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津小麦:在供给侧改革中稳步前行

2016-10-13高阳通讯员段龙宫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8期
关键词:延津延津县强筋

本刊记者 高阳 通讯员 段龙宫

延津小麦:在供给侧改革中稳步前行

本刊记者高阳通讯员段龙宫

昔日黄河故道,如今麦海绿洲。这句话是对河南省延津县3000多年历史的概括。曾经的延津人民,饱受风沙、盐碱、决堤的苦难;如今的延津正在“产业兴城、科技兴县”战略中昂首阔步前行,特别是延津小麦的种植与发展更是闻名全国。“麦香延津”“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中国第一麦品质甲天下”等,或许是对延津近年来在小麦生产和产业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的最好诠释

2016年8月23日,河南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新乡延津召开,来自河南省农业厅和省内小麦种植大县(市),以及众多面粉企业的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齐聚于此,对延津在促进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延津小麦产业经济升级,以及研究与探讨延津在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延津小麦产业发展沿革

延津县位于豫北新乡市东部,地处我国黄淮小麦优势区的核心地带,区域总面积88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4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0万,耕地103万亩,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是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也是农业部最近确立的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的试点县、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

近些年来,延津县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小麦经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小麦,转变运作方式,延伸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县依靠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小麦产业合作新体制及“订单种植、优质优价”的产销衔接新机制,较好解决了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规模化种植和产销衔接的问题,创造出多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新闻界、经济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曾两次批示推广新乡发展优质小麦的经验,发展优质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由此享誉全国。特别是近几年,延津县围绕打造“中国小麦第一品牌”的总目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狠抓高层级基地建设,拓宽产业领域,塑造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形成小麦产业“从种子到餐桌”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然而,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粮食产量、进口数量、库存数量“三量齐增”问题突出,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破解当前粮食领域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构筑高层次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迫切要求。延津县委、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发展优质小麦、实行订单种植”的应对措施,此举措不仅契合和顺应了当前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而且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南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有效解决优质专用小麦供给不足的问题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年在新乡市延津县种子基地举办的小麦新品种观摩会现场

推进小麦供给侧升级看如何做

延津县在推进小麦供给侧升级中,一方面根据小麦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关键环节,坚持了四个导向,实现了四个转变;另一方面持续进行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小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面,坚持优质导向,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转变。延津县发展优质小麦,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稳步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如今,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50万亩,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重大转变。坚持特色导向,实现了产粮大县向种子大县的转变。目前,全县已建立小麦品种繁育田25万亩,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亿公斤以上,销往本省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及陕西的关中等地,覆盖小麦种植面积700万亩以上。2016年4月,被农业部确定为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县。坚持安全导向,实现了传统种植向绿色有机的转变。延津县率先制定了无公害强筋小麦和绿色、有机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并被作为河南省地方标准认真组织实施。2016年2月,“延津强筋小麦”区域品牌价值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达17.55亿元,预计2017年将新增已经认证有机小麦基地面积1万亩。坚持专用导向,实现了一般面粉加工向多样化中高端制品的转变。延津县新良公司的专用粉、预拌粉生产线,涵盖高中档全系列专用面粉,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克明面业是全国著名的挂面类上市公司,“陈克明”挂面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面制品行业中产值、产量和增长速度均居第一位;香港麦丰(延津)公司的烘焙食品,笑脸、云鹤的速冻食品,精益珍的休闲食品等,在全国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小麦标准化生产。延津县组织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保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落实;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西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在延津县僧固乡、司寨乡建立了黄淮海冬麦示范农场和3000亩高标准小麦品种展示示范田,每年引进强筋小麦品种50个以上,从中筛选出适合新乡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推广。推动机制创新,实现产销衔接。延津县引导和扶持金粒麦业、新良粮油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订单+现货+期货”的小麦产业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提高了规模化种植水平,实现了种子原种化、种植订单化、生产标准化,通过龙头企业实现了购销加工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培育了“金粒”“新良”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典型,被誉为“延津模式”。强化产业集聚,推动集群化发展。延津立足优质小麦及专用面粉资源招商,促进优势产业集聚,最终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游紧密关联的小麦产业化集群。目前,延津小麦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

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努力

延津小麦虽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形象,但仍然存在诸如优质小麦产业基础尚不牢固、产业整合度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后劲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持续深化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2016年3月,延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延津小麦经济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个实施意见,到2020年,全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统一供种面积将达50万亩,订单种植面积将达20万亩。同时,延津县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工作和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将围绕“绿色、高产、高效”的目标,以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抓好“三区”创建(100亩攻关区、1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以促进“专种”“专收”“专储”为重点,落实订单种植和优质优价,努力实现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解决小麦生产结构雷同、粮食压库、加工层次浅等问题,为小麦供给侧结构性升级探索新方法,寻求新模式。

首先,加强基地建设,强力推进单品种规模种植。一是继续明确以“强筋”“专用”“特色”为延津小麦产业的发展导向,引导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建立高标准、高层级的原料基地。二是把推进单品种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一村一品作为重中之重进行重点扶持。三是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供给侧升级的主要措施。四是把产销衔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其次,壮大产业龙头,解决产业链瓶颈问题。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把不断加强小麦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鼓励土地流转,制定促进政策,完善服务机构,鼓励农户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三是繁荣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完善村级小麦收储服务体系,适应统一供种和订单种植的需要,在项目区田间地头投资建设村级粮食收储站点,为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五是加强金融支持,解决收购资金问题,全县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发行将切实加强订单小麦收购资金准备,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收购订单小麦的资金优先保证。

第三,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小麦绿色高产高效。一是加快技术集成与创新。吸收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完善修订《延津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延津县绿色小麦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等,建立与规模化种植相适应的技术集成与组装配套,推进发展绿色生态安全农业。二是建设小麦科技示范农场。依托新良黄淮冬麦实验农场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切实发挥延津县作为“中国优质小麦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单位的作用。三是发挥产学研联盟的作用。充分发挥延津县一些企业作为“全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人和秘书长单位的优势,广聚专家智慧,为推进小麦产业升级提升新空间。

第四,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小麦加工品升级。一是实施小麦“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增加花色品种,积极开发有机小麦粉、富硒小麦粉等功能性面粉及食品,促进小麦产品的供给升级。二是推进主食产业化。积极实施馒头工业化生产项目,以常温鲜食馒头和常温保鲜馒头为重点,立足新乡,辐射郑州,培育知名馒头品牌,推进主食产业化。三是试水新品市场。认真研究国际主食市场前沿和国内消费趋向,开发鲜湿面条、冷冻面团、预烘焙产品和微波套餐食品,强化延津小麦产业的高端品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五,整合项目资金,加强产业扶持。一是整合产粮大县奖补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等向试点项目倾斜。二是搞好试点的分析总结和会商。根据工作进展,试点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小麦经济参与各方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完善信息通报和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完善补贴资金和项目建设整合机制,提升实施效益,完善各部门、各企业的协调机制,防止同质竞争和无序发展。

猜你喜欢

延津延津县强筋
延津多少事,两三笑话中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延津县融媒体发展纪实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河南省延津县近59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