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对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6-10-12

光明中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毒血症炎症因子

张 雷



大黄对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雷

目的探讨口服大黄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结合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大黄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生大黄粉。观察治疗1天、7天后血浆中IL-6、TNF-α、PCT和CRP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IL-6、TNF-α、PCT和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口服能够降低脓毒血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大黄;脓毒血症;炎症因子

脓毒血症(pyemia)是以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脓毒血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其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中药大黄性味苦寒,作用强烈,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临床功效[2]。本研究应用大黄内服治疗脓毒血症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脓毒血症的病例进行分析,共5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38~66岁,平均(52.8±9.3)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1~67岁,平均(52.3±8.9) 岁。原发疾病分布: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血症25例,感染性休克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合并脓毒血症13例,急性泌尿系感染合并脓毒血症1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脓毒血症3例。经统计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59例,参考2008年脓毒血症治疗指南的新标准[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不超过24h。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告知试验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内容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年龄25~75岁;符合西医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腹实热结、气滞血瘀等。

1.3排除标准年龄≤18岁;明显的不可逆病情;恶性肿瘤晚期;近3月内接受放化疗及免疫抑制等治疗;家属因各种原因不配合治疗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患者及智力发育不全;严重免疫系统疾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 服用生大黄粉10 g/次,温开水稀释成100mL,每天口服或鼻饲2次,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于治疗第1、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大黄结合常规治疗对于脓毒血症的总有效率为77%,优于对照组的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第1、7天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治疗后第1天,两组炎症因子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后,两组炎症因子明显下降,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炎症因子及APACHEⅡ评分比较 (例,±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继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者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时机体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组织和细胞的炎性损伤,造成器官功能障碍。IL-6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产生可活化T淋巴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等,诱导炎症免疫过程。IL-6可促进脓毒血症的病变进展[4]。TNF-α在炎性病变时可以引起前列腺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增多,促进各器官纤维组织的重塑,同时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也有观点认为TNF-α能刺激机体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IL,有效降解蛋白多糖,同时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加速炎症的进展。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在非感染情况下由甲状腺产生,血清中含量甚微;在发生全身性感染时,PCT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以外的器官,血清中水平与全身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PCT不仅对评估患者预后有预测意义,也是判断患者感染轻重程度较好的指标,且持续的PCT升高的脓毒症预后差。CRP是机体炎症状态下由肝脏合成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性蛋白。其升高程度与炎症状态相关。在脓毒血症感染后12~18h才反应性增高,且该指标下降缓慢,其峰值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1~3d。

脓毒血症发病机制复杂,对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伤大,病情多变且病死率高。目前在脓毒症的治疗方面,主要以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液体复苏、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脏器功能人工替代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脓毒血症的病因病机为气虚、阴亏、阳伤、瘀毒阻络。而胃肠道是脓毒血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最易受到感染的脏器。胃肠功能受损时表现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减退、胃肠动力障碍及胃肠微生态的紊乱,易出现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行,造成肠源性感染,加重脓毒血症的临床症状。大黄为常用的苦寒类中药,《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主要归经为脾、胃、大肠,具有急下安正,攻坚破积,通腑行气,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健胃消痞等功能。多例临床研究证实,大黄可保护急危重症患者的肠道功能及抑制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5,6]。本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在给予脓毒血症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口服大黄,总体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口服或鼻饲大黄一周后能够改善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和减低APACHEⅡ评分。其中血浆IL-6、TNF-α、PCT及CRP等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考虑大黄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主要是改善胃肠功能,修复肠道微生态,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和移行,从而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本次研究证实,大黄配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机制和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值得向临床推广。

[1]Raghunathan K,Shaw A,Nathanson B,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oice of IV crystalloid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adults with sepsis[J].Crit Care Med,2014,42(7):1585-1591.

[2]杨慧文,郭涛.药用大黄的临床新用[J].医药前沿,2012,7(21):163.

[3]周荣斌,周高速,郭凯,等.2008年成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A):727-728.

[4]Kocabas E,Sarikcioglu A.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6 interleukin-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J].Turk J Pediatr,2007,49(1):7-20.

[5]穆庆平,刘毅,徐玉珩,等.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7(8):71-72.

[6]张慧林,赵妍.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5,30(5):1119-1121.

Clinical Effect of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on Pyemia and the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

ZHANG Lei

(Emergency Department, Wux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Wuxi 21404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on pyemia,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based on the effect and the changes in the serum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A total of 59 pyem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therapies, while the study group took orally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powder additionally to the conventional therapies. The changes in the plasma levels of IL-6, TNF-α, PCT and CRP were observed at 1d and 7d after the treatments,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study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lasma levels of IL-6, TNF-α, PCT, and CR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Oral use of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can lighten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yemia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Rhubarb root and rhizome; Pyemia; Inflammatory factor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无锡 214041)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26

1003-8914(2016)-17-2512-02

(本文校对:谈晨2015-11-20)

猜你喜欢

毒血症炎症因子
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诊断脓毒血症的临床意义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