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县白云山白云观古戏台调查研究

2016-10-12尹媛媛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木柱真武山门

尹媛媛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文化遗产研究】

佳县白云山白云观古戏台调查研究

尹媛媛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山门舞楼作为古戏台发展变化史中独特的建筑形式,于明清时期出现并盛行。本文即针对白云山白云观中这座典型的清代山门舞楼建筑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从台基、屋身、斗拱、屋顶四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山门舞楼这种建筑形式的独特艺术魅力。

山门舞楼;过路式;清代;古戏台

从明代中期开始,我国古戏台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戏台样式,即过路式戏台,这是将戏台修建在山门或过道上的一种戏台形式,一般用"山门之上为舞楼"或者"过路台"来描述。发展至清代,这种形式更加成熟和盛行起来。本文以白云山白云观古戏台为调查对象。白云山地处陕西省佳县城,其古建筑群白云观,是始于宋代而成于明代和清代的道教圣地。它以真武大殿为中心,依次有藏经阁、玉皇阁、四天门等依山势起伏而建,规模宏大。其中位于真武大殿对面的山门舞楼即本文调查报告的主要调查对象,如图1所示。

图1 白云山白云观山门舞楼

白云观的山门舞楼位于真武大殿和四天门中间,坐南朝北。它是下方作过道、上方作戏台两功能相结合的砖木建筑,属于一面观歇山顶大式建筑。戏台顶部有木刻字迹:“大清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阳月赐进士出身浦用知府葭州知州山左汪炳煦督修五品顶戴署葭州右堂徐一椿偕督立”。据此可断定此山门舞楼于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下令修建,值得作为清代古戏台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台基

山门舞楼下部的山门结构,亦是上部戏台的台基。台基为砖砌错缝,通面阔11.8米。三个券形门洞并置,中间的大门洞是通往真武大殿的通道,进深为7.65米。台基高2.7米,这个高度设置让戏台正好比真武大殿前的观戏场高出将近一米,避免了视线被遮挡的问题。这个设计,体现出了我国戏曲从“演给神看”到“演给人看”观念的转变。

二、屋身

(一)柱网

戏台共由12根木柱支撑。前、后檐柱各四根,左右两侧山柱两根,以及台内构成木隔扇的立柱两根,均为高4.1米的直立木柱,用红漆涂于表面。柱础为石质方底圆顶,高40厘米,约为整个柱高的十分之一,起到了抬高木柱,使木柱防潮耐用的作用。

(二)架梁

戏台的前台顶部处理为绘有龙、凤、貔貅、仙鹤等图案的吊顶,非一般神殿的彻上露明造,但仍可从后台不做吊顶处理的部分窥测到戏台为七架梁用三柱搭(宋为八椽)。支撑三架梁的童柱正下方有立柱承托七架梁,亦作为戏台隔扇的木柱。形成歇山顶结构的角梁和面阔方向的顺梁,头部交叠放置于该隔扇立柱支撑的七架梁上方,尾部则放置在角檐柱及山柱上方作为下支撑点。戏台的歇山顶结构即因此形成。

(三)面阔与进深

戏台由四根檐柱构成三开间,明间比较宽大,两根平柱柱心之间的距离,即明间面阔,为3.7米;次间面阔2米,另山墙厚0.5米,戏台总计通面阔7.7米。檐柱上依次有小额枋、额垫板、大额枋和平板枋,层层向上,构成枋构件以承托斗拱。枋上均有花木与图案彩绘,枋构件下的飞龙木雕雀替也栩栩如生,体现了清代建筑华丽、精巧的特点。

戏台进深方向分为前后台,前台明间平柱与隔扇立柱之间的距离,即前台进深,为4.2米;后台进深为2米。另后檐墙厚0.5米,墀头宽0.95米,所以戏台通进深总计为7.65米。由此证明,戏台平面约为正方形。

(四)木隔扇

戏台隔扇为木质隔扇,将戏台分为前后场。木隔扇中间上部有“韵叶钧天”四个大字,金色楷体书法。上场和下场的门高为2.4米,门额上亦有金色“金声”“玉振”四个字。此处的“金声玉振”源自“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一说。集大成者为音乐名词,一变即为一成,九变即为乐终,至九成完毕,则称为大成。以钟声起音,以玉磬声收尾,“金声玉振”置于此处,十分巧妙。隔扇的绦环板、格心、裙版等各个地方也都有人物、山水、花草等彩绘和木雕,使戏台整体色彩艳丽,精巧细致。

三、斗拱

斗拱的主要功能是承托屋顶,所以早期古建筑中,斗拱多粗大,用于承重。发展至明清后期,因为墙面开始有支撑屋顶的作用,斗拱也由大变小,偏向华丽精美。这座山门舞头之斗拱下座于檐柱之上的枋构件,上承托替木以承接挑檐檩。面阔方向共有八攒:明间的补间辅作为两攒;次间的补间辅作各一攒;平柱柱头辅佐两攒和角柱转角辅作两攒。均为无昂出一跳的三踩斗拱(宋为四辅作),且上有龙形卷头。斗拱间设有拱眼壁,雕刻龙凤纹。除转角斗拱之外,每攒斗拱前均设有仙人手持照妖辟邪方镜或圆镜的装饰,明间更有立体龙形木雕盘踞其上。

四、屋顶

戏台屋顶为歇山顶,由九根屋脊组成,灰脊筒瓦覆盖,且为单檐。正脊中心位置设有脊刹,乃佛之寓所,是宗教寺观常设。正脊两端为鸱吻,是避火赈灾所用。垂脊和戗脊亦设有垂兽于末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落,瓦当为虎纹造型。四个角梁的头部均设置龙头造型,并悬挂风铃。屋角翼角曲线较明显,两侧山花部分设有悬鱼和惹草。

五、结语

白云山山门舞楼作为充分使用力学原理,通过榫卯结合的木结构建筑,其做工中渗透出的精巧细致、匠心独运,再现了明清建筑的独特营造法式,体现出了古建筑建造师精妙高超的建造水平。

【责任编辑:周 丹】

J809.2

A

1673-7725(2016)08-0139-02

2016-06-05

尹媛媛(1994-),女,山西吕梁人,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研究。

猜你喜欢

木柱真武山门
武当真武像形制演变中的政治隐喻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金氏宗祠古建筑木柱墩接技术实践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FRP加固木柱轴压性能研究综述
预应力钢带加固裂损木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历史建筑木柱防腐措施研究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真武造像
MAKING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