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蜃楼志》词语训释三则

2016-10-13黎敏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词典义项方言

黎敏仪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州 510006)



《蜃楼志》词语训释三则

黎敏仪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州 510006)

《蜃楼志》是清代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其人物对话生动通俗,反映了清代广东地区的社会及语言面貌,保留了当时的口语词、方言词,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比照不同的版本,运用相关训诂方法,对这部小说中的“颟顸”、“烂仔”、“刁蹬”三个词语进行考释,并指出《汉语大词典》中可能存在漏收的义项。

清代;《蜃楼志》;颟顸;烂仔;刁蹬

《蜃楼志》,清代长篇白话小说,作者真实姓名不详,题“庾岭劳人说,禺山老人编”,卷首有“罗浮居士”序。序中说:“劳人生长粤东,熟悉琐事,所撰《蜃楼志》一书,不过本地风光,绝非空中楼阁也。”我们因此推断,作者当是粤地人。小说以广东为背景,写广州十三行洋商苏万魁之子苏吉士的读书、经商及爱情生活,同时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多处人物对话能较好地反映清代广东地区的语言面貌,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现存最早刊本是嘉庆九年(1804)衙藏版本,另有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咸丰八年(1858)刊本。笔者以华夏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蜃楼志 市声》为底本,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及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蜃楼志 二度梅》,对书中“颟顸”、“烂仔”、“刁蹬”三个词语进行考释。

一、颟顸:表“糊涂、马虎”义,形容词

《蜃楼志》第一回:“只是这些商人,因向来关部骄养惯了,有些颟顸。”其中“颟顸”不大好理解。“颟顸”读作mān hān,《汉语大词典》中有两个义项:1.面大貌;2.糊涂而马虎。《蜃楼志》中的用例当属第二个义项,释义为“糊涂、马虎”,下文试对这一义项的产生作简要分析。

“颟”不见于《说文》。《玉篇》:“颟,颟顸,大面。”[1]20《广韵》:“颟,颟顸,大面貌。”[2]35“顸”亦不见于《说文》。《玉篇》:“顸,颟顸。”[1]20《广韵》:“顸,颛顸,大面貌。”[2]34从字形上看,“颟”、“顸”都从“页”部,页部字都与头部相关,故“颟顸”一词可以表“大面”义,表示面部大,此为本义。根据《广韵》,“颟”的反切为母官切,属桓韵;“顸”为许干切,属寒韵。寒、桓同属山摄,“颟顸”当为叠韵联绵词。《联绵字典》亦有收录,释为“大面也”。[3]戌296

除字书以外,文献中暂未见表“面部大”的用例,而在唐代有一处用例表示“大块的冰或石头”:

1.颟顸冰面莹池心,风刮瑶阶腊雪深。(和疑《宫词·其十二》)

宋代也有两处用例:

2.怪石颟顸,矗莎叠藓。(《辽代石刻文编·天祚编》)

3.相逢不是牧羊客,白石颟顸冷笑君。(《全宋诗·皇初平牧羊图》)

自宋代开始,“糊涂、马虎”义取而代之成为基本义。“糊涂、马虎”与“面部大”、“大块的冰或石头”两个义项基本上没有联系,我们认为应该是同形词。例如:

4.休儱侗,莫颟顸。(《全宋词·捣练子》)“儱侗”,同“笼统”,联绵词,指浑然无分别、模糊而不具体,根据对文文例可判断“颟顸”亦有“糊涂、马虎”义。

5.若道佛祖一时是,佛祖一时不是,颟顸不少。(《五灯会元·卷二十》)

6.夫参学须具择法眼。不得颟顸。(《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六》)

7.虽然栊桶新陈,不得颟顸甘苦。(《湛然居士文集·卷十三》)

8.然必条分缕析,始免颟顸。(《一贯问答》)

9.当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永乐大典·一万一百十六卷》)

清代“颟顸”开始被大量使用,如:

10.和这位昏聩颟顸、嗜赌废公的守园神,完全不同。(《八仙得道·第六十五回》)

11.但还弹压得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以颟顸了事。(《红楼梦·第八十一回》)

12.显道神头脑颟顸,车行时衣动带飘。(《歧路灯·第六十三回》)

13.一闻佛者颟顸之说,乌得不悦(《颜元集·存人编卷二》)

14.是儿颟顸,竟致菽麦不分。(《淞隐漫录·卷七》)

15.如此定以限制。则部臣亦不敢颟顸。(《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二十三》)

民国时期,“颟顸”用例大大减少,如:

16.某性颟顸,嗜酒与博,既不更事,复难养家。(《十叶野闻·春阿氏案》)

17.你两个糊涂东西,一味的颟顸,不能替国分忧。(《西太后艳史演义·第二回》)

到了现代,“颟顸”已经极少使用了,仅见于一些叙述历史的书籍或个别作家的语言当中,如:

18.腐朽颟顸与“华北之癌”:国共形象的塑造。(《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

19.颟顸失职、违法乱纪这一清代官场的顽症,在道光时期发展得更为厉害。(谢世诚《晚清道光、咸丰、同治朝吏治研究》)

20.袁绍是一个颟顸的“公子哥儿”型人物。(柏杨《柏杨曰》)

21.颟顸的她,就这样夯进记忆,形成一个凹坑。(王安忆《厨房》)

表“糊涂、马虎”义时,“颟顸”还写作“颛顸”(上文《广韵》中已提及),如《清稗类抄》:“在颛顸之州县,未必谅百姓之苦。”[4]183范祥雍《广韵三家校勘记补释》:“‘颛顸,大面貌’,颛,段氏改作颟。补释:元本作颟,燉煌王韵同。案本书桓韵颟字注云:‘颟顸,大面貌。’《玉篇》四顸字云:‘颟顸,大面。’(《集韵》同)段校是也。”[5]56按:“颛顸”或为“颟顸”之讹写。

另又写作“瞒肝”。《陆游序跋集》中有“却因猥懒得颟顸”,《遗山乐府》校记:“‘颟顸’原本作‘瞒肝’,从二张本。”[6]40

此外,还有“瞒瞒顸顸”、“瞒瞒盰盰”,表示糊糊涂涂,其中“瞒”通“颟”,《汉语大词典》中亦有收录。如《明觉禅师语录》:“上堂云:‘一切法皆是佛法,瞒瞒顸顸,非为正观。’”[7]429《古尊宿语录·佛眼小参语录》:“不可瞒瞒盰盰,儱儱统统,秪恁自欺自诳。”[8]585

如今在哈尔滨方言中还保留了“颟”的用法,如:“长得颟”、“这人贼颟,干啥也没个痛快劲儿”,其中“颟”指“愚笨、迟钝”;还有“颟种”,表示愚笨、迟钝的人。[9]270

综上,《蜃楼志》中“颟顸”是叠韵联绵词,表示“面部大”、“大块的冰或石头”、“糊涂、马虎”,是同形词。其中“大块的冰或石头”有可能是《汉语大词典》中漏收的义项。

二、烂仔:表“流氓”义,名词

《蜃楼志》第二回:“这班烂仔都一齐上前……众烂仔东倒西歪。”第十五回:“广东烂仔刁钻甚,未免英雄唤奈何。”其中“烂仔”一词,读作làn zǎi,意思略为晦涩,下文作简要分析。

“烂”不见于出土文献。《说文解字》:“爤,孰也。”[10]208“爤”,古同“烂”,本义指食物熟透。《说文解字注》:“孰者,食饪也。饪者,大孰也。孰则火候到矣。”[11]483《方言》:“烂,熟也。自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12]516《吕氏春秋·本味》:“熟而不烂。”[13]115其后相似引申出“腐烂,腐败”义。《淮南子·说山》:“烂灰生蝇。”高诱注:“烂,腐。”[14]1382《三国演义》:“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15]119由物延伸至人,相似引申出“品行低下、放荡不端”之义,如“烂污”指人行为放荡不端;“烂料”形容败家子;“烂货”称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人;“烂仔”之义也是由此而出。

《说文》:“仔,克也。”[10]165指肩任。《现代汉语词典》中“仔”有“zī”的读音,所举“仔肩”词是承继《说文》的古义;“仔”读“zǐ”并且表示幼小牲畜、家禽义并非古义的继承,而是后起的意义;至于“仔”读“zǎi”,古韵书并无记录。粤语的“仔”,其词源的本字是“崽”,这是粤方言里保留着古楚方言和南楚方言词语的一个例证。[16]《方言》:“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12]646“崽”本指儿子。而“仔”从实词义“儿子”半虚化成词尾后,在使用范围方面,仍明显地保持有实词“仔”的痕迹,即用于表示人称时,一般指青少年男子。[17]作为词尾的“仔”,表示“有某些特征或从事某种职业的男青年”,如“肥仔”、“单车仔”。

因此,“烂仔”表示品行低下、放荡不端的男青年,即流氓义(一般指男性)。

“烂仔”出现时间比较晚,最早见于清代文献,以广东为背景的《蜃楼志》中凡5见,除了上文所列举用例,还有:

1.众烂仔上前扯他。(《蜃楼志》第二回)

2.外边约了三四个烂仔捉奸,想诈银子。(《蜃楼志》第十五回)

此外还在《时务分类文编》中有一例:

3.曰混星,曰流氓,曰青反,曰流尸,曰杯棍,曰烂仔,种种诸名,不一而足。(《时务分类文编·卷三十二》)

《红楼复梦》中有一处用作“烂崽”,该书作者姓陈,字少海、南阳,广东肇庆阳春人。用例如下:

4.那些有名的烂崽听说大爷来了,连影儿都吓跑了。(《红楼复梦》第八十三回)

到了今天,“烂仔”一词仍活跃于方言中,广东地区的广州、东莞、梅县方言中都有表流氓义的“烂仔”说法,广西柳州、贵州贵阳方言则有“烂崽”一词,广东雷州方言有“烂囝”一词。以广州话为例,流氓义的通俗表达一般使用“烂仔”,“烂女”一词却甚少用,另外还有“飞仔”、“飞女”等说法,词汇是相当丰富的。

总体而言,“烂仔”应该是产生于岭南地区的方言词,今天主要保留在南方方言区中,表示流氓义,是偏正复合词。

三、刁蹬:表“故意为难,捉弄”义,动词

《蜃楼志》第二回:“他因前日吃了亏,是有心规避。还可以刁蹬些银子。”第二十一回:“后因胡大人变易法度,地方官刁蹬勒掯,所以流而为盗。”其中“刁蹬”不大好理解。“刁蹬”读作diāo dèng,《汉语大词典》中只有一个义项:故意为难,捉弄。下文试对“刁蹬”的用义作简要分析。

“刁”还有另一个义项“狡猾,奸诈”,与“刁斗”义没有联系,应该是同形词。而后因为汉语复音化影响,表狡猾、奸诈义的单音词“刁”加上与之有双声关系的字,通过单音词衍音的方式形成了双声联绵词——“刁蹬”。“刁蹬”一词出现于元代,在元杂剧中颇为常见,是当时的口语词,还写作“刁顿”、“刁”、“刁镫”、“刀蹬”等。“刁”属端母字,“蹬”属定母,清代全浊声母现在已经消失,应属双声联绵词。

元代“刁蹬”有两个义项,一是“故意留难,阻留”。例如:

1.并理应出给而刁蹬留难者,并听纠弹。(《通制条格·卷六》)其中“刁蹬”与“留难”为对文,可推断“刁蹬”有“故意留难,阻留”义。

2.亦不得非理刁蹬停留。(《元典章》卷三六《户部·卷三》)“刁蹬”与“停留”对文。

3.毋致涩滞盐法,刁蹬客旅,耽误课程。(《元典章》卷二二《户部·卷八》)“刁蹬”与“耽误”对文。

另一个义项是“故意为难,捉弄”,该义项是《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唯一义项。如:

4.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全元杂剧·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其中“掀腾”义为“折腾、折磨”,推断“刁蹬”有故意刁难、为难之义。

5.但有半点儿牵连,那刁蹬无良善。(《全元杂剧·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6.及文书到部,复吹毛求疵,百端刁蹬。(《元代奏议集录·郑介夫》)

到了明清两代,“刁蹬”仍在活跃使用,表示“故意留难,阻留”的用例如:

7.不许刁蹬留难,亦不许扶同作弊。(《明英宗实录·卷八十五》)

8.如有刁蹬延捱,致令子女年过二十以外有未成婚者。(《明世宗实录·卷三十八》)“延捱”表示拖延义。

9.毋刁蹬留难,毋巧取财物。(《玉堂丛语·卷四》)

10.犹且刁蹬迟延已至顶限。(《陈清端公年谱》)

11.辄以米色不纯驳斥,留难刁蹬。(《清仁宗实录·卷九十八》)

12.黠佃多方刁蹬支吾,旗人情急,将该佃送官究治。(《清高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二》)

明清表“故意为难,捉弄”义的用例如:

13.敢有卖放及交收物料、贪图刁蹬、酷害下人者。(《明孝宗实录·卷三》)

14.既尔夫死,殷氏益刁蹬之。(《皇明诸司公案·卷六》)

15.故意作难刁蹬,直征个心满意足,方才移去。(《醒世恒言·第十八卷》)“刁蹬”与“作难”对文。

16.胥吏又乘势为奸,刁蹬勒索。(《清高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九》)

17.反要来刁蹬,求老爷调处。(《情梦柝·第十二回》)

18.他就自己拿了洋匪,也要由州县申详,不过少些刁蹬罢了。(《蜃楼志》第十回)

19.擒住洋匪断不可刁蹬他们。(《蜃楼志》第二十四回)

民国期间,“刁蹬”已不见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彻底被“刁难”所替换。

今天汕头话有“刁顿”一词,表示“刁难、为难”;太原方言中有“吊蛋”的说法,指“故意为难”;而宁波方言中有“刁登”一词,意义则是“赌气,任性不理人”,或为词义演变所致。[9]

综上,“刁蹬”是由表狡猾义单音词“刁”衍音产生的双声联绵词,同时也是口语词、方言词,有“故意留难,阻留”与“故意为难,捉弄”两个义项,《蜃楼志》中所使用的是后者。其中“故意留难,阻留”有可能是《汉语大词典》中漏收的义项。

[1]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陈彭年,丘雍.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符定一.联绵字典(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余白,程静英.舞弊小品[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5]范祥雍.广韵三家校勘记补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陆游.四库家藏陆游序跋集[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7]星云大师,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佛光大藏经禅藏语录部御选语录一[M].台北:佛光出版社,1994.

[8]赜藏主.古尊宿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9]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哈尔滨方言词典分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998.

[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扬雄.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华学诚,汇证.北京:中华书局,2006.

[13]吕不韦.吕氏春秋[M].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5]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16]许小颖.《现代汉语词典》“仔”的又音zǎi值得商榷[J].辞书研究,2009(4):94-97.

[17]黎纬杰.广州话的词尾“仔”[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96-99.

[18]钱绎.方言笺疏[M].李发舜,黄建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1.

[19]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20]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1]司马光.类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5.

[责任编辑于湘]

2016-03-02

黎敏仪(1991- ),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学。

H03

A

1008-6390(2016)04-0053-04

猜你喜欢

大词典义项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