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下册题跋研究

2016-10-13马振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残卷中村题跋

马振颖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兰州 730020)



《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下册题跋研究

马振颖

(兰州大学 敦煌学研究所,兰州 730020)

《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分为上、中、下三册,其中部分敦煌吐鲁番写本附有近现代名人题跋上百则。关于王树枏的题跋,目前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上册及中册的非王树枏题跋也已有人研究。本文对下册中除王树枏题跋以外的8件写本的共计10则题跋进行全文录释,并对朱玉麒、周慧的释录部分进行订正,以期完成《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全三册题跋的全部考释,同时也为研究中村不折藏品的学者提供较为准确的题跋校录文本。

中村不折旧藏;写经残卷;王树枏;吐鲁番;笺注

日本是除中国、英国、法国、俄国以外,收藏敦煌吐鲁番文书较多的国家之一。日本国内的杏雨书屋、龙谷大学图书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静嘉堂文库、天理大学图书馆等机构均收藏有大量的敦煌吐鲁番文献。荣新江先生的《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1]一书中有专章讲《日本收集品》,介绍比较详细。近年来,不少日本收藏机构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均以图录的形式出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方便。2005年,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旧藏的全部写本文献,以大型图录的形式,结集出版为《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2](以下简称《中村集成》)。包括王树枏、梁素文旧藏在内的写有大量近现代名人题跋的文书因此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这些名人的题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些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出土地、文本信息、收藏者等诸多信息。

《中村集成》中包含众多近现代名人的题跋、观款,其中关于王树枏的题跋,朱玉麒先生已作过详细的调查考证,详见《王树楠吐鲁番文书题跋笺释》[3]和《王树楠与敦煌文献的收藏与研究》[4]二文;关于《中村集成》上册和中册的除王树枏以外的名人题跋,也有人研究,详见周慧《日本〈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题跋研究》[5]一文。我们在核对二人文章中题跋的释录文字时,发现有些疏漏,特此订正。对于《中村集成》下册的除王树枏以外的名人题跋,目前尚未有人作系统整理研究,本文即对此进行录释研究。

为了称引方便,我们用“Z”代称“中村不折”。“Z”后的数字,代称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藏品的流水编号,与《中村集成》书中的编号对应。“下”代表《中村集成》下册。“下”后面的数字,代表该号文献图版在《中村集成》下册中对应的页数。此外,由于该册中出现的近现代名人题跋,书写方式大多为行草,故虽对原图版仔细核对,但难免有所疏忽,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周慧《日本〈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题跋研究》、朱玉麒《王树楠吐鲁番文书题跋笺释》《王树楠与敦煌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校录文字勘误

(一)周文订正

1.“香花勤供养”,“勤”周文录作“懃”,因周文通篇简体字,且“懃”古同“勤”,故应录作“勤”为妙。(【Z009】《佛说菩萨藏经第一》)上册第49页。

2.“线墨犹明净不坏”,“线”周文误录作“纯”。(【Z017《摩诃衍经卷第三十二》】)上册第101页。

3.“土鲁番发见畏兀儿字,陶庐自跋,考索远流”,“庐”周文误录作“卢”,“陶庐”乃王树枏之号。(【Z119】《畏吾儿经卷》残片)中册第245页。

4.“此其可识者盖以梵文母音读之也”,“母”周文误录作“元”。(【Z119】《畏吾儿经卷残片》)中册第245页。

5.“乙亥八月日纪”,“乙亥”周文误录作“己亥”。(【Z123】《宝箧印陀罗尼经》)中册第268页。

6.“以大屋数间贮之”,“间”周文误录作“开”,语义不顺。(【Z125】《户口册》)中册第275页。

7.“此闻之常熟相国”,周文“此”字后衍一“经”字。(【Z125】《户口册》)中册第275页。

(二)朱文订正

1.“卷中又有《论语》‘君子易事而难说’一节”,朱文漏录“君子”二字。(【Z141】《三国志吴志第二十残卷(小字)》)中册第347页。

2.“无讳将卫兴奴诈诱爽,屠其城”,朱文在“屠其城”前衍一“遂”字。(【Z152】《北凉写经残卷·一》)下册第3页。

3.“回部旧无佛法,列史治譌,率多坿(附)会失实”,“ 譌”朱文录作“讹”,“坿”字朱文未录原字而径改作“附”。(【Z159】《六朝写经残卷·十》)下册第36页。

4.“我今获此重什袭,慎毋经启防飞升”,“获”朱文录作“护”字,此二者繁体字写法类似,但偏旁不同也。(【Z165】《北凉写经残卷·十九》)下册第51页。

5.“挥涕展玩,玩观三时许,哀情顿豁”,“涕”朱文录作“泪”,当误也。(【Z089】《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中册第102页。

二、《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下册题跋释录

(一)《六朝人写经残卷·七》(Z156:下25)①

玩此写经,乃知六朝人落笔真象②。盖犹从金石中可以寻得。曾见六朝制笔者,更悉其妙。是经予自北京购来,遇英国考古家枯司③,善察纸墨。拜顶之王雪澄丈④、于晦若侍郎⑤,亦同赞美,皆叹为六朝名人所写云。甲寅六月六日⑥董云招⑦识于上海。

(以上为该号1残卷之第1残卷《法华经序品·方便品》后的题跋)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六朝人写经残卷,出吐鲁番,陶庐珍藏。”该卷为王树枏旧藏,另有王树枏题跋2则。图版参见《中村集成》下册第25页,王树枏题跋校录参见朱玉麒《王树枏吐鲁番文书题跋笺释》一文。

②六朝人落笔真象,王树枏评此卷:“其捺专用重笔”、“故六朝写经多仿科斗笔法,古拙奇谲,姿态横生”、“上接隶楷、下开北魏一派”,由此我们可大致了解六朝人的书法特点。

③枯司,音译人名,生平不详,待考。

④王雪澄丈,即王秉恩(1845—1928),字雪澄、雪岑、雪丞、雪城,一字息存,号茶龛,晚号华阳真逸,书斋名元尚居、明耻堂、野知厂、强学簃、养云馆,四川华阳(今双流)人。清末藏书家、文献家、书法家、诗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光绪初,官广东按察使。张之洞对其甚为器重,推荐其任广雅书局提调。所刻《广雅丛书》,于历史研究参考价值颇高。入民国后,寓居上海,与叶昌炽相往还。精于校勘,并精通目录学。家藏书充栋,藏书家伦明与其相识后,曾观其所藏,自大门以内,列庋若甬道,木箱罗列,“古书、字画,目不暇接”。藏书楼名“强学簃”、“养云馆”,与著名藏书家缪荃孙交往甚密,书信来往常谈及刻书、藏书之事。藏书印有“王雪澄经眼记”、“王息尘读碑记”、“雪澄持赠”等;晚年多以古书、字画、金石换米度日。喜谈论金石、校勘学,推崇贵州郑珍、莫友芝二人,开口必谈郑、莫之学。工书法,隶承汉魏,行似晋人。辑刻《石京汇函》、校补《书目问答》、校刻《方言》等,手校《淮南子》等,编辑《张园展觐酬唱集》等。著作有《息尘庵诗稿》《养云馆诗存》《王母许太夫人事略》等,与罗文彬合撰《平黔纪略》,留存有《王雪澄日记》等。

⑤于晦若,即于式牧(1866—1916),字晦若,广西贺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主事、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总理礼学管事、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京师大学堂总办等职,并担任李鸿章的幕府文案十余年。辛亥革命后,他隐居在江苏昆山,整日以吟诗作对、写书画画和欣赏昆曲为乐。其传世作品不多,仅《李文忠公尺牍》手稿遗存,代表作是七言长诗《李宝臣纪功碑歌》。清代张佩纶的《涧于集》中有多篇与于晦若往来的书信。徐绍桢写有《乙卯京师闻于晦若吏部之丧诗以哭之》诗。陈宝琛为其写有挽联:“满腹史才甘槁卧,一暝世事断知闻”。

⑥甲寅六月六日,当为1914年7月26日。

⑦董云招,生平不详,仅在北京市档案馆藏《平民党宣言书暨暂行章程》[6]中,知其为民国初年平民党理事。另在民国《政府公报》1917年5月条目下,也有一条与其相关的信息。交通部指令:令江漠关监督,呈报求新船厂拍卖庆馀轮船一案始末缘由。由呈悉此案续,据董云招呈称庆馀轮船已改名德新,闻将呈部注册,恳请维持该商民抵押权,停止注册等情,当以事属私诉应赴法庭起诉,批示在案,仰即知照此令。中华民国六年五月五日。其他事迹待考。

(二)《六朝人写经残卷·七》(Z156:下25)

昔汪容甫①自绂所得“定武兰亭”②,谓中有数字犹常分法为知言。此卷全用此种笔意。唐初,率变亦间通之。宋元以后不复见也。晋卿丈③所藏经卷甚多,当以此者为第一。癸丑七月④郑沅⑤。(末尾钤有白方印一枚,模糊未识别,待核)

(以上为该号2残卷之第1残卷《法华经序品·方便品》后的题跋)

【笺注】

①汪容甫,即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他是清代藏书家,有藏书楼名“问理堂”,庋藏图书数万卷。藏书印有“江都汪氏问理堂收藏印”、“容夫校定”、“甘泉汪氏抄秘书之一”等。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②定武兰亭,现存最早的《兰亭序》分为两大系统,一为唐人摹本,一为定武刻本。定武刻本相传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摹勒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定武军(今河北真定县),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简称“定本”。汪容甫本人收藏有“定武兰亭”。

③晋卿丈,即王树枏(1852—1936),字晋卿,号陶庐、绵山老牧,晚年自称晋老,别署野史氏,室名节爱堂、文莫室、神仙字斋、淑芳书屋,直隶新城(今河北新城)人。光绪丙戌科(188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川、甘两省知县、道尹、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新疆布政使,入民国后,长期担任清史馆总纂一职。1921年与罗振玉等主持敦煌辑存会,后主讲奉天萃升书院,近代方志学家、文学家,为晚清北方学派首领,一生著书颇丰。编纂有《新疆图志》等,有《陶庐丛刊》印行。中村不折藏品中常见的王树枏印章有“王树枏印”、“晋卿”、“陶庐”、“王仲子”、“文莫室”、“新城王氏”、“陶庐手泽”等。王在任职新疆期间,搜集敦煌吐鲁番文献甚多,且多有题跋。其收藏品后来散入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日本书道博物馆、日本国会图书馆等收藏机构。

④癸丑七月,当为1913年8月2日至31日之间。另一件中村不折藏品唐武后时《户口册》后面,也有郑沅落款为“癸丑七月”的题跋,是王树枏出示写经卷子与郑沅把玩,郑沅因此题跋,盖两处题跋当作于同时或者时间相距不远。

⑤郑沅(1866—1943),字叔进,晚号习叟,湖南长沙人。光绪二十年(1894)恩科探花,以翰林试讲入值南斋,1903年出任四川学政。辛亥革命后曾为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称帝时,以疾力辞,袁克定百计挽留不出山,客居上海。工诗善书,精于金石鉴赏。印章有“郑沅之印”、“尗进”、“叔进”等。另外,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也收藏有钤有郑沅印章的敦煌写卷[7]。

(三)《六朝以来写经残卷·八》(Z157:下26)①

晋卿乡丈,博学嗜古,旬宣余暇著书而外,时寄情于金石翰墨。人既奇雅,所得亦都非凡品。此卷盖掘获于吐鲁番境颓坻败寺间,尤所珍惜。余既为题签讫,寻玩再四,其一种苍秀之气挹之不尽,信非近代所能摹肖。岁历绵暖未与劫灰同尽,睹斯而眙,殆遇灵光矣。宣统庚戌首春②杜彤③识于北庭学署④。(末尾钤有“子丹氏”朱文印章)

(以上为该号15残片之第1片《华严经》前的题跋)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六朝以来写经残卷,出吐鲁番,陶庐珍藏。”另有王树枏1910年题跋4则。

②宣统庚戌首春,即宣统二年正月,为1910年2月10日至3月10日之间。

③杜彤(1864—1929),字子丹,号仰兹,直隶天津人。清光绪时翰林院编修,官至新疆提学使并署布政使。善行揩,于时,翰林书皆馆阁体,唯独子丹能魏书,拔俗出众。1906年,新疆提学使杜彤令各道改塾学为两等小学堂,并设立各类实业学堂、汉语学堂、识字学塾。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1906年杜彤首任新疆提学使时说,“国家之命脉在多数之(小)学堂”,还说,“兴学于新疆视内地艰难倍蓰”。杜认为兴办学堂旨在:“一、求普不求高;二、学务用人,厚薪不兼差;三、循次渐进,不惑于各族人民难于见功之说。”王树枏在《北凉写经残卷》的题跋中称:“宣统纪元,署鄯善知县刘宝臣谟掘土峪沟古寺遗址,获六朝以来残经墨迹,自中丞以下,分以相贻。星桥中丞、子丹学使罄其所得,悉以归余。”可见王树枏与杜彤的关系往来。他的印章有“杜彤”、“子丹”、“臣杜彤印”、“壬辰翰林”等。

④北庭学署,即清代新疆的教育衙门。唐代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此指迪化(今乌鲁木齐)。杜彤时任新疆提学使,故又称子丹学使。

(四)《北凉写经残卷·十二》(Z161:下41)①

宣统二年,由鄯善土峪沟②掘得画佛像,长三寸许。晋卿方伯购得之。或曰唐物,或曰唐以前物,姑不深辩,第千余年出土之丹青,光彩焕然,是可宝也。东坡《石鼓歌》云:“人生安得如汝寿。”③因作歌以纪之。

(以上为该号11残片之第11片《佛像印画》后的题跋)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北凉写经残卷,庚戌仲春,陶庐之宝。”另有王树枏题跋2则,题诗1首。

②鄯善土峪沟,即吐峪沟。鄯善为古楼兰,扼守丝绸之路要冲,位于鄯善的吐峪沟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佛教石窟,是集洞窟与地面寺院于一体的大型石窟寺院遗址群,从5世纪至高昌回鹘时期(9—13世纪),这里始终是高昌地区最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自清朝末年以来,此地出土文书数量众多,王树枏题跋中有:“此册(六朝写经)残字,亦出鄯善土峪沟,星桥中丞得之,悉以遗余”;“湘乡刘宝臣谟,署理鄯善,其所属土峪沟土山之上,佛寺最多,廑存遗址。土人掘得残经数种,宝臣驰驿寄余”。王树枏藏品中有不少卷子是出自此地。

③《石鼓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凤翔八观》的第一首,此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此诗结构严谨,气逸笔健,波澜迭起,篇末余味不尽。运用多种比喻,状难状之物,栩栩如生。全篇几全对仗,于整饬之中求变化,开合雄阔处,浑然不觉其迹。

④元,当作“玄”,避康熙名讳改。

⑤尉迟西来: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对中国新疆佛教艺术产生影响的人物主要有:曹仲达、康萨陀、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等。特别是于阗僧人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他们将绘画艺术中的凹凸画法从新疆带到了中原,使唐朝时期的中国绘画艺术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

⑥源自“白马驮经”的典故,相传蔡愔等人受汉明帝之命,赴天竺求法,于永平十年(67)在大月氏遇见僧人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他们来汉地传播佛教,两人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随蔡愔一行来到洛阳。汉明帝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专门为之建立佛寺,命名“白马寺”。

⑦真卿之画像赞,颜真卿写有大楷的《东方朔画像赞》,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

⑧乌思藏,中国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乌思藏宣慰司);明代设乌思藏都司。

⑨锡兰,今斯里兰卡,佛教圣地。《明史·外国传》锡兰山条载:“又二三日抵佛堂山,即入锡兰国境。海边山石上有一足迹,长三尺许。故老云,佛从翠蓝屿来,践此,故足迹尚存。中有浅水,四时不干,人皆手蘸拭目洗面,曰‘佛水清净。’”[8]

⑩什袭藏,指把物品层层包裹起来,比喻珍藏。什:同“十”;袭:是量词,什袭指十层。

(五)《北凉写经·十三》(Z161:下43)①

河西自昔多藏经,年来散落如晨星。断帙残编不可得,宋魏流传忘年名。造化神奇终不秘,墨笔忽见高昌城。搜岩抉藓出抄本,莲花贝叶罗千层。献之我公有真赏②,洞中发现皆真乘。从来尤物聚所好,什袭何嫣碎零零。浩浩经年历千古,劫馀幸得披榛荆。秋山嵯峨火山炽,风雨呵护精神灵。装池成轴庋锦阅,光彩满字流芳馨。亦篆亦隶亦蝌蚪,不数鼠尾蝇头形。一回展玩一题字,兴至落笔无留停。更拈长句志巅末,广长妙舌银河倾。六朝碑碣公所薮,此者秀逸尤天成。侍公左右见斯卷,入怀出袖途瑶琼。旃檀化玄佛法在,爪迹不与龙飞昇。白棘城头一回首,万山为对青柳青。次韵为呈晋老宪台大人诲正。属吏潘震③呈稿。(末尾钤有“鹿碛”朱文印章)

(以上为该号7残片之第6片《写经跋文字》后的题跋)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北凉写经。”又本卷凡写经残片七,第七片有“岁在己丑”等29字。另有王树枏题跋4则。

②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记载:“有友自新疆来,为言吐鲁番一带,近日发现唐时雷音寺古迹及唐人写经本甚多。开缺藩司王树楠、监理财政官梁玉书等,提倡收买,而缠回愚顽,宁售之日本人,不愿售与王、梁,殊可恨也。”可见王树枏眼光之长远,他在当时是提倡收买、保护这些珍贵经卷的。

③潘震(1851—1925),安徽当涂人,字鹿碛。历任甘肃华亭县知县、新疆莎车及和阗(今和田)二直隶州知州、阿克苏道台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新疆省国税厅筹备处处长兼省审计分处处长,于1915—1925年任新疆省财政厅厅长长达十年之久。斯坦因第一次中亚探险(1900—1901)期间,便结识了潘震。1906年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古时,曾给潘震写信,请潘震提供帮助。潘震在接到斯坦因的信后,便于1906年12月给甘肃西部各主要道、府、州、县的官员们写了一系列的推荐信,给予关照。斯坦因到敦煌考古,乃由他介绍给当地知县王家彦。但斯坦因掠夺中国文物活动之内情,当时他并不十分清楚。

(六)《北魏写经残卷·十六》(Z162:下45)①

近见日本所印《法宝留影》②内,中村不折③所藏甘露元年写经④与此卷第二段笔意无毫发异,其为东晋墨宝无疑问,吁可珍矣。丙寅灯节⑤。辽滨梁玉书⑥谨识。(末尾钤有朱文印章“天监苗裔”。)

(以上题跋,装裱于该号卷末)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北魏写经残卷,吐鲁番三堡出土,素文先生珍藏。”另有王树枏题跋3则。

②《法宝留影》,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集,1926年影印。此时恰逢大正年间,日人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等主持重新编辑《大藏经》,在大正十一年(1922)七月的一次聚会上,高楠顺次郎介绍《大正藏》的编纂原则时,其中有一条:以丽、宋、元、明四藏及日本古写经、敦煌文献进行校对。《法宝留影》应是由当时所搜集到的异本(包括敦煌吐鲁番文献)整理影印而成。

③中村不折(1868—1943),日本美术家兼文物收藏家。他年轻时学习油画,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又师从真壁云卿学习南画(即日本画)。1895年,他偶然获得一册《淳化阁法帖》,从此对收集中国书画文物产生极大兴趣,并陆续通过白坚和其他渠道得到清末新疆、甘肃地方官员王树枏、梁素文、李盛铎、何孝聪、孔宪廷等人所藏敦煌吐鲁番古写本,还收集到不少中国古代碑刻、青铜器、佛像、拓本等。1936年,他正式在东京创建书道博物馆。1927年,他编著的《禹域出土书法墨宝源流考》在东京刊印,由西东书房发售。由于印数较少,加之不久爆发“九一八”事变,所以该书流入中国的极少。此外,他与小鹿青云合著的《支那绘画史》,也曾被引为陈师曾、潘天寿著《中国绘画史》的参考甚至是转译的蓝本;他与井土灵山最早将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翻译成《六朝书道论》,在明治以后的日本书坛影响深远。[10]

④甘露元年写经,指的是中村不折藏品中写于甘露元年的《法句譬喻经卷第三》,图版参见《中村集成》上册第17-25页。甘露为三国时期曹魏的年号,甘露元年即256年。

⑤丙寅灯节,当为1926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五日。

⑥梁素文,即梁玉书,字素文,奉天(今辽宁沈阳)人,光绪末年至新疆,任监理财政官。收藏敦煌、吐鲁番文书甚夥,并且常在文书上题跋,以及邀请好友在其藏品上题跋。据不完全统计,明确标有“素文珍藏”的文书当有七十七号之多。民国初年,他寓居沈阳,此后其藏品散入书道博物馆、静嘉堂文库、天理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机构。另王树枏在《陶庐老人随年录》中多次提到梁素文;王的《陶庐诗续集》中也有多首与梁素文相关的郊游诗。梁素文书斋名为十鱼斋。他的藏书章有“十鱼斋”、“天监苗裔”、“曾向天山射猎回”、“六代三唐写经室主人”等。

(七)《六朝以来写经残卷·二十三》(Z166:下54)①

风饕雪虐命遗相,佛力天魔几战场。悟尽法轮员缺处,百千万劫一蜩螗。

布施功德痴儿女,金碧飘零总未知。剩有低眉无语佛,焉曾亲见写经时。

素文监理②教正。黄安张培恺③谆题。时辛亥年六月④,将此杯酒去官。(首钤“眼福”朱文篆字椭圆印,末尾钤有两方印章,一为“泽平珍赏”朱文印章,一为白文“张培恺印”)

(以上为该号7残片之第1片《佛像印画残片》后的题跋)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六朝以来写经残卷,出吐鲁番,素文珍藏。七十七。”另有王树枏题诗1首、题跋1则,潘震题诗1首。

②素文监理,即梁素文先生,时监理新疆财政,故称素文监理。

③张培恺,生卒年不详,字泽平,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8年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光绪末年,以新疆候补人员任新疆法政学堂教员。宣统三年,任高等检察厅长,不久即被新疆巡抚袁大化奏以“挟妓饮酒,醉后撕殴闯门闹署”革职。他于1924年曾任老河口县(今湖北老河口市)知事,成立县议会和老河口议会,设教育局。《中村集成》上册《延昌二年写〈摩诃衍经卷第三十二〉》后有其“宣统二年冬十二月”题跋1则;另外,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中有一件《回鹘文印本〈摩利支天经〉残片》后面也有张培恺题跋1则。[11]

④辛亥年六月,即1911年6月26日至7月25日之间。

(八)《六朝以来写经残卷·二十三》(Z166:下55)

秦汉而还学篆隶,相传宋魏变其真。抚鹅不襟《黄庭》奋①,青鸟犹衔贝叶新。万里保奇遍岩穴,千年遗墨见精神。奇意显晦原无定,收拾残编幸有人。素文观察②出此索题,琳琅在前,自惭形秽,勉以应命,还希教正是幸。潘震学作。(末尾钤有白文印章“潘印”、朱文印章“震”)

(以上为该号7残片之第2片《金光明经》后的题跋)

【笺注】

①“抚鹅不襟《黄庭》奋”,典出王羲之“黄庭换鹅”的故事。虞龢《论书表》载:“又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12]

②素文观察,即梁素文先生。

(九)《唐武后时写经残卷》(Z171:下71)①

民国三年田应璜②观于京师③。(末尾钤有朱文“我斋”印章)

(以上为该号2残片之第1残片《目连尊者问说经》后的观款)

【笺注】

①本卷有题签:“唐武后时写经残卷,最精品,晋卿藏。”另有王树枏题跋5则。

②田应璜(1865—1927),字子琮,山西浑源人,清末举人。先任山西大学堂历史教授,后任湖北来凤、恩施县知县。1914年,田应璜以山西著名学者的身份被赵尔巽聘为校勘兼协修,在此后的两年中,田应璜主撰完成《地理志·山西》一卷。1915年任山西大学校长,1919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1926年被任命为内务总长,以病辞,1927年病逝。其印章有“子琮”、“田应璜印”、“浑源田氏珍藏”等。

③据王树枏《陶庐老人随年录》记载:“是年(民国三年)八月设清史馆,以赵尔巽为馆长,聘余为总纂。”[13]而田应璜在此时也被聘为协修,因此二人当有交集,我们推测当为王树枏邀请田应璜至家观览此写经卷子,因而落笔留字。

(十)《写经残片册》(Z174:下108)①

访古停骖土峪沟,更寻横截上城头②。积书岩下残经在,好把真经问比丘。

供养当年古佛楼,香花零落几千秋。驮经白马今何在?空向流沙觅紫骝③。

钟王④之后无兹本,纸上轩昂字未磨,不惜蕞残勤补缀,披沙拣得碎金多。

翰墨姻缘不计年,一经品藻更生妍。赏心犹有王摩诘⑤,悟彻旃檀一指禅。

次韵奉呈晋宪方伯大人⑥诲正。当涂潘震初稿。(末尾钤有朱文印章“鹿碛”)

(以上为该号5册写经残片之第4册《北凉写经残纸册·四》后的题跋)

【笺注】

①此编号之第1册,有题签:“北凉写经残字,出鄯善土峪沟,仲父珍藏。”另有王树枏题跋5则,题诗4首。

②横截,古城名,高昌国东北部的政治、军事中心横截郡、横截县治。钱伯泉认为横截城在火焰山之北,故地当在今新疆鄯善县吐峪沟北口偏东的苏巴什。[14]《魏书·唐和传》载:“时沮渠安周屯横截城,和攻拔之,斩安周兄子树,又克高宁、白力二城。”[15]

③紫骝,赤色马,唐人谓之紫骝,亦指古骏马名。

④钟王,即书法家钟繇与王羲之的并称,二人皆是魏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⑤王摩诘,即王维(701—761),唐代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官至尚书右丞。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崇信佛教,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⑥晋宪方伯大人,指王树枏。方伯,殷周时代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1]荣新江.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54-219.

[2]矶部彰.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M].东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特定领域研究(东亚出版文化研究)总括班,2005.

[3]朱玉麒.王树枏吐鲁番文书题跋笺释[J].吐鲁番学研究,2012(2):69-98.

[4]朱玉麒.王树枏与敦煌文献的收藏与研究[G]∥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574-590.

[5]周慧.日本《中村不折旧藏禹域墨书集成》题跋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5(6):82-86.

[6]刘苏选编.平民党宣言书暨暂行章程[J].北京档案史料,1992(3).

[7]陈红彦,林世田.敦煌遗书近现代鉴藏印章辑述(下)[J].文献,2007(3):136-137.

[8]张廷玉.明史·外国传七[M].北京:中华书局,1974:8445.

[9]朱玉麒.汉和堂藏《裴岑碑》旧拓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4(11):30-41.

[10]陈振濂.东瀛纪游(三)书道博物馆与中村不折其人[J].中国书画,2003(5):107.

[11]余欣.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考略[J].敦煌研究,2010(4):98-108.

[12]虞龢.论书表[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38-142.

[13]王树枏.陶庐老人随年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7:76.

[14]荣新江.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2-24.

[15]魏收.魏书·唐和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926.

[责任编辑文川]

2016-04-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创意关键技术研究”(2013BAH40F01)

马振颖(1992- ),男,山东桓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敦煌文献学。

G256.1

A

1008-6390(2016)04-0040-07

猜你喜欢

残卷中村题跋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八尺龙 神超遥 苏轼《三马图赞》残卷相关问题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来,做个小侦探疏忽的罪证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俄藏西夏文《金光明经》卷二“分别三身品”残卷考释
俄藏西夏文《佛说瞻婆比丘经》残卷考
毛泽东在中村插牌分田
敦煌佛经残卷缀合释例
只要“怀才”,就不会“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