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2016-10-13

魅力中国 2016年17期
关键词:供给量供应量脉冲响应

王 非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北京 海淀 100081)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王 非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北京 海淀 100081)

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能够全面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和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与GDP之间分别存在不同的变动关系。宏观上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比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GDP的变动对M0、M1、M2三者都有要求,所以不能忽略M0、M1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虑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一、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1990年—2015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采用GDP的当期变量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用 GDP表示。货币供给量指标用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当期存量表示。为了使数据线性化,并消除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对所有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因此变量变为流通中现金(LM0)、狭义货币供应量(LM1)、广义货币供应量(LM2)和 LGDP,对数后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

本文先利用ADF检验对GDP和货币供给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可以发现LM0和LM2序列平稳,LM1和LGDP序列不平稳,然后对LM1和LGDP各自进行一阶差分后,可以发现∆LM1和∆LGDP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

(三)协整检验

表1 协整关系检验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时间序列LM1和LGDP是一阶单整,则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具体结果详见表1 。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LGDP与LM1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这就说明在该样本期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狭义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四)Granger 因果检验

LM1与 L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LM0和LM2序列平稳,所以可以先建立VAR模型,然后分析被检验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说明不同统计口径下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分别对LM0、LM1、LM2和 LGDP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在此分别取滞后期为1和滞后期为2,对 LM0、LM1、LM2和 LGDP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0.05下,LM0、LM1、LM2全部都是LGDP的 Granger原因,这说明流动的现金和定期存款都会影响经济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解释了LM0、LM1、LM2 与LGDP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但是却不能提供动态信息,无法知道当其中的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特征。因此,要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动态关系。以下曲线图是 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

图1 GDP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2 MO与GDP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3 M1与GDP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4 M2与GDP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图1可知,GDP受自身一个冲击后,从第一期开始上升到第二期达到最高值,然后冲击作用开始下降,直到第九期开始在一个低值趋于平稳。

由图 2 可知,当 GDP 的随机扰动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它在前两期内对 M0的正向作用不断增大,在第二期达到最大。随后第二期到第六期平稳下滑,在第七期以后GDP对M0的影响几乎保持稳定的正向作用。所以说短期内,M0的变化会引起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作用不显著,因此,货币政策只能作为一个短期的政策。

由图3可知,当GDP的随机扰动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对M1的正向作用在第三期达到最低,在随后的几期里,这种正向作用逐渐趋于平稳。总体来说,它对M1的影响作用不大,表现为正向作用,由经济增长对M0和M1的影响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短期经济增长的波动并不会增加货币的流动性,这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符,即货币政策短期内会引起经济波动,长期内逐渐趋于稳定。

由图4可知,当GDP的随机扰动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时,它在前四期内对M2 的正向作用逐渐增大,在第四期之后对M2的正向作用逐步减小,在第十期以后,正向作用趋于稳定。这说明短期内,M2的变动会引起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变化,最终趋于正向稳定态势,所以长期来看,M2的增加会带来经济的微弱增长。因此货币政策会造成短期的经济波动,长期的效果不大,微弱变化。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LM1与 LGDP 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LM0和LM2序列平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LM0、LM1、LM2全部都是LGDP的 Granger 原因,这说明流动的现金和定期存款都会影响经济增长。(2)LM2对LGDP的影响作用强于LM0和LM1。广义货币供给量LM2能够较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政府应关注LM2的变化,但是也不能忽略LM0和LM1的变化,只有全面综合衡量三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能适时适度的运用货币政策。(3)由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可知,经济增长短期内会带来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但长期影响不大。(4)研究M0、M1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居民消费的变化。由M0和GDP脉冲响应函数可知,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M0的增长。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公众不稳定的心理预期会导致消费水平降低,储蓄较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要尽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另外,要逐步提高公众的消费水平就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总之,政府应该加强货币政策与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合使用。(5)从脉冲响应函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M0、M1 还是M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短期的,在长期内基本趋于稳定。

鉴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通过货币供给量的调整刺激经济增长不是非常有效的政策,所以不建议单单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改变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根据广义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可以验证我国一定宏观环境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因此可以通过一定范围内提高我国广义货币的流通率,降低存款,盘活货币、促进消费的措施提高经济增长。

(三)货币供给量应该根据经济增长调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虽然没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增长明显对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要求,是货币供给量的因果反应。

(四)M0、M1、M2值的增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GDP的增长,但M0、M1对GDP后期的影响使得GDP的值是向下波动的,说明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M0、M1值的继续增加,给社会带来的是人民币的贬值和物价的持续上涨,社会实际的需求量没有增加,而是出现购买力的持续下降,市场的供求未达到新的均衡点。

[1]李建浔.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及政策思考[J].经济师,2004(5):82-83

[2]张谊浩,周庭佐.货币供应量对稳态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经济问题,2011(4):37-46

[3]欧阳志刚,史焕平.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J].经济研究,2011(7)

[4]陈清源,李凌.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观察,2009(10)

[5]何志雄.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财经观察,2014(3)

[6]程启智,高阳.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4(12)

[7]李思聪.货币供应量变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供给量供应量脉冲响应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生鲜乳供给的价格滞后效应分析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
考虑政府补贴的天然气市场供给博弈模型研究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土地财政依赖、保障房与商品房价格关系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
二千年初安徽省多数运动员膳食营养供给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