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法提升学生逻辑

2016-10-12曹良惠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数形结合逻辑

曹良惠

摘 要: 传统科学课堂教授模式较重视学生知识积累,在学生学法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少重视。尤其是教学难点,教学时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成绩中等的学生多数是记住解题方法,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数理智能,作者根据工作中总结的几个数形结合法,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期抛砖引玉,让学生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提升逻辑—数理智能。

关键词: 逻辑—数理智能 数形结合 创新方法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逻辑—数理智能指人能够量化、计算、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表现为个体对事物的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传统科学课堂教授模式较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在学生学法指导、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对较少注重。教学中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讲解、学生演练超量的习题,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不但没有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甚至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中学生逻辑—数理智能对智力开发、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笔者根据近年来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数形结合方法,不仅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还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

一、借助“数轴法”判断东、西半球

初中科学课非常有趣,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喜爱上科学课。但是当学到七年级上册第三《地球与宇宙》,要求学生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时,很多学生就兴趣减淡了。笔者借助数学工具数轴成功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重获兴趣。

例1.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解析:由于学生对南北半球的判断没有问题,本文不再赘述,主要讲解东西半球的判定。几乎全部学生都知道“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但是判断起来错误率特别高。相当多的学生利用地球仪还可以判断,但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够,脱离地球仪后,判断就变得特别困难。“数轴法”的具体做法:1.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把四条特殊经线画出来,并找出东半球和西半球的范围。2.将待判断地的经度标在画好的数轴上,落在东半球区域就属于东半球。

A地址西经30°位于180°经线和西经20°经线之间,由图知该地位于西半球,同理可以判断其他地区。由于学生具有数轴基础知识,画数轴难度不大,只要画出数轴就能正确判断东西半球。未使用“数轴法”的班级在测试中东西半球判断正确率为59.52%,使用“数轴法”的平行班正确率为83.33%。学生受到老师的启发纷纷自己开发方法,如“简笔画地球仪法”、“线段法”等层出不穷,探究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研究热情空前高涨。

二、“假想+画图法”解决溶液有关计算问题

溶液的溶解度计算题中往往变量很多,而且过程抽象,繁琐计算往往令学生感到头痛。教师常规的讲解方法为逻辑推理、分析,想象能力不足、思维缺乏逻辑性的同学失分严重,学生大感苦恼。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笔者一直在探索使用图像法解题,目的是使隐形的思维过程显像,使学生直观看到分析过程。

1.利用“假想+画图法”理清溶质、溶剂关系,实现溶解度的计算。

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在第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析:这是一道很典型,但难度一般的溶解度计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是完全一样的,都可以蒸发40克水变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的40克水恰好能溶解8克A物质形成饱和溶液。然后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公式:=40克,即可求得溶解度s=20克,学生都能找出第一个隐藏条件,但是第二个条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能理解。

本题如果用“假想+画图法”来解,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由题意知,此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假想此不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和40克溶剂组成。据图可知,若要此不饱和溶液变饱和可以蒸发掉多出的溶剂,或者将这部分溶剂配置成饱和溶液,而这部分溶剂需要溶解8克A物质达到饱和,即可求出A物质的溶解度。

2.利用“假想+画图法”定量分析、实现复杂计算。

从例2、例3可以看出,“假想+画图法”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把抽象、不可见的过程显现出来。能帮助学生克服对繁琐计算的畏惧心理,既增添解题乐趣,培养学生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又很好地鼓励学生探索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逻辑-数理智能指导下的科学课堂必定会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逻辑-数理智能与科学教学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结合其他学科,设计出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逻辑-数理智能,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伟,李远蓉.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数理智能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8).

[2]陈翠玉.浅谈初中物理图像教学[J].中学物理,2014(7).

[3]周行志.图像法在初中热学计算题中的巧妙应用[J].物理教师,2002(7).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数形结合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