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60例

2016-10-12陈寿菲胡海金张统文李艳君张孔晖张发钦

光明中医 2016年18期
关键词:清化脾虚胃镜

陈寿菲 胡海金 张统文 李艳君 张孔晖 张发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60例

陈寿菲1胡海金1张统文2李艳君3张孔晖4张发钦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各60例。治疗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中药组予口服健脾清化饮;西药组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三组一个疗程均为8周。西药组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口服一周。一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病理、C14呼气试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同时密切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胃镜疗效: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且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Hp根除率: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p治疗期间西药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和中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对胃镜疗效及Hp根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因此,病证结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以优势互补,减毒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健脾清化饮;中西医结合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发病率居于各种胃病之首,胃镜检出率占80%~90%”[1],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常选用促胃肠动力药、消化酶制剂、抗Hp、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且有一定的不良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CG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通过辨证论治更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脾虚湿热证亦是CG的常见证型之一。因此,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立法,采用健脾清化饮联合西药口服(治疗组)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并与单纯口服健脾清化饮(中药组)和单纯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多潘立酮片(西药组)进行对比观察,以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中医内科和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患者180例,根据就诊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各60例。3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情况见表1。性别采用χ2检验,年龄、病程采用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证候分布情况见表2,采用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例,

表2 三组主要证候分布情况对比 (例)

1.2病例选择

1.2.1诊断标准CG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所制订的标准[3],同时符合“脾胃虚弱证”和“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隐痛;②胃部喜按或喜暖。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大便稀溏;③倦怠乏力;④气短懒言;⑤ 食后脘闷;⑥舌质淡,脉细弱。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胃脘痞胀或疼痛;②舌质红,苔黄厚或腻。次症:①口苦口臭;②恶心或呕吐; ③胃脘灼热;④大便黏滞或稀溏;⑤脉滑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1.2.2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CG诊断标准者;③胃镜诊断符合CG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者;④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符合脾虚湿热证者;⑤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3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者>65岁;②合并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者;③伴有肝、胆、胰腺疾病者;④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予自拟方健脾清化饮加减,基本方:党参20 g,白术10 g,茯苓20 g,山药20 g,薏苡仁20 g,白扁豆20 g,陈皮6 g,白豆蒄6 g,厚朴6 g,黄连6 g,茵陈10 g,甘草3 g。中药免煎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开水冲250mL,分早晚2次口服。随证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15 g;兼气滞者加木香6 g,槟榔10 g;兼肝郁者加柴胡6 g,白芍10 g;兼胃气上逆者加姜半夏9 g,柿蒂10 g;兼反酸者加海螵蛸20 g,煅瓦楞子30 g,白及20 g;兼食滞者加山楂15 g,神曲10 g,麦芽15 g;兼虚寒者加干姜6 g,肉桂3 g;兼阴虚者加沙参10 g,麦冬10 g;失眠、多梦者加琥珀6 g,合欢皮10 g;便溏者加仙鹤草15 g,地榆炭10 g,或芡实15 g;便秘者加火麻仁20 g或大黄6 g。并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1041)0.5 g,每日3次;多潘立酮片(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8)10mg,每日3次。

1.3.2中药组单纯口服自拟方健脾清化饮加减,方案同上。

1.3.3西药组口服复方谷氨酰胺颗粒0.5 g,每日3次;多潘立酮片10mg,每日3次。合并HP感染者,加用奥美拉唑胶囊(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20)20mg,每日2次;甲硝唑片(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0489)0.4 g,每日2次;克拉霉素分散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76)0.5 g,每日2次。口服1周。

三组疗程均为8周。

1.4观察指标①主要临床症状的变化,每周观察1次并记录,予症候量化表评分。②胃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胃黏膜炎症、萎缩、肠腺化生及异型增生程度的变化。③安全性观察: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④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1.5疗效评定标准

1.5.1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

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和异型增生消失;显效: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和异型增生明显减轻;有效:黏膜病变范围缩小 1/2 以上,炎症有所减轻,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内镜及病理所见均无好转。

1.5.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与证候评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赋值0、1、2、3计算证候积分。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6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三组胃镜疗效对比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胃镜疗效有效率分别是85.00%、75.00%和56.67%,三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且与西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前者优于后者(P<0.05)。 见表3。

表3 三组胃镜疗效对比 (例,%)

2.2三组中医证候改善对比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有效率分别是98.33%、96.67%和83.33%,三组疗效对比,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组与中药组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中医证候改善对比 (例,%)

2.3三组Hp感染率对比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三组Hp感染率分别是88.33%、90.00%和93.33%。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5。

表5 三组Hp感染率对比 (例,%)

2.4三组Hp根除率对比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三组Hp根除率分别是69.81%、48.15%和48.21%,治疗组Hp根除率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Hp根除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6。

表6 三组Hp根除率对比 (例,%)

2.5不良反应观察抗Hp治疗期间西药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恶心3例、腹泻1例、便秘1例、头晕1例,但都能坚持完成疗程。治疗组和中药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所观察的三大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C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病范畴。多由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和素体脾虚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工作紧张、劳累,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多重压力、饮食无规律,多食肥甘厚味及辛热煎炸之品、嗜酒、饮浓茶等,均易酿生湿热,且亦易损伤脾胃。湿热困脾,脾失健运;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脾虚湿阻,湿蕴化热,复又损伤脾胃,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因此,我们采用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法,自拟健脾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健脾清化饮由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薏苡仁、扁豆、陈皮、豆蒄、厚朴、黄连、茵陈、甘草组成。方中党参、白术、怀山药健脾益气补其虚,为君药。茯苓、薏芯仁、扁豆渗湿健脾除其湿,茵陈、黄连清热化湿清其热,为臣药。豆蔻、厚朴、陈皮行气燥湿行其滞,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清热化湿之效。

胃痛、痞满、嘈杂是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主要证候,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是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主要病理机制。我们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立法,自拟健脾清化饮治疗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既针对病因,又切合病机。多潘立酮片为胃肠促动药,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同时也能增强食道的蠕动和食道下端括约肌的张力,抑制恶心、呕吐。由此可见,中医药针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在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证候改善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再配合西药对症治疗,中西结合,优势互补,减毒增效,故治疗组、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根据临床观察,我们推测健脾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健脾益气以扶正,提高胃黏膜的防御功能;清热化湿以驱邪,减轻或抑制病邪对胃黏膜的“攻击”,从而达到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复方谷氨酰胺颗粒含有薁磺酸钠,可直接作用于炎症性胃黏膜,具有抗炎症的效果;本品中的L-谷氨酰胺与胃黏膜上皮成份己糖胺及葡萄糖胺的生化合成有关,参与促进组织修复并加快溃疡愈合,对组织有修复及促进作用。本品具有强化防御因子的效果,对低酸(无酸)性溃疡也能奏效。所以,治疗组中西药合用,强强联手,协同作用,胃镜疗效对比,有效率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奥美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三联用药能抑制或清除Hp感染;健脾清化饮中的党参、甘草、厚朴、黄连具有抗Hp的作用[1]。故中西药合用,既能依证论治,又能依因治疗,三组Hp根除率对比,治疗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临床观察发现,西药组有6例抗Hp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与中药组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中医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中西药合用能取长补短,减轻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脾虚湿热证是CG的主要证型之一;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是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主要病理机制;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重要法则;健脾清化饮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基本方。病证结合,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胃炎脾虚湿热证,可以优势互补,减毒增效,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杨春波,黄可成,王大仁.现代中医消化病学[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07:175,64.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3):172.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50-75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1.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中医科(福州 350007);2.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心内科(福州 350007);3.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肾内科(福州 350007);4.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内窥镜室(福州 350007)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8.046

1003-8914(2016)-18-2707-04

(本文校对:肖丽春2015-12-23)

猜你喜欢

清化脾虚胃镜
焦作市清化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huayin (清化饮) agains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toll or interleukin-1 receptor domain-containing adaptor inducing interferon-β signaling pathway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西江桂和清化桂木材解剖特征的比较分析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