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校心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及应对措施

2016-10-12陆家浩邹文华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陆家浩 邹文华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文化与教育】

中职校心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查结果及应对措施

陆家浩邹文华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本研究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探讨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新生心理健康存在极大的影响,父母的严厉、否认排斥和过分干涉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教育中急需解决的是家长和孩子沟通不良及家长教育理念偏差等问题。

职业学校;心理问题;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目前中职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总体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我们对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新生中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心理调查,然后逐一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家庭教育特点,并通过家校沟通寻找改善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调整状态,适应职校的学习与生活。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新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对象。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筛查标准检出可能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128人,占新生总数的12.34%。本次调查选取这128人为对象,其中男生65人,女生63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调查选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问卷,由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岳冬梅、李鸣果、金魁和、丁宝坤修订。该表用于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干预做好准备。在测试学生之前,为打消学生顾虑,对外统一宣称随机抽取10%的学生进行测试访谈。

2.访谈

使用EMBU问卷进行心理调查之后,对所选学生逐一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其家庭背景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共访谈121人,占问题学生总体的94.53%。同时通过班主任、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二、结果分析

(一)新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其家庭教育方式关系密切

在SCL-90问卷检出可能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128人中,EMBU的11个条目得分显示父母的教育方式较为适当的只有12人,占比9.28%。绝大分部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反应父母有多个条目教育方式不当。按出现人次计算,前六个条目都超过20%,分别是母亲过分严厉,65人次,占50.78%;父亲过分严厉,52人次,占40.63%;父亲否认排斥,44人次,占 34.38%;母亲否认排斥,42人次,占32.81%;父亲不偏爱,40人次,占31.25%;母亲不偏爱,28人次,占21.88%。详见表1。

由表1可知,父母的严厉、否认排斥和过分干涉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偏爱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1]一旦在家庭中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即使是孩子单方面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了,他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家庭因素成为新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关注。

(二)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沟通

在参与访谈的121人中,我们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与父母关系都恶劣的竟然有56人,占46.28%;还有12人与父母一方关系恶劣,占9.92%;父母长期外出不在身边的有14人,占11.57%;出生在多子女家庭本人感觉不被重视的有9人,占7.43%;家庭中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的有7人,占5.79%;与父母之间关系和睦的仅有17人,占14.05%。(详见表2)在访谈以及后续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大部分家长与学生要么沟通很少,要么是沟通无效,个别学生甚至与家长完全没有沟通。家长对这样的情况也很无奈,他们想去沟通,但结果往往变成无效的说教,甚至最后演变为对抗和争吵。

表2 可能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家庭情况统计

(三)问题学生家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类似[2],总结如下。

1.家长存在错误的价值倾向

部分家长存在明显错误的价值倾向,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拥有不菲的财富与广阔的人脉。在他们的观念里,学习并不重要,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只是为了等孩子长大,孩子成年之后就可以按照他们的计划开启“幸福”的生活。

2.家长失去了教育的动力

部分家长由于对孩子彻底失望而丧失教育的动力,对孩子采用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们大多认为孩子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而且一无是处。

3.家长轻视职业教育

很多家长轻视职业教育,认为职校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者,总是低人一等,且前途未卜。这样的观念使得他们缺乏教育的动力,对孩子的教育也放任自流。

4.家长忽视孩子教育

少数家长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孩子的教育,有的因为长期在外工作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有的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忽视了对女孩的教育。

5.家长迷信西方的教育理论

许多家庭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来自西方国家观念的影响,如很多家庭认为“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这些观点本身并没有错,然而我们的家长却常常忽视后面的教育,导致学生规则意识较差。

三、建议与对策

(一)帮助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学生与家长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都极为僵硬,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教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1)以小见大。与孩子沟通时尽量从小事入手,因为小事更容易沟通,以小见大,慢慢影响孩子。(2)充分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时,理解他们的情绪根源最重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懂得他们的感受的,只有这样沟通才能有效。如果只是一味的简单说教,只会事倍功半。(3)真诚地和孩子在一起。与孩子沟通时要放下手里忙着的工作,走到孩子身边,付出真感情,真诚地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才会愿意打开自己的心灵,把自己所感所想告诉我们。(4)不要在坏情绪中沟通。不要在强烈的坏情绪之下与孩子继续沟通,强烈的情绪反应会给孩子巨大的冲击,这时他们要么激烈反抗,要么完全封闭保护自己,沟通不会有任何效果。(5)先理解,后沟通。与孩子沟通时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放低姿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家长的理解,他们就不可能完全信任家长,那么沟通也就无从谈起。

(二)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

对于有明显错误价值倾向或迷信西方教育理论的家长,尽量不要正面批驳他们,应顺势引导其利用自己的资源推动孩子的教育。例如,一个有家族企业的家长可能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在乎,如果我们去引导他,如问他:“你选择的合作伙伴身上有哪些必要的品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配合学校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失去教育动力的家长,我们要加强沟通与引导,让他们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改变他们的认知,让他们对孩子重拾信心,改善亲子关系,重建家庭教育。

对于轻视职业教育的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让他们对职业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孩子的良好前景,从而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对于忽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我们应努力转变其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生的心理异常状态也由此慢慢恢复。

[1]钱铭怡.青少年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6):553-555.

[2]张芙蓉.构建有指向性的中职校家校联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3,(5):147,66.

【责任编辑:周 丹】

G441

A

1673-7725(2016)08-0100-03

2016-06-05

陆家浩(1980-),男,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