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2016-10-12卢玉霞
卢玉霞
摘 要: 教师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通过强化细致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管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阐述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习过程 教学体会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量,更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通过强化语文教师细致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管理。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谈谈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未来人才,从智育上看,是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的,特别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影响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正是意志品质。无数事实表明,凡是学业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具有“韧性”“弹性”和“节奏感”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所谓“韧性”,就是坚定不移的志向,攻克难关的决心和毅力,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和不烦不躁的耐心与习惯,这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基础。任何朝令夕改、一曝十寒、浅尝辄止、遇难却步等,都是缺乏“韧性”的表现。所谓“弹性”,就是伸缩性、适应性。胸襟比较开阔,能屈能伸,能排除杂念,保持专心致志,遇坦途养精蓄锐,遇高坡潜力不尽。不像老化的橡胶一碰就碎,也不像超过极限强度的弹簧无力伸屈。学生具有了“弹性”,才能精力充沛,反应敏锐,保持青春活力,无坚不摧。所谓“节奏感”,就是快慢有度,轻重得宜,不是老牛拉破车,没快没慢,没松没紧;也不是跑马拉松,一拼到底,筋疲力尽。学生具有了“节奏感”,才能合理地支配时间和精力,才能有劳有逸,有板有眼,使平时的学习过程变得抑扬顿挫,使枯燥的学校生活变得生机勃勃。
“韧性”“弹性”“节奏感”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没有“韧性”做基础,稍张即裂,“弹性”就得不到锻炼和增进;没有“弹性”控制调节,“韧性”就不能保持和恢复,难免断裂夭折;没有“节奏感”的装饰和调节,“韧性”“弹性”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失去了“节奏感”,学习生活都将为之黯然失色。所以,在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素质上做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始终有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关键的是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经形成,会始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
为了学好语文,应该让学生首先养成爱读、爱说、大声读、大声说、举手发言和勇于实践的好习惯。要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尤其是语文学科特别需要的方法。在生字生词大量出现、学生感到记忆困难时,应及时给他们介绍一些记忆生字生词的方法,如做生字生词游戏、生字生词卡片、生字生词本、生字生词比赛;还可结合读音、词义记忆生字生词。还可以给他们讲讲认的记忆规律,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做作业的质量,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明确要求,因地制宜,把每一天的作业细化量化;对交上来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反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心全意,全神贯注,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从而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学生在校对作业时,不仅仅只是校对答案的正误,还要学会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即进行归因处理。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习惯用的一套方法,这中间有好的,事半功倍,也有笨拙的,费时费事。要善于发现和不断总结学习的好方法,在学生中进行介绍和推广。这些方法产生于他们之中,行之有效,令人信服。
三、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首先,只有教师细致地观察,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因材施教”。例如,在上课期间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回答问题时的声音、眼神的明亮度等细微的变化判断学生上课是否专注;在和学生交流时,通过学生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态、脸色神态等,判断学生这段时间心态是否正常;在批改作业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书写、字里行间的勾画等判断学生做作业时是否认真。当然,观察要全面而客观,无偏见,客观对待学生的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语文教师在一开始接手这个班时,就要发扬民主集中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规矩,统一班规;一旦达成,就要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坚决服从。同时,要奖惩分明,做得好的,要大力、不遗余力地加以表扬,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如有违反,则不会包庇和纵容,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一切按规章制度来办,对事不对人;要定期检查,总结交流,不断丰富和完善管理办法。例如,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教师不仅要给予高分,还要在班上进行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而且,这些同学所在的小组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
再次,教师要经常主动和学生交流。交流前,教师一定要想清楚谈话的主题及要达到的目的,做到有针对性地交流。寻找合适的交流时间也是很关键的,当学生需要爱护、理解、安慰、鼓励和引导时,就是师生沟通的最佳时间。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采用艺术的语言,帮助学生全面地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切中问题的根源,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倾听时要善于观言察色,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抓住谈话的重点,找出问题的本质,真诚地说出建议,供学生思考和选择。
最后,教师要主动和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沟通,及时把学生的情况和他们分享,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和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等密不可分的,只有大家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增强教育合力,学生才会发展得更好。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考试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加强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管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所改进,教学效率才会有所提高,学习质量才会有所提高;才会培养出既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又有较强的意志品质的人,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月飞.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张莉丽.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3]崔秀丰.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05).
[4]任丽艳.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时代(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