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回顾及反思
——基于2004-2014年CNKI数据的分析

2016-10-1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化文献资源

刘 斌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回顾及反思
——基于2004-2014年CNKI数据的分析

刘斌1,2

(1.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数字化学习资源一直都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文章从“年代分布”、“文献类别分布”、“研究类型分布”等维度对2004-2014年间有关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其研究主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反思了该领域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层次与方法、研究深度、研究视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学习资源;CNKI数据;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反思

1 概 述

数字化学习资源一直是现代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特别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政策引领下,人们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更加广泛而深入,理论上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为更好地把握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发展脉络,我们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学习资源”、“信息化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web学习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等作为关键词检索了2004—2014年间的文献,在剔除非研究性文献以及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性不大的文献后,共得到样本文献526篇。随后我们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以期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2 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概况

我们首先从“年代分布”、“类别分布”、“研究类型分布”等三个维度对样本文献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概况。

2.1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有关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这说明我国学者对这一主题给予了持续的关注,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与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2.2研究文献的类别分布

对文献类别的研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出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全面性。文献类别主要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几种。由于很多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的会议论文并没有加入中国知网数据库,因此我们检索到的样本文献主要是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两大类。其中,期刊论文的数量为444篇,占总量的84%,学位论文77篇,占总量的15%。因此,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期望有更多的学位论文来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

2.3研究类型分布

按照研究功能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样本文献的研究类型分为三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设计与开发研究等。根据这一分类方法,2004-214年间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类型分布的具体情况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基础理论研究占到将近一半的比例,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比例明显较少。这说明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实践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这样一个带有较强实践意义的主题来说,其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不应被忽视。

图1. 2004-2014年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折线图

表1.2004-2014年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文献的研究类型分布

研究类型数量比例 基础理论研究24847% 应用研究13426% 设计与开发研究14427%

3 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主题回顾

围绕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的主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基础理论、资源的建设、有效应用、评价研究。

3.1基础理论研究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其概念、特点、分类、作用机理及形成过程和机制等内容展开。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概念,国内最早对其进行界定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是李克东教授在2001年提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1]与非数字化学习资源相比,它具有多样性、共享性、互动性、扩展性、再生性等特点[2]。其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上,国内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思想:一种是从资源本体的角度进行划分,主要依据资源的格式、用途、呈现形式、学科类型、使用对象等属性进行分类;另一种是从学习结果的视角对其分类,可以分为记忆型资源、应用型资源、方法型资源等几类。这种分类思想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应用资源时所进行的学习方式,便于学习者了解资源的目的,从而运用相应的学习方法,为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3]。另外,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作用机理以及生成机制方面,石巧珍等人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作用于学习者的过程以及作用机理。万力勇等人对web2.0环境下基于用户参与的网众互动生成机制和主要模式进行了解析和阐述[4]。

3.2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资源设计、资源开发、资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学者们分别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

(1)需求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是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对资源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使用对象及资源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该类主题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在人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期望值较高,对资源类型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

(2)资源的设计。当前关于资源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上。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理论方面,主要涉及的理论有:知识管理、多元智能理论、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等。而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方面,杨姗姗等人从儿童参与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几种设计的方法:情境式设计、参与式设计、信息提供式设计、合作询问式设计等[5]。而赵慧臣[6]等人则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

(3)资源的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主要有开发理论以及具体开发的流程和开发模式等。其理论主要涉及到图式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而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内容和主题则涉及面较广,除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的开发之外,近几年学者们慢慢将开发的领域拓展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从开发的资源类型来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涵盖了网络课程、微视频课程、移动学习资源、电子教材、数字化学习港等形式。

(4)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共享是今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们普遍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必须坚持从技术、人文等多层面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审视和综合研究。学者们也分别从管理模式、组织模式、资源配置、资源共享等角度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另外,资源共享方面的热点话题包括:资源共享理论(博弈论)、资源共享技术、资源共享模式、资源共享机制等。

3.3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研究中,主要围绕应用策略、模式和方法这一主题展开,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应用侧重于普适性的应用原则、应用模式等,如基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以及混合学习模式等。而微观层面的研究则致力于某一课程、某一主题内容的具体应用策略和方法。

3.4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评价研究主要有评价指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流程等内容。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的重点,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目前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基于资源本体属性及使用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代表性的成果是万力勇等人提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分为资源内容、资源组织形式、资源支持系统、资源使用绩效等几个维度[7]。另一种是基于用户满意度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代表性的成果是胡志冬等人提出的包含学习者期望、质量感知、学习者忠诚和学习者抱怨等四个影响用户满意度因素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8]。

4 反思与展望

通过上述的统计与分析,不难发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定量描述和内容分析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1)研究内容上,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和质量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我们知道,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资源的共享度低,学习者也常面临有效资源缺乏的困境。这与资源建设的管理和质量的评价滞后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拓宽研究内容,在关注资源的有效应用的同时,要重点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问题和质量评价进行研究。

(2)研究层次上,应用研究所占的比例还较小,研究方法上缺乏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应用性是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一主题的主要特点,不管是资源设计、开发、管理、共享,最终都是要应用到具体的教与学过程中。因此,仅凭理论探讨、坐而论道难以挖掘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和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层次,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要加强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规律性,以避免不合理因素;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和验证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模式和策略,以解决具体应用中的问题。

(3)研究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要加强对微观层面上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研究。从热点问题分析来看,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理论、政策层面和中观的模式、方法层面,而对研究内容微观层面的分析和细节问题的解决上还缺乏具体的研究和设计。因此,要摆脱研究结论的空洞性、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入手,使研究有具体的着力点,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4)研究视野还需进一步拓宽,注意从多学科、多角度审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相关问题。目前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从教育技术学科视野出发论述的,从其他视角、以其他学科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特别是以综合学科视角研究该主题的成果更是缺乏。然而,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一个交叉性较强的课题,它不仅仅关涉教育学视野中的理论应用问题,也具有计算机学科关于资源开发的显著特点,怎样才能使资源的技术特性与实际教学应用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共同关注,需要研究者以多学科的视角来探索,加强多学科背景研究人员的合作。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2]石巧珍,韩陈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30-32.

[3]孙莹,吴磊磊.基于学习结果理论对基础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类方法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74-77.

[4]万力勇,赵呈领,戴敏利.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网众互动生成机制解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9):22-29.

[5]杨姗姗,郭力平.论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儿童的参与[J].中国电化教育,2009,(6):61-65.

[6]赵慧臣.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33-39.

[7]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3,(01):45-49.

[8]胡志冬,寇义锋.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45-47.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5-12-16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立项课题“微视频资源在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015CXX00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14年立项课题“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4C0487);湖南科技学院2013、2014年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刘斌(1984-),男,湖南株洲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G40—057

A

1673-2219(2016)10-0123-03

猜你喜欢

数字化文献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