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种稻花香万里
——探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贵州省岑巩县

2016-10-13刘久锋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制种杂交基地

刘久锋

制种稻花香万里
——探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贵州省岑巩县

刘久锋

一直以来,贵州省岑巩县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市场,打造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40多年的辛勤耕耘,一项项种子生产技术,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创业致富的绝技,一位位从事制种的“土专家”应邀飞往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指导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如今,岑巩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犹如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真实写照了农村群众扬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致富之帆,构筑美丽中国之梦。

·从百余亩到5万亩——岑巩杂交水稻制种走过40年

1976年在岑巩县首次试种杂交水稻“南优2号”190余亩,当年获得较好的收成,由此掀开了岑巩杂交水稻制种的历史。

“从1976年冬南方稻区赴海南岛南育种,至今已经40年。岑巩制种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很多的曲折。”原岑巩县农业局局长吴德邦说。

当年,杂交水稻制种水平较低,亩产仅45公斤。1979年,岑巩县开展了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建立龙田镇保坡良种场,对制种产业进行全新的探索和技术改良。1984年,通过改革杂交水稻制种体制,改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温室无土两段育秧试验成功,制种单产得到大幅度提升。随后,尝试发展制种大户,其中陈文彪制种100亩,制种产量高达118公斤。在新的制种技术和生产管理指导下,县内杂交水稻种子自给有余,改变了以往种子从四川、湖南等地调入的状况。

如今,岑巩杂交水稻种产业基地已发展到5万亩,成功打造了国内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的“岑巩模式”。2013年8月,岑巩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这也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县。

·从出门打工到回家包地——制种产业让1.1万户农民创收致富

巍巍群山下的龙江河,是岑巩的母亲河,是她赋予了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生生不息的乳汁和甘泉。每到盛夏时节,在龙江河两岸,处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杂交水稻制种的稻禾,微风拂过,稻菽飘香。

为进一步推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岑巩县经过反复实地调研,全县稻田面积19万余亩,有10个乡镇13万余亩农田适宜制种。2007年,岑巩县组建国资控股的惠农种业股份公司,与安徽荃银、湖南隆平等公司开展合作。2010年,岑巩县惠农种业股份公司改制为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还在注溪镇成立了龙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由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建立保险赔偿机制,抱团发展。

“以前我是在外面打工,回来看到家乡搞这个杂交水稻已形成了一个产业。我就回来承包了200多亩,一亩能收入三四千元,一年算下来也有三四十万元,比打工要强多了。”注溪镇周坪村大竹山组制种大户黄喜文乐呵呵地说。

2015年,岑巩县制种面积4.52万亩,覆盖全县9个乡镇61个村民组,生产企业23家,制种组合38个,生产种子1040万公斤,产值1.4亿元,让1.1万制种农户实现创收,带动1.2万贫困人口脱贫。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岑巩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刚开始的几百亩到几千亩,再到现在的几万亩,农户创收从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再到现在的上亿元,通过40余年的培育,从小种子到大产业,包含着一代代农技人员和“土专家”的辛勤汗水。

在制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技能培训,岑巩县培育了一大批制种“土专家”,培育农民技术员295人、“土专家”85人,杨代军、杜方明等近20名“土专家”先后受种子企业委派到印尼、孟加拉国等国家指导制种,成为让人赞誉的“洋教授”。

·从传统操作到全程机械化——科技创新提升制种水平

从传统农耕到机械化耕作,从人工插秧到机械化插秧,从人工防治到植保无人机防治,从人工收割再到机械化收割……走进岑巩的每一片制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规范化管理,这都源自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效。

在周坪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几架无人机正在低空飞行,机翼与稻菽的碰撞,在稻田里泛起一道道优美的绿色浪花。随行的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那是无人机在给杂交水稻“赶花”。

“在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过程中,需要在7月份的时候让水稻的父本与母本相结合,过去通常由人工进行,而现在正在逐渐被无人机取代。”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这项工作需要在高热高湿的环境下进行,当大面积种植之后,由人来操作不仅十分辛苦且成本巨大,所以机械化成了必然趋势。

岑巩县农业局局长陈晓军介绍,岑巩县杂稻制种从引入,到201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杂稻制种基地县,已培育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0家,制种大户123户。

通过帮扶,岑巩县组织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申报《杂交水稻制种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项目、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三角型倒插法”等近10个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立项,推进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科学化水平。

走进红四方的厂区,2000平方米的加工产房,1200平方米的中转仓库,880立方米的冷库,12吨/小时的配套设备总加工能力,应有尽有。企业每年可以生产种子近500万公斤,年产值1亿元。

“在制种的环节中,种子的晾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这8台烘干设备基本可以解决公司所有种子的烘干问题。”站在高耸的烘干设备前,贵州红四方农业有限公司经理陈文彪介绍说,由于种子收获通常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而这时刚好是岑巩的梅雨时节,在没有烘干设备之前,很多种子都因此遭遇霉变,制种完全靠天吃饭,而这几台机器的引进,则可以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岑巩县引入了企业竞争机制,先后引进制种企业或代制企业8家,发展“订单农业”。2016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85万亩,预计创收1.6亿元,让1.4万农户受益。

一花开后百花艳,产业致富幸福来。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带动下,2015年,岑巩县实现农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4元,增长12.2%,实现了整县和8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猜你喜欢

制种杂交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我的基地我的连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6年生杂交桉无性系对比试验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