter dependence upon social gains,compulsivity and withdrawal a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ly related.

college student; dependence of mobile phone social media; sense of loneliness

2016-07-01

陈永民(1964-),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

1009-4873(2016)04-0015-05

B844.2

A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社交维度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图说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光的维度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